最坏的时期是否已过去——温州经济现状的调查与启示
发表时间:2013-07-16     发表评论

  有人把温州称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在各地实体经济遭遇“钱荒”,经济大势不甚明朗之际,记者来到这里,试图在这块承载着传奇、争议和尴尬的土地上触摸中国经济的脉搏。温州的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也早于全国其他地区遇上了成长的烦恼和挫折。绊倒温州人的石头或许还会绊倒其他人;温州人先栽了跟斗换来的教训,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或许是一味苦口良药。

  “拐点”是向上还是向下

  来自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今年呈现“回升向好”之势。“我认为今年的状况应称为‘平开稳走’。”温州市经信委主任林亦俊说,经济不可能迅速回暖,需要花时间来慢慢解困,但接下来还是会稳步向上。

  统计数据向好,但是一些传统支柱行业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温州几大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打火机、眼镜和服装等曾在温州辉煌一时的传统产业生存现状都不容乐观。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普遍反映,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税赋是压在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

  一位温州知名企业家认为,最坏的时期还没有到来,目前温州不少企业正面临“拐点”,不是向好,而是面临倒闭。

  是什么让他们深陷泥潭

  这是流传在温州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有千余名员工的企业主一年辛苦利润不足百万元,而他太太在上海投资了几套房产,8年间获利超过3000万元。“老公辛苦一年忙,不如老婆一套房”。前几年这样的利益导向让大量资金“弃实奔虚”。

  据温州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早在2010年,全市100强制造业企业中就有72家涉足房地产业。“太太炒房团”曾名扬全国,除了把炒房战火燃遍全国,温州炒房团还远征海外,甚至成为迪拜楼市泡沫的重要推手。

  除了房地产,还有一些“看起来很美”的产业也吸引了苦于投资无门的温州商人:光伏、矿产,甚至“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在这些疯狂的资本游戏中都有温州资本的身影,而一度过大、过松的银行贷款又无异于火上浇油。

  就在数以千亿计的贷款裹挟着被大量抽血的企业经营资金,朝着金灿灿的诱惑奔涌而去时,银根突然收紧,高回报泡沫破裂,盲目逐利的温州资本撞上了南墙,坏消息接踵而来。

  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经历这场金融风波的洗礼,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已然成为温州广大企业家的共识。现在,不少企业已经从原来的“弃实奔虚”逐渐向“脱虚向实”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温州全市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48%,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0.2%,高于同期工业产值增速17.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在困境面前没有放弃投入,特别是技改投入。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这是温州人精神的集中体现。”温州籍的浙江省省长李强说,温州实体经济一度遇到困难,但温州人是擅长做实体经济的,也是靠做实业起家的,温州没有理由放弃自己最内行的东西,去做最生疏的产品。

  然而,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勇气和坚守也并非就能成功。为了帮助企业脱困,转型升级,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就在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从改进金融服务和改善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在寒风中守望春天的部分温州企业而言,这或许是黎明的曙光。(本栏图文均据新华社)

稿件来源:山西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