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还是东盟制造?——聚焦未来世界工厂
发表时间:2013-09-16 发表评论
在上一轮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尝到中国改革开放“甜头”的国内外投资者们正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的邻居——东盟国家。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增大以及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批资金、项目正向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转移,曾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东盟制造的冲击。
东盟制造来势汹汹
如果你对东盟制造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诸如廉价拖鞋、低档服装、粗加工工艺品等产品之上,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贴着东盟制造的各式产品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泰国生产的各式护肤、化妆品包装精美、绿色天然,让不少女性观众流连忘返;印度尼西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和机油,价廉质美;而产自菲律宾的透明装饰墙挂钟表,更是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拍照。
连续3年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观众参观的李力光说,现在,不少原本属于中国制造领域的产品都有了东盟制造的竞争对手,且售价更为便宜。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向东盟转移仅是东盟制造快速发展的缩影。即便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物联网相关产业也在谋求“东南飞”。中国RFID(射频识别)产业联盟理事蒋泰说,未来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到的摄像头、传感器、电子标签等实体设备,在东盟生产的可能性很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投资者近年来对东盟国家的青睐更能突出东盟制造的强势崛起。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上个月发布的《2013世界贸易投资报告》,今年上半年,日企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5.4%,达102亿美元,超过在中国投资额的2倍,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2015年之后,随着三星在越南新建工厂的投产,三星一半的手机将产自越南。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消息,今年前7月,越南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共943个,总金额达11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新增项目315个,新签和增资投资额达104.4亿美元。
东盟制造缘何产生资本磁场?
长期以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优惠的投资政策、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等,给中国制造提供了环境。然而现在,同样的优势正成为东盟邻国手中的王牌。
“东盟国家就像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看来,制造业向东盟转移,是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等情况下,投资者寻求更大利润空间的表现。
位于泰国曼谷泰中罗勇工业园的负责人徐根罗列举了企业转移东盟的好处:一方面是促进企业国际化,通过在泰国生产、销售,稳固市场,并利用泰国的东盟中心市场地位,辐射东盟其他国家;另一方面,泰国橡胶、木薯、海洋、农业资源可以合作开发利用,同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减轻了企业综合运营压力。
然而,除了劳动力、原材料资源、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东盟自身市场等方面以外,通过东盟签订的众多协议打入国际市场,规避国际关税壁垒,是更多企业思考前往东盟的原因。
“东盟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签订了各项贸易协定。”李光辉说,借助原产地原则,中国的企业可以借道东盟打入欧美和其他国家市场,并避开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关税壁垒。
中国制造和东盟制造可以互补
尽管东盟制造来势汹汹,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制造和东盟制造激烈竞争的表象下,两者在全球产业链中互补作用更将逐步显现。
“制造业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倒逼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的机会。”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低端制造业转移东盟,一方面可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能解放出来,进而升级到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之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内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的关注。
此外,从资源投资,到市场投资,再到技术和资本战略性投资的三个阶段来看,中国和东盟在国际价值链上的位置梯度较为明显:近年来,中国出口结构从低技术附加值为主转变为中等技术附加值为主,东盟则接过劳动力密集型,即资源投资资本的接力棒。
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在垂直型分工的基础上,已出现水平型分工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研究员王玉主说,双方互补就是发挥各自的优势: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承接部分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和中国水平相近的国家则与中国进行水平分工。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咸秋说,产业链上分工的区别,使东盟的大型制造基地对中国的零配件等产品保持需求。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增大以及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批资金、项目正向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转移,曾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东盟制造的冲击。
东盟制造来势汹汹
如果你对东盟制造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诸如廉价拖鞋、低档服装、粗加工工艺品等产品之上,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贴着东盟制造的各式产品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泰国生产的各式护肤、化妆品包装精美、绿色天然,让不少女性观众流连忘返;印度尼西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和机油,价廉质美;而产自菲律宾的透明装饰墙挂钟表,更是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拍照。
连续3年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观众参观的李力光说,现在,不少原本属于中国制造领域的产品都有了东盟制造的竞争对手,且售价更为便宜。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向东盟转移仅是东盟制造快速发展的缩影。即便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物联网相关产业也在谋求“东南飞”。中国RFID(射频识别)产业联盟理事蒋泰说,未来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到的摄像头、传感器、电子标签等实体设备,在东盟生产的可能性很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投资者近年来对东盟国家的青睐更能突出东盟制造的强势崛起。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上个月发布的《2013世界贸易投资报告》,今年上半年,日企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5.4%,达102亿美元,超过在中国投资额的2倍,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2015年之后,随着三星在越南新建工厂的投产,三星一半的手机将产自越南。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消息,今年前7月,越南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共943个,总金额达11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新增项目315个,新签和增资投资额达104.4亿美元。
东盟制造缘何产生资本磁场?
长期以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优惠的投资政策、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等,给中国制造提供了环境。然而现在,同样的优势正成为东盟邻国手中的王牌。
“东盟国家就像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看来,制造业向东盟转移,是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等情况下,投资者寻求更大利润空间的表现。
位于泰国曼谷泰中罗勇工业园的负责人徐根罗列举了企业转移东盟的好处:一方面是促进企业国际化,通过在泰国生产、销售,稳固市场,并利用泰国的东盟中心市场地位,辐射东盟其他国家;另一方面,泰国橡胶、木薯、海洋、农业资源可以合作开发利用,同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减轻了企业综合运营压力。
然而,除了劳动力、原材料资源、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东盟自身市场等方面以外,通过东盟签订的众多协议打入国际市场,规避国际关税壁垒,是更多企业思考前往东盟的原因。
“东盟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签订了各项贸易协定。”李光辉说,借助原产地原则,中国的企业可以借道东盟打入欧美和其他国家市场,并避开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关税壁垒。
中国制造和东盟制造可以互补
尽管东盟制造来势汹汹,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制造和东盟制造激烈竞争的表象下,两者在全球产业链中互补作用更将逐步显现。
“制造业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倒逼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的机会。”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低端制造业转移东盟,一方面可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能解放出来,进而升级到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之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内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的关注。
此外,从资源投资,到市场投资,再到技术和资本战略性投资的三个阶段来看,中国和东盟在国际价值链上的位置梯度较为明显:近年来,中国出口结构从低技术附加值为主转变为中等技术附加值为主,东盟则接过劳动力密集型,即资源投资资本的接力棒。
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在垂直型分工的基础上,已出现水平型分工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研究员王玉主说,双方互补就是发挥各自的优势: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承接部分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和中国水平相近的国家则与中国进行水平分工。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咸秋说,产业链上分工的区别,使东盟的大型制造基地对中国的零配件等产品保持需求。
稿件来源:新华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