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福是祸?
发表时间:2014-01-22     发表评论

  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不仅显示出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回升失去后劲,还表明决策者可能愿意为结构性改革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

  那么增速放缓是好事还是坏事?经济数据所体现的是政治上的成功还是仅仅是经济的日益疲弱?中国领导人是该因此受到赞扬,还是该从中领会到问题所在?答案是,这要看情况而定。

  中国的决策者说,他们希望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更多地依靠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经济再平衡。再平衡还意味着将有更少的资源用于已存在产生过剩的经济领域,比如钢铁和水泥,而让服务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再平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可能造成紊乱和经济增长放缓。

  随着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决策者推出一个小型刺激计划来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这个计划既有对地铁和铁路的投资,也有对企业的减免税。该计划使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小幅回升,但之后三个月经济增长势头消退(或者说是决策者任由增长势头消退)。

  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为7.7%,低于第三季度的7.8%。这意味着2013年全年GDP增速为7.7%,仍高于政府设定的7.5%的目标,但基本延续了2010年增速达到10.4%以来的放缓趋势。

  经济学家樊纲周二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不是正常的增长。7.5%至8%的增长是非常好的消息。政府能够更多地专注于结构性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结构性调整已经开始取得实效。

  里昂证券(CLSA)的罗福万(Andy Rothman)在写给客户的报告中说,中国正在许多方面如火如荼地推进经济再平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最重要的“再平衡”就是把国有企业主导的经济转变为民营企业驱动的经济。他指出,民营企业提供了中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在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中利润占比最高,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则达到三分之二。

  罗福万还举出了其他证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包括服务、零售和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的44%。罗福万说,2003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为41%,1993年为34%。

  中国领导人很可能对当前经济增速感到满意。中国总理李克强去年年底曾表示,尽管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但低一点也可以接受。真正的底线应该在7.2%,只有这样才能保证1,000万的新增就业和4%左右的城镇失业率。

  这就说明,今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有较大的空间,至少目前来看形势不错。

  摩根大通(J.P. Morgan)经济学家诸海滨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整体有所放缓,但仍属适当,而推进改革的有利条件也已具备。

  但在经济再平衡的条件如此成熟之际,是否存在公众预期过高而导致改革失败的风险?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Conference Board)经济学家卜安德(Andrew Polk)表示,过多地讨论再平衡,这本身也存在风险。

  他说,官方过多地讨论再平衡是有风险的。再平衡是个缓慢和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就不宜过分关注。

稿件来源:道琼斯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