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重申对中国经济信心:具备保持8%增长潜力
发表时间:2014-11-17 发表评论
再辩“中国经济奇迹”下一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仰仗哪些要素和机制,是当年理论提出者和反对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10月14日上午,北大朗润园万众楼二楼座无虚席。《中国的奇迹》一书出版二十周年的讨论会(下称讨论会)在此举行。
在讨论会上,林毅夫再次重申中国有20年(自2008年起)平均8%的增长潜力。“未来维持7%到7.5%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林毅夫说。正因为对中国经济的持续乐观,无论学界还是普通公众,尤其在“新常态”背景下,对于上述观点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林毅夫的乐观在当年的《中国的奇迹》中可见一斑。二十年前,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人出版该书,以“后发优势”等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外,他们预测,如果改革继续,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中国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目前这一预测正得到验证。中国的名义GDP早在2010年已经超过日本。今年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在2014年将达17.6万亿,超越美国的17.4万亿。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在持续下探,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的“新常态”转变。在2014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各大机构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速将难以达到7.5%,并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将设定为7%。
下一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仰仗哪些要素和机制,是当年理论提出者和反对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不是在算命,确定增速是7%还是8%,或者是6%,这个意义并不大。”《中国的奇迹》作者之一、现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1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重要的是研究今后如何通过改革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增速,如何使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不同视野下的“比较优势”
1994年,是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第16个年头。这一年前后中国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4年的CPI高达24.1%,是1978年以来最高的通胀率。
这成为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人写作《中国的奇迹》一书的背景之一。“写作的背景,我们在前言里做了交代。”李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正是从参与这个讨论(通货膨胀)开始有关问题研究的。”前言称,“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一个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并丰满起来。”在这16年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着接近10%的增长,在不景气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中国的高速增长也被他们三人在书中称为“经济奇迹”。在书中,林毅夫等人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总结如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国发挥了“比较优势”。
彼时,三人头衔分别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研究员及人口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副研究员。二十年后,林毅夫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并一度出任世界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蔡昉现为社科院副院长。李周则为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二十年来增长数据验证了三人此前的预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9年-2012年的35年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速高达9.8%,其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国家统计局在通报这一数据时称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亦有人将其总结为“中国模式”。
“我认为现在主流理论并没有真正揭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它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林毅夫在讨论会上设问。他的答案与二十年前的答案一致,原因在于中国的比较优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充分利用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的后发优势。”他说。
林毅夫的同事北大国发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认为:“对《奇迹》发表后20年的改革经验应该持续研究,有诸多丰富的新内容。”李周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十年来,我们也在深化研究中,并不是停留在二十年前。他(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宏大主题讨论),也在做研究。”今年回归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的张维迎对中国的高速增长的原因另有解读,甚至认为这并不是奇迹。“任何后发国家赶超他国并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其实也很难说是奇迹。”
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如果存在真正的经济增长奇迹,只能是英国和美国。因为英国在产业革命期间发明了蒸汽机,美国则在南北战争之后在电器及汽车方面取得了技术进步:两国在取得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都探索出了重要的技术。
至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他认为原因在于行政管制越来越少,同时国有企业的占比减少。
未来经济增速几何?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
“讨论中国的奇迹的下一步,主要目的也就是探讨中国有没有可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林毅夫在讨论会上表示。
中国的经济增速在2010年以后持续下探。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仅7.3%,创下22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经济呈现“新常态”。按照惯例,下月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援引来自央行[微博]、财政部、工信部、统计局等多个部委系统人士认为明年经济实现7%左右增速目标比较中肯。各大机构也认为,明年经济增速设定为7%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11月初则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主张容忍甚至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的主流声音)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危险不仅反映在大家轻视经济下行可能引发的风险,而且反映在这种观点已发展到人们轻视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撰文称。
http://d3.sina.com.cn/pfpghc/224fbbb8f24e433d837e74f60afc3f46.jpg
林毅夫依然保持乐观。他举例称,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为6725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21%。这差不多相当于1951年日本与美国、1967年新加坡与美国、1975年中国台湾与美国、1977年韩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而这四个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在其后的20年间,四国实现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是9.2%、8.6%、8.3%、7.6%。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2008年开始中国有20年平均8%的增长潜力的原因。”林毅夫说,“当然这是一个潜力,这个潜力发挥出来的前提是我们要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张维迎则认为,市场是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的制度。“我觉得林毅夫强调比较优势,又强调通过政府的力量发挥比较优势,这里有逻辑上的矛盾,也和历史上的经验是不相融的。”他在讨论会上说。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鼎鸣在讨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是如何使生产效率不断进步。”李周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何通过改革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李周说。
10月14日上午,北大朗润园万众楼二楼座无虚席。《中国的奇迹》一书出版二十周年的讨论会(下称讨论会)在此举行。
在讨论会上,林毅夫再次重申中国有20年(自2008年起)平均8%的增长潜力。“未来维持7%到7.5%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林毅夫说。正因为对中国经济的持续乐观,无论学界还是普通公众,尤其在“新常态”背景下,对于上述观点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林毅夫的乐观在当年的《中国的奇迹》中可见一斑。二十年前,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人出版该书,以“后发优势”等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外,他们预测,如果改革继续,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中国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目前这一预测正得到验证。中国的名义GDP早在2010年已经超过日本。今年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在2014年将达17.6万亿,超越美国的17.4万亿。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在持续下探,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的“新常态”转变。在2014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各大机构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速将难以达到7.5%,并预测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将设定为7%。
下一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仰仗哪些要素和机制,是当年理论提出者和反对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不是在算命,确定增速是7%还是8%,或者是6%,这个意义并不大。”《中国的奇迹》作者之一、现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1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重要的是研究今后如何通过改革保持一个中高速的增速,如何使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不同视野下的“比较优势”
1994年,是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第16个年头。这一年前后中国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4年的CPI高达24.1%,是1978年以来最高的通胀率。
这成为林毅夫、蔡昉、李周三人写作《中国的奇迹》一书的背景之一。“写作的背景,我们在前言里做了交代。”李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正是从参与这个讨论(通货膨胀)开始有关问题研究的。”前言称,“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一个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并丰满起来。”在这16年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着接近10%的增长,在不景气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中国的高速增长也被他们三人在书中称为“经济奇迹”。在书中,林毅夫等人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总结如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国发挥了“比较优势”。
彼时,三人头衔分别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研究员及人口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副研究员。二十年后,林毅夫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并一度出任世界银行[微博]首席经济学家。蔡昉现为社科院副院长。李周则为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二十年来增长数据验证了三人此前的预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9年-2012年的35年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速高达9.8%,其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国家统计局在通报这一数据时称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亦有人将其总结为“中国模式”。
“我认为现在主流理论并没有真正揭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它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林毅夫在讨论会上设问。他的答案与二十年前的答案一致,原因在于中国的比较优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充分利用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的后发优势。”他说。
林毅夫的同事北大国发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认为:“对《奇迹》发表后20年的改革经验应该持续研究,有诸多丰富的新内容。”李周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十年来,我们也在深化研究中,并不是停留在二十年前。他(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宏大主题讨论),也在做研究。”今年回归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的张维迎对中国的高速增长的原因另有解读,甚至认为这并不是奇迹。“任何后发国家赶超他国并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其实也很难说是奇迹。”
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如果存在真正的经济增长奇迹,只能是英国和美国。因为英国在产业革命期间发明了蒸汽机,美国则在南北战争之后在电器及汽车方面取得了技术进步:两国在取得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都探索出了重要的技术。
至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他认为原因在于行政管制越来越少,同时国有企业的占比减少。
未来经济增速几何?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
“讨论中国的奇迹的下一步,主要目的也就是探讨中国有没有可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林毅夫在讨论会上表示。
中国的经济增速在2010年以后持续下探。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仅7.3%,创下22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经济呈现“新常态”。按照惯例,下月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曾援引来自央行[微博]、财政部、工信部、统计局等多个部委系统人士认为明年经济实现7%左右增速目标比较中肯。各大机构也认为,明年经济增速设定为7%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11月初则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主张容忍甚至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的主流声音)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危险不仅反映在大家轻视经济下行可能引发的风险,而且反映在这种观点已发展到人们轻视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撰文称。
http://d3.sina.com.cn/pfpghc/224fbbb8f24e433d837e74f60afc3f46.jpg
林毅夫依然保持乐观。他举例称,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为6725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21%。这差不多相当于1951年日本与美国、1967年新加坡与美国、1975年中国台湾与美国、1977年韩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而这四个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在其后的20年间,四国实现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是9.2%、8.6%、8.3%、7.6%。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2008年开始中国有20年平均8%的增长潜力的原因。”林毅夫说,“当然这是一个潜力,这个潜力发挥出来的前提是我们要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张维迎则认为,市场是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的制度。“我觉得林毅夫强调比较优势,又强调通过政府的力量发挥比较优势,这里有逻辑上的矛盾,也和历史上的经验是不相融的。”他在讨论会上说。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鼎鸣在讨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是如何使生产效率不断进步。”李周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何通过改革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李周说。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