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家取消棉花收储政策,棉花价格一路下滑,跌幅在25%左右,导致纱线、坯布等纺织品价格下跌,湖北襄阳多数纺织企业采取限产压产、去库存的办法维持经营,等待市场形势好转;银河纺织公司二分厂、九天公司以及老河口富利华纺织公司等少数困难企业,因经营亏损出现了关门停产。
1~9月,襄阳纺织业产值288.11亿元,增长1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服装服饰业37.9亿元,增长15.4%,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25.29亿元,增长14.0%。全市生产各种纱线46.6万吨,布匹18亿米,服装9134.3万件,同比分别增长9.9%、23.3%和17%;印染布0.3亿米,同比持平。
棉花价格一路走低引起纺织行业动荡。今年年初国家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19800元/吨,国内纺织行业对此价格出现误读。4月,中储棉开始以18000元/吨大量抛售储备棉,国内棉纺企业纷纷争相抢购,万通棉纺库存一度达到3000吨,一些规模较小的纯棉纺企业抢不到棉花只得改做代工。到七八月,受多种因素影响,棉花价格下跌至17250元/吨;9月底新疆棉花上市,加上运费价格为15000元/吨。同时,今年国外棉花产量增加,导致进口棉花价格下跌,按1%关税计算折合12000元/吨,内外差价还有3000元/吨;进口棉纱价格也随之下降,32支普梳纱最低仅19000元/吨,而国内最低价22000元/吨。棉花与纱线价格同步下降,使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并没有实质提升。国内外棉纱差价依然较高,出口成本比较优势依然较弱。下半年,襄阳市纺织企业采取观望的态度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库存大的紧急拉空,迎接新棉上市;库存小的减少开工率,做代工,仅购买四五天原料,以避免经济损失。按此次调研数据估算,全市棉纺产能发挥不到60%。
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引起销售困难。目前,襄阳市轻纺企业整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产品低端、种类单一,产品无科技含量、无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多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难于抵御市场冲击。去年,全市246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产值过亿的只有147家,过5亿元的仅22家,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很多小型纺织企业有订单、有利润就开工,形势不好就关停部分生产线,甚至全线停工。大中纺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能力不强,服装企业多数做贴牌和代工,产品结构多年固定不变,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劳动力成本上涨增加企业负担。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全市工人工资水平尤其社保上涨较快,几乎每年上涨10%,纺织行业甚至上涨20%,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纺织企业用工较多,位于县(市)工业园的企业也出现了招工难,而且多数纺织企业反映用工不足。石花纺织目前只有300名工人,缺工600人,导致老厂区6个班只开工一个班。同时,固定电费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电力部门实行的固定电价政策是按照变压器容量进行收费(每千伏安28元),只要安装使用变压器就要收取此项固定费用。企业如果满负荷生产,则单位产品的电费成本下降,尚可以承受此项费用,但在企业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电费在成本中占比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主要瓶颈。多家企业反映按期还了以前贷款,再贷就很困难了。甚至一些商业银行对纺织企业明确表示:纺织是限制贷款的行业。银行贷款限制条件越来越严,原来的房产、地产融资额度大幅下降。富士纺织公司反映,房产在银行抵押贷款,只能贷到估值的6折。加之企业货款回笼时间延迟、订单减少、货物积压等原因,使企业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吃紧。资金紧缺降低了企业改造升级的积极性,遇到部分回款期长的订单都不敢接,少数企业甚至因民间借贷引发债务危机导致破产。
增值税高征低扣。根据现行政策,“高征低扣”现象造成企业要承担4%的增值税,在目前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越发觉得困难。湖北省国税局10月发出通知,征求各纺织企业意见,针对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方法抵扣增值税,从11月起开始推行新政,将极大地减轻企业负担。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