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能源正在取代廉价劳动力 塑造全球新格局
发表时间:2014-11-28    发表评论

  20年来,全球化最大动力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差。而现在,全球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已经让位于廉价能源。石油的价格下降,页岩气热潮使得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低至法国的三分之一。大量的公司正在搬回美国,能源价格正在塑造全球的新格局。

  对于要搬迁的公司来说,这个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廉价的能源是新的廉价劳动力。德国呼吁瑞典支持扩大两个煤矿,而欧盟转向清洁能源的努力正面临挑战。

  曾经的劳动力价格差使得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其他行业将工厂从发达国家搬迁至中国。现在,工资的差距正越来越小,而能源价格差距却在变大。在对生产效率进行调整后,中国的人工价格已经超过美国的一半。而能源价格则不断下跌。美国从中获益不少。

  尽管油价下跌从理论上来说对所有能源依赖的国家有利,但是各国获利的程度并不一致。全球最大的获益者就是美国。大量的公司正在搬回美国,尤其是能源消耗较大的化工、石油、钢铁行业。

  欧洲则每况愈下。长期来看,补贴可再生能源、对碳排放收费可以帮助欧洲获得更廉价的清洁能源。然而,现在政策正让欧洲公司远离欧洲。

  很显然,与其在欧洲建造一个全新的、环保的工厂,不如选择把产品放到中国现有的工厂制造然后出口——后者便宜得多。
  即使现在欧洲国家抛弃清洁能源,它也很难赶上美国页岩气的脚步。就算美国将廉价液化天然气出口至欧洲,美国依然在能源上具有成本优势。

  随着全球薪酬差距的缩小,能源价格的比较优势变得更为突出。

  全球其它地区的工资增长帮助了美国制造业的增长。在2006年-2011年,亚洲平均薪资年均增长5.7%,而发达国家增速仅为0.4%。而生产效率也有所提升,工厂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一座高级的制造工厂雇佣工人往往少于200人。

  所以,公司正在搬离亚洲,回到美国。

  德国化学公司BASF正将其5年200亿欧元投资计划中的1/4投向美国。BASF计划在美国建造14亿美元的丙烯工厂。天然气不仅仅能提供能源,还提供化学原材料。

  即便欧洲的工厂没有被关闭,其部分产能也已经被转移至了美国。

  奥地利钢铁公司正在德州建造一个5亿欧元的设施,该设施的产量将是奥地利本土钢铁厂的5倍。其将在德州使用廉价的天然气加热锅炉,而非其在欧洲使用的、更为昂贵的煤。

  拥有大量的页岩气储备无疑是美国的一大福音。但欧洲必须意识到,全球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已经让位于廉价能源。忽略这个问题,欧洲经济将陷入更大的麻烦。

稿件来源:华尔街见闻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