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4 APEC的结束,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AT)实质性谈判也已结束。
根据纪要,两国将在年底前完成余留技术问题的谈判,之后草签FTA文案,明年年初由两国相关部门负责人正式签署协定。协议生效后,中韩双方将在20年的时间里,逐渐取消90%以上的商品关税。同样作为纺织服装大国,FAT的生效,势必将对中韩两国的服装产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韩流文化的强势输出,韩国服装受到不少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本土线上和线下渠道中也出现了大量以销售韩国服装为主的零售商。与此同时,凭借着相对低廉的加工制造成本和地缘优势,中国也一直是韩国服装主要代工基地。
多年来,中韩两国的服装贸易往来一直呈现着较强的增长势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出口韩国纺织品和服装金额同比增加16.6%,特别是中国服装的出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加21.1%。2014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韩国纺织品和服装金额达29.67亿美元,同比增长也达到16.33%。
对此,FAT的签订实施,是否会将中韩双方的服贸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FAT能否留住外移的订单?
其实,就在FAT实质性谈判结束之前,韩国企业在中国的主要代工地青岛就传出了不少韩资服装工厂老板欠薪跑路的消息。由于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的上升,使不少之前在中国设立服装加工厂的韩资企业逐渐撤出中国市场,转向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等国。
青岛一家服装外贸公司的出口业务经理菊孝新对此现象也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最近撤离青岛的韩国服装企业很多,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尤其随着政府对企业监管日益健全,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完善员工社保等各项费用的缴纳,这便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菊孝新说道。
同样作为本土服装加工重要集群地的温州,也深刻感受到中韩服装制造成本的明显变化。温州服装商会副秘书长陈琦翔告诉记者,温州地区的服装制造成本与韩国制造相比,其生产成本的差距已经不大。“温州本地的服装产业链相较于韩国并不完善,因此,温州制造的主要成本也集中在产业链上。”
面对制造成本不断增加的产业现状,中国代工企业能在FAT签订后,在零关税的利好优势下,留住韩国企业南移的订单?
在舒朗集团董事长吴健民看来,即便中韩FAT签订,其对中韩代工订单的利好作用也不会太明显。“中国企业给韩国服装品牌做代工的并不多,中国代工企业与韩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多为一些二三级代工订单的合作,即韩国实力较强的代工企业接受欧美的服装订单,再分配给中国的代工企业处理,层层的利润盘剥,决定了这些订单对成本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吴健民认为,即便中韩之间实现零关税,其免去的税率也很难挽回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其实,韩国制造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在全球市场开始产业链资源的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其也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韩国本土市场的局限性使得韩国并没有太多知名的服装品牌,但韩国服装制造则很早开始走出去的步伐,在世界各地都有有着丰富的代工资源。”吴健民告诉记者,这也使得韩国有能力及时找到更廉价的代工地来取代中国制造。
与此同时,东南亚诸国在服装出口关税上相较于中国企业优势明显。以柬埔寨和孟加拉为例,其服装出口在欧盟享有免税待遇,在美国享有普惠制的减税待遇。因此,即便中韩自贸协定实施后,对本土代工订单的外移趋势也很难产生根本性影响。
FAT能否攻陷本土服装市场?
谁也不能否认韩流文化对中国年轻一代的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折射在服装消费市场上。
在广州各大服装专业市场中,早已出现大量主营韩国进口女装批发零售的商户。就有在广州某知名专业市场主营韩国女装批发的韩籍商户表示,其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上千万元人民币。
“随着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及中韩两国之间相似的文化背景,使得韩版服装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除了实体渠道外,在电商领域也出现不少直接从韩国采买服装的机构。”陈琦翔说道。
虽然中韩之间服装贸易的演进趋势仍在发展之中,但陈琦翔坦言,这对中国品牌服装企业的影响则相对有限。“目前,大规模进口韩国服装、从事韩国服装销售的企业并不多,一些在线上销售韩国服装的店铺多为一些小商户,其经营规模并不大,进口的韩国服装很多也并没有缴纳关税。”
而对于本土规模化的服装企业,相较于进口韩国服装销售,其更倾向于同韩国品牌之间建立代理合作关系,而不是直接进口其产品进行销售。
不同于其他行业人士对韩流服装在中国发展的乐观态度,吴健民表示,中韩服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韩国服装在品牌发展方面也表现一般。在他看来,不同于前几年消费者对韩流的热衷程度,近年来的消费者更喜欢欧美的服装版型和时尚文化。对此,他认为中韩FAT签订之后,韩国品牌对本土品牌的影响和冲击相对有限。
但吴健民也承认,相较于本土服装企业,韩国企业在设计、面料、品牌运营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本土服装品牌也日益重视加强同韩国服装之间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从这个层面来看,FAT的施行,势必进一步推进中韩服装之间的交流往来。
FAT能否推进资源整合?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最近一直忙着即将举办的2014首届中国(齐鲁)时装周的相关事宜。在本届时装周上,山东服装行业将与韩国服装行业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其实,近年来,中韩服装界之间的交流和接触不断增强,两国服装业之间资源整合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山东和韩国离得非常近,双方在合作上有明显的地缘优势。目前恰逢山东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机,在设计、面料和品牌运营管理上借力韩国的优势资源,有助于推进山东服装行业的发展。”刘建国说道。
除了山东之外,温州服装行业也早已开启同韩国服装界之间的深入合作。温州服装商会同韩国服装行业协会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签订合作协议,与此同时,温州服装商会下属的女装分会也早已同韩国服装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除了行业协会之间的互动,中韩服装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近年来也不断增多。
“森马就于近年代理了一个韩国女装品牌,就我了解,本土企业代理韩国服装品牌的数量不在少数。同时,本土企业对韩国中高端管理人才的引入也不断增多,很多知名服装企业都大量聘请韩国设计师。”陈琦翔告诉记者,中韩两国在品牌、 设计和人才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
在服装产业的直接商贸往来方面,中国对韩国面料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强,而FAT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进中韩服装在产业链方面的交流互动,加强中韩服装业之间的资源整合。
“在近年来的面料展上,就出现了不少韩国面料企业。韩国面料在色彩、工艺、反应速度及性价比上优于大多数本土面料企业,因此,很多知名国内服装企业同韩国面料企业都有深度合作关系。”青岛一华正红品牌设计总监张一华告诉记者,在每年的面料展上,韩国知名的面料供应商都会邀请很多中国的知名品牌选购旗下新品面料,像玛斯菲尔等都会参加,“这些面料企业不仅会提供面料,还附带有与面料配套的服装版型一起卖给其客户。”
记者了解发现,根据面料的材质、工艺等不同,目前中国服装企业进口韩国面料的关税税率一般在10%以上,因此,在中韩FAT签订之后,将会对中韩在服装面料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韩FAT的协议细则还在进一步的商定之中,其对中韩服装行业的直接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韩服装行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更加频繁,中国企业可以借力韩国的优势资源,在品牌运营、 设计及产业链资源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陈琦翔说道。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