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民买衣服时如果注意产品的吊牌,可能会发现衣服或许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产自东南亚或南亚的某个国家。记者昨天走访市场时注意到,这种服饰产品在福州市场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且价格与国产产品相当甚至低于国产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东南亚或南亚国家凭借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不少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生产出来的服饰产品也极具竞争优势,纷纷进入其他国家销售,这对福州本地的低端服饰制造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只有相应转移生产或转型升级来应对。
遭遇东南亚南亚造廉价服饰“侵袭”
记者昨日在我市一些超市和服饰商场看到,原产地标示为国外的服饰产品已不局限于高端百货商场,而是相当普遍,且价格相当低廉。翻看这些服饰产品的标识可知,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东南亚或南亚的某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印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在售价上,一条产自孟加拉国的牛仔裤仅七八十元,甚至有的一条仅49元。其他很多儿童服饰也是只卖30元至100元不等。与同类型的国产服饰对比,多数价格都更便宜。
“以前进入福州市场的进口服饰都是高端产品甚至是奢侈品,都是国际大品牌,所以一般只有高端百货才有销售,但近几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低端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福州市场,服饰店甚至大众超市都可以见到,虽然产品质量一般,但因为很多比较时尚,所以极受消费者的欢迎。”福州一些百货商场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在目前高端产品受挫的背景下,国外产的大众化服饰更是表现突出,在福州服饰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这些产自东南亚或南亚的服饰有的是国外品牌,但也有不少是国内品牌,也就是国内企业在国外设厂生产或在国外委托加工生产的产品。记者了解到,我省有些企业还开展了新的“出境加工”业务,所谓“出境加工”,就是指由国内企业承接国内订单后,借助境外劳动力开展出境加工再返内销的业务,海关只对出境加工成品增值部分征税。这些企业将生产原料出口东南亚或南亚国家后,加工生产成成品,然后再返回国内市场销售。
本土制造要么转移生产要么转型应对
业内人士说,“中国制造”曾经是廉价服装的代名词,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不少洋品牌甚至国内品牌的服装生产都在向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越南制造”“斯里兰卡制造”等的T恤、衬衫、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已逐渐取代“中国制造”,成为廉价服装的主要来源。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省纺织服装业赴境外投资办厂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一批企业家在泰国、柬埔寨、约旦等开设制衣厂,而近年来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开设服装厂的企业越来越多。之前很多企业在国外设厂主要是为应对欧美发达国家对我纺织服装出口配额限制和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而近10年来,更多的则是因为国内环境变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进行的生产转移。
据介绍,相对于国内,在东南亚或南亚设厂生产主要有劳动力、原料等几方面较大的优势。比如一闽商在越南设立纺织厂是因为越南进口棉花不要配额,可自由采购进口优质棉花,低成本配置国际优质资源,2011年以来每吨棉花原料成本比国内低约5000元。越南纺织工人月薪约200美元,该公司对越南员工工资水平比越同类企业高50美元,每月在250美元左右,尽管如此,但仍比国内低一半,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8600万元。还有越南电费每千瓦时比国内低0.2元,50万锭产能每年的电费支出比国内要节省近1亿元。综合计算下来,该公司仅50万锭的棉纺产能,每年综合生产成本比国内同等规模企业就至少可节省4亿元。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自然有相当的竞争力。
“东南亚、南亚制造的服饰大量进入,对我省本土低端服饰生产企业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福州一些百货商场的相关负责人分析,这就要求本地企业采取新的战略应对,或是利用“出境加工”之类的方式转移生产,继续维持原先较低的生产成本来应对市场竞争,要么就是进行转型,以新产品、新技术转战中高端市场,避开与东南亚、南亚制造的廉价服饰的正面价格竞争,否则就难有出路。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