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更需平常心 中国应对经济下行最忌病急乱投医
发表时间:2014-12-25     发表评论

  尽管中国不断强调经济步入新常态,不唯GDP识英雄,但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选择上看,包括急不可待地加快投资审批,以及最新出台的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政策,似有相背而行之势。

  首先从投资看,国家发改委年内审批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规模已高达1.2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季度审批节奏明显加快,尤其本周短短两天内即批复总投资近1,600亿元的七个项目,一改以往数月甚至数年的“龟速”审批。

  基于在今年反腐风暴中,国家发改委一些权力部门,如能源局,财金司等,因滥用职权爆出“审批崩塌式腐败”,眼下如此高效的审批速度一方面可以视为其简政放权的改革成效;但另一方面,动辙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大量的财政投入资金,以如此集中快速的审批速度推进,资金的使用效率到底有多大呢?

  这种审批快节奏也难免令人忧虑:潜在原因是否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过太,发改委不得不加快投资铁路、公路等项目审批,替代因房地产投资下降对中国经济的拖累,来稳住经济,确保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实现?

  中国政府年初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受投资和消费明显回落拖累,中国三季度GDP增速进一步放缓至五年半低点7.3%,前三季增速则为7.4%。而中国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的。

  为对抗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步伐继续加快。四季度前两个月,发改委共分七批集中批复铁路等基建投资项目,累计投资额度已超过9,000亿元。而截止目前,发改委年内批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累计投资规模已接近1.26万亿元。

  **扩消费发展应急产业,难解政策意图**

  此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尽管中国希望通过扩大消费,激发潜在需求,但在收入分配蛋糕本身就存在政府占大头,企业占中头和个人占小头的不均衡现实面前,消费需求的弹性空间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刚刚出台并首次提出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政策,以激发全社会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亦难免令人揣摩政策意图何在?

  因为应急本身就是一种突发的状态,包括灾情、疫情、战事等等,而应急所需物资原本就应充分列入国家储备物资中。

  对于本身就是应急所需的物品,政策却要鼓励发展成为一种应急产业,在中国产能全面过剩的大背景下,此举是为企业指点江山,另辟路径抑或政策更着眼于长远?

  中国周三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将加大财政税收政策对其支持力度。

  意见指出,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发展应急产业,一举数得,有利于提高国家公共安全基础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

  “什么叫应急产业?帐篷和矿泉水在灾区就是应急物资,在旅游景区也算应急物资吗?”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坦称,“这个政策听起来更像是一种下面对上面的应付,而不是真正要做事的。”

稿件来源:路透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