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时装周“秀”出第四大产业集群
发表时间:2014-05-07    作者:刘成 发表评论

  2001年起设立的青岛时装周,经历了起落之后,今年又火起来。时装周上,时装秀持续了整整三个晚上,8家在此秀时装的企业却没掏一分钱。原来,青岛农商银行出资100万元独家对其进行了赞助。

   青岛时装周的市场效应,源于围绕时装周这个平台所形成的市场力量,更源于市场力量对青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2001年设立青岛时装周时,并没有清晰定位,本意是围绕纺织产业来做,形式主要是模仿外地经验。到2008年,时装周只剩几场秀,没有了服装展示、发布和参展布局,几乎成了‘鸡肋’。”青岛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告诉记者,2009年以后,青岛围绕新一轮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抱着重振青岛纺织服装产业的目标,对时装周进行重新定位,“我们认定必须要和产业结合,围绕青岛服装纺织产业的再次崛起重新定位,所以我们提出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立足推动本土品牌的成长,立足推出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从那时起,时装周便成为汇聚市场力量的一个平台。”

   正因为定位于发挥市场的作用,青岛时装周小心翼翼地行使行政权力:只做整合资源、营造环境、引领导向等市场一时难以作为的事情,一旦市场能够接棒,就立刻交给市场。将时装企业、电视台、赞助商以及酒店、化妆公司等组成一个闭环的市场链;将时装企业、采购商、银行组成银企对接、订单对接链;将时装企业、参观购物的市民、媒体、时装发布厅组成品牌影响的传播链;将本土时装设计师、全国乃至世界级优秀设计团队、舞台走秀、观众组成时装设计交流链……这些链条虽是政府牵头,但并非来自行政力量的硬凑,而是各方都看中的市场机会,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

   市场力量逐渐在青岛营造出浓郁的注重设计、品牌的氛围,引导众多的企业走上重设计、创品牌之路。

   青岛红妮集团过去是一家专注于内衣产品的小型服装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千万,通过连续12年参加青岛时装周,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企业。目前,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

   2001年举办第一届时装周时,青岛没有一家女装品牌,截至目前,女装品牌达50多个。以此为契机,青岛服装产业也逐渐走上注重设计、品牌引领的转型升级之路。目前,青岛市服装产业集群年总产值达到1800多亿元,成为继作为第一大产业的机械装备、第二大产业的食品和第三大产业的石化之后的青岛市第四大产业集群。

稿件来源:经济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