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经济学家将此前央行对国开行发行的万亿PSL以及对多家银行的再贷款形容为中国版的QE(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但花旗的首席经济学家却认为,量化宽松并不准确,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质化宽松(Qualitative Easing),来解释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的区别。
这位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质化宽松”与QE不尽相似,其主要是央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加入更多高风险资产、同时又不扩大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而QE则是央行通过购买一定规模的资产(美国是美债和MBS)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因此膨胀。这是一种在利率已经达到零附近时而采用的强有力的刺激手段。
《华尔街日报》提到,在中国的背景下,这种所谓的“质化宽松”发生在央行在资产负债表上增加高风险资产之时,例如向农业及小型企业发放再贷款、为低回报率的基建项目提供低成本贷款等等,与此同时,还要维持正常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
花旗认为,中国“质化宽松”的目的是为特定领域提供廉价融资,降低这些领域的融资利率。尽管这会给经济带来通胀压力,但相对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而言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质化宽松的一大表现就是央行近来发行一万亿PSL支持国开行棚改项目。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这应该是一万亿的贷款额度,分三年发放。因此商业银行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并未明显扩张。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提到,早在今年3月,央行圈定额度为500亿元的支小再贷款,向市县级中小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资金。这些专项低息再贷款仅用于支持小微企业。今年7月以来,央行接连向内蒙古、上海、汉口、长沙等多家地方银行,分别提供了额度为5-10亿元不等的低息再贷款。
除此以外,央行还在7月31日下调了14天正回购利率,从此前一直稳定的3.8%下调至3.7%,中标利率下行也有一定的引导利率下行的意味。
在引导利率走低的同时,央行也在回笼资金。7月31日当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110亿元,这是5月中旬以来的首次净回笼。
《华尔街日报》称,这表明该行不希望产生像美国定量宽松措施一样的效果,即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
北京质化宽松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潜台词是,如果该政策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没有收到成效,央行可能会直接降低基准利率,这种方法也许是最正宗、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放松方式。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