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直面“高成本”时代:存在着哪些“危”与“机”
发表时间:2014-08-28    作者:邵蔚/郑重 发表评论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高企、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利因素的交织影响,纺织工业已步入“高成本”时代。

  作为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的成本一直都是无法忽略并须积极应对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凭借更为低廉的成本,抢占着原本属于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不妨一起来翻翻纺企的账本,看纺企成本中存在着哪些“危”与“机”,又该如何直面高成本。

  算一笔有关纺企成本的账

  提起成本构成,业界人士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很多关键词,如原料、劳动力、土地、水电气、运输、税收等。当前,国内纺织企业抱怨成本高、成本贵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么,纺企成本到底如何构成?有多高、有多贵?深入企业细致调研,对纺织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了一番梳理。调查发现企业对成本构成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有着共同的挑战,也有着相同的难题。

  染涂料成本是重头戏

  受访企业: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印染

  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织、印染、面料研发、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纺织科技型企业,其前身为浙江恒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公司财务部经理刘晓华作为企业财政方面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起了纳尼亚的成本构成。

  据介绍,在纳尼亚,企业成本主要由原料、水电气、用工、运输、土地和染涂料部分构成。“我们企业购买的原料主要是化纤丝、化纤布,这部分的成本是随着市场价的变化而变化的,化纤作为石油的副产品,其价格又在随着石油而有所波动,因此,原料成本方面还是要看石油价格情况。我们企业是水电气大户,一年用水达几十万吨,一年电费支出在700万~800万元,水费比电费略少一些,气是外购,价格约200元/ 吨。”

  纳尼亚虽然只有180名员工,但是在用工成本方面却一直居高不下,工人工资平均在4000多元,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工资在7000~8000元,有的甚至过万,加上过年时候的奖金,企业的用工支出也在700 万~800万/年。土地使用方面,由于是公司买地,所以属于一次性投入,现如今不存在土地成本的问题,而且近期也没有购地的想法和打算。运输成本方面,纳尼亚并不算高,由于主打国内市场,而且一般是客户自己上门取货,所以并不是多大问题,偶有外销的订单,需要运输至附近港口,只有这部分会产生一些费用。

  刘晓华还告诉记者,染涂料是纳尼亚成本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作为印染企业,这部分纳尼亚每年要消耗2000万元左右。

  “在我们公司,研发费用和技改成本是不算在企业基本成本构成内的。因此,我们企业每年的成本支出情况基本如此。”刘晓华介绍道。

  成本上涨类似恶性循环

  受访企业:吴江市新吴纺织有限公司、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

  类型:面料、化纤

  在向记者算企业成本账的时候,吴江市新吴纺织有限公司、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梦超显得颇为无奈。“现在企业生产的各项成本都很高,尤其是税收成本,我们企业一年的利润还不及需要上缴的税收高,实在是让人头疼。”

  他告诉记者,作为吴江市新吴纺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现在有员工600多人,工人月工资为3000~4000元,其中熟练工在4000多元的水平,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更高,具体情况因其水平而定。在水电气成本支出方面,由于水费和电费的昂贵,导致这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一个月水电气成本约100万,预计后续还会有所增加。现如今,佳力高纤还存在一定的土地租用成本,这主要是由于拿不到新的土地,因此只能向新吴纺织租用,所幸由于是子母公司的关系,所以这部分成本并不是特别高。

  “在原料成本方面,今年原料丝的价格涨势突出,而且波动也很大,虽然7 月是淡季,但是价格看起来却没有淡。其实企业并不怕原料价格的上涨,怕的是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这种情况会使得我们的产品价格上涨,那么为这种成本上涨买单的自然是我们的客户,客户提价,最终消费者要为此买单。而终端消费产品价格过高,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这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吴梦超说。

  国有企业的亿元研发成本

  受访企业: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化纤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型国有企业,不少唐山当地人都以能进三友工作为荣,足可见其在当地的规模和影响力。

  公司研发专家幺志高表示,三友现有工人4600多人,工人平均工资不到3000元,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奖金不少,且各种保险和保障金很足,年人均工资在8万元左右。除了用工成本,三友的水电气压力也很大。2013年,三友用气350万吨,气价为140元/吨,一年仅用气成本就高达4.9亿元。“这已经是相对较省的情况了。我们三友有自己的电厂,因为用电和用气都是自己内部解决,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成本。如果没有这个电厂,这个数字我都不敢计算。但是近两年,河北的雾霾相当严重,政府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这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是一再提升,这也是对我们的一大挑战。”

  据他介绍,在土地方面,三友近期是有购买新地上新项目的打算。政府现在对土地购买审批非常严格,而且指标很少。此次三友计划购买土地500亩,每亩价格在12 万~14 万元之间,共计不到7000万元,但是现在看来,要2-3年才能完全拿到这500亩的土地。

  “在我们企业,企业成本分析里是没有税收和运输成本的,但是包含研发及设备购买。在研发方面,三友一年的研发资金投入约为1 亿元,设备的折旧费用一个月也要2000万元。不过好在原料成本并不是很高,因为我们的原料消耗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为我们企业节省了部分成本。”幺志高说。

  高端路线要靠高成本投入

  受访企业: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面料

  对于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而言,作为一家专业做呢绒、走中高端路线的面料企业,其原料成本,成为企业成本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副总经理吴明锋告诉记者,兴吴呢绒使用的羊毛全都来自于澳大利亚,这种进口羊毛的成本在10万/ 吨,可以说是企业的一笔重要开支。

  “作为生产型企业,最无法回避的就是用工和水电气。我们工人数量为825人,人均工资5万元/年,研发人员甚至可以达到1万/月,我们公司全年用工支出约为5000万元。水电气成本方面,一年花费3000万元,这还是我们进行了技改之后的数字。技改之前,水电费成本要在此基础上再加600万~700万元。是行业和企业的高成本,倒逼着我们在进行水电气的技改,虽然一次性投入很大,但是毕竟还是有效果的。”吴明锋说。

  他还告诉记者,科研投入和设备的引进也是兴吴呢绒成本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对于研发和设备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也是同东华大学和南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这部分的研发费用每年在1000万元左右。在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方面,我们也没有停下脚步。今年我们准备从意大利购买两条从纺纱到织布一条龙的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的直接购买成本在1500万元。我们还在建新厂,下游的服装厂占地2万多个平方米,购买土地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当然,还有税收,我们的税收成本也在1500万/ 年。你可以替我们算算这笔账,粗略算来,岂是亿元可以止住?” 吴明锋这样介绍道。

  重压之下坚决转身 摆脱低成本模式

  听罢纺织企业的成本经,顿感企业背负的压力之重。其实,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与国家政策、资源成本等尤其息息相关。成本意味着竞争力,对企业来说是如此,对行业而言也是如此。目前,纺织企业纷纷立足长远,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希望早日打破成本天花板的制约,但在这个过程中,无疑还需政策扶助一程。

  TAweekly :“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的各项成本构成及合理性?”

  王果刚: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的高成本主要体现在原料、税收、电价、劳动力成本四个方面。首先,作为棉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棉花受制于国内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流通环节,棉价不断高企,而棉纺企业需要消化前期的高棉价,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偏高;另外,由于国家对棉花进口实行限额管制,过高的税负也压得企业难以喘息,“高征低扣”的税差给企业平添压力,高税负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电价问题也是纺企心头之痛,我国的电价水平在世界上都较高,国内纺企用电成本约为每度0.75元,美国则为5美分(约合人民币每度0.3元),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电网也纷纷下调电价,为24 小时不停机的棉纺、化纤企业减轻了极大的负担,实现了相对优势,赢得了更多订单。此外,用工成本的攀升也使得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渐渐淡化。

  张军:

  持续上涨的电费和较高的染费成为纺企的一笔巨大开支,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国内纺企在印染这一环节上受到了明显制约,不达标的低成本染料遭到淘汰,企业不得不转向中高价位的合格环保染料。另外,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也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工资的微升都会给企业增加巨大压力,且愿意持续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越来越少,招工难问题难以解决。

  李建峰:

  在内部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技能水平与效率的过程中,势必要投入相应的高成本,例如机械设备维修费用、企业间和员工间的学习交流费用、生产研发品牌的费用等。吴江这边的劳动力月工资水平达到了五六千元,企业还需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团队整合、协调管理,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在目前情况下来看是值得的,只有高投入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推动企业生产力,创造高财富,从而盖过高成本。

  陈洪初:近年来我公司面临的挑战不小,原因固然有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成本快速升高、中小纺织品企业融资难的因素。除了这些大环境的影响外,外贸订单及加工数量同比去年减少过半,国内传统销售渠道被大企业大品牌挤压,销售成本增加了,生产销售利润却节节下滑,几近陷入
无利可图的窘境。

  以前行业内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政府有关用地、税负及公共资源方面的扶持,但近两年来这些倾斜性政策已被取消,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处于同等竞争条件下,劣势明显。比方说: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太大,去年的棉花价格如过山车一般,大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和融资优势提前囤积居奇,而小企业受信息资源和融资劣势的局限,能怎么应对呢?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不得不亏损完成订单供货,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抵抗力”差而相继倒闭。

  戴佳佳:许多中小纺织企业还存在产业层次偏低、单体规模偏小、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问题,再加上季节性的用电紧张和劳动力短缺,企业的运作难以突破原有框架,难以进行合理的改造升级,因而成本就难以控制下来。

  原料方面的成本对自产自销的企业而言,相对可控,但是用电受限将中断企业的正常运作,作为能耗较高的纺织业就面临着巨大压力,接踵而至的则是限电停产带来的订单赔偿、熟练工流失,导致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外,众多企业开始缺少熟练工人,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不得不加大招工力度并逐年提高工人待遇以求得劳动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融资困难,纺织产业贷款困难,本身生产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还难以从银行获得任何贷款,必将危及企业生存。

  编辑点评:

  虽然诸如税收、原料、水电气运等方面的成本确实较高,但企业还是要抓住自身定位,在外部成本不可控的情况下,积极改造企业自身,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TAweekly :“面对高成本,企业有哪些应对之道?”

  王果刚:

  棉花政策改善步伐缓慢,成本高企如狼似虎,引得不少国内企业尝试着“走出去”进行跨国资源配置,有规划地在东南亚国家进行投资。

  另外,不少企业开始转变生产风向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加大化纤方面的投入,降低棉花在企业生产流水线中的比重,实现生产差别化。

  此外,企业还不断强化技术改造的力度,如以机械设备代替人工的方式,提高产品品质与附加值以消化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生存盈利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企业着力改进管理水平,建成依托互联网的智能运行系统,使得内部管理流程精细化。同时,企业对外应加大自身的营销力度,丰富推销手段,对内应积极节能降耗,减少用棉损耗,尽量降低可控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张军:纺织企业应该把目光放长远,坚持走环保路线,注重产品品质的提高,在原料进货方面不能太过吝惜价格而牺牲了产品品质。唯有抓住本质,生产高附加值的高品质产品,才有可能赢得客户,拓宽市场。

  此外,纺企在政策暂不可变的情况下,要积极实现内部转型,投入更多精力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培养升级创新理念,同时注重营销手段,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紧紧围绕这些本质环节下功夫,企业自然能脱颖而出,蓬勃发展。

  李建峰:我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培养不同的企业文化,以不同的企业价值观来引领企业发展。新申在定位这一方面强调企业的创新建设,人才建设和品牌建设,并不断拓展业务内容,在设计、织造、染色等环节均有成绩,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申的原料以进口自法国的亚麻面料为主,重视与客户对接,通过“私人定制”的方式,满足客户提出的高要求高标准,同时加大营销力度,以期加强目标客户群的忠诚度,保证一笔稳定的订单来源。

  另外,新申也加快了技术革新,大投入引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使产品实现多样化和差异化。

  陈洪初:除了期待大环境稳定或者说变好等方面,企业只能在更新设备、生产效率和销售上挖掘潜力,自炼内功。对中小企业来说在目前的经营状况下解决融资难仍然是个大问题。生产效率事关劳动力成本,由于家纺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五、六、七月份进入“闲淡期”,劳动力工位闲置在所难免,这笔工资成本数额很大,但为了企业的稳定运转只能满员编制,三年前圈子内有人提议,组织数家同类型企业组建“劳动力互通合作社”,一些技术型工位用工可以在合作社内,按各企业各工序的生产需求编排生产任务,这样不仅大幅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支付,也为劳动者提高了奖酬收入,可谓优化生产成本的上佳课题,但这个提议进入实际操作层面遇到了诸多难题,需要政府层面出面整合。

  戴佳佳:我认为中小纺企应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加强与行业内部不同产业集群的交流与整合,将上游的纺织与下游的服装结合起来,把纺、织、印、染、加工、设计、包装等环节贯穿起来,企业间联动发展,形成产业配套互动,加快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并改善企业内的组织结构,建立一套“因企而异”、因地制宜的管理体系,同时强化企业的宣传推广,开拓国内市场。只有这样广大中小企业才能走出困境。

  编辑点评:企业的发展还是要以追求品质为理念,不能光打价格战,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消费购买力持续增强,高品质纺织产品的内需市场必将蓬勃发展,抓住品质才能赢得机遇,从而形成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市场内的良性循环。

  TAweekly :“在国家政策、地方支持和协调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王果刚:国家对棉花配额限制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产棉花的生产和销售,维护了棉农的利益,但在当今整个行业新旧增长模式转换的时期,已然成为了重压棉纺企业的成本大山,国内外棉价的巨大差异令国内纺企垂涎欲滴却只可远观。

  其次,政府也没有在税收方面给纺织行业有力支持,过高的增值税和较低的抵扣强化了纺企的悲观情绪,在市场暂时低迷的今天,给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增加了众多变数,企业投入到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的资金会变得较为紧张。

  张军: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应该尽量放宽对纺织等传统行业的限制,适当降低税率给企业减负,尊重市场规律,减少人工调控,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有能力参与到市场这一无形手的竞争中。相对而言,吴江市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比较重视产业发展,非常鼓励纺企到境外参展,拓展海外市场,政府还提供补贴支持企业“走出去”,并且鼓励企业投入电商的运营大潮,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作以提高业绩。

  李建峰:吴江市政府非常鼓励企业到境外去学习借鉴外国产品,并且扶持企业加入阿里巴巴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改变过去企业生产什么卖什么的旧理念,进入客户想要什么企业定做什么的新时期。总体而言还是非常支持企业的发展的,但是国家层面对纺企的限制还是有些束缚手脚,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导致许多企业用工成本过高,而鲜有机会与国内优秀企业进行交流或前往境外参展交流,也难以形成有力的品牌、人才、产品竞争力。

  陈洪初:基层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已经逐渐降低,在融资、用地、税负、服务等方面缺失了热忱,甚至于在环保等环节实行了比大企业更严厉的监管政策。比方说基层政府为了利益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划行规市”,企业必须在它指定的范围内开展部分经营活动,我的企业向政府指定的交易场所租赁两间经营门面,为此每年需支付近百万租赁金,可邻近就有更好的交易场所,租赁金低廉,但当地政府不允许,只能作罢,管理者人为加重了企业负担。

  戴佳佳:国家方面应引导中小纺企向差异化方向发展,传统产品向中高端发展,并促进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帮助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协调解决劳动力、土地等瓶颈,给融资困难、生产条件差的小纺企减免税收,并对敢于自主创新的带头企业给予支持,鼓励企业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挖掘网上市场。

  编辑点评:总体而言,在国家不放开棉花配额制度、税负居高不下的竞争背景下,众多纺企,尤其是中小企业将挑战重重。

  TAweekly:“面对成本压力,企业有哪些呼声?”

  王果刚:高棉价给企业带来的高成本和低利润迫使众多纺企倒闭或转型,纺企应呼吁国家政策层面打破棉花配额壁垒,放开对进口棉花的管制,改变国内外棉花差价过高的现状,加强纺企原料的市场化竞争,让更多中小纺企具备更多的选择和更强的竞争力,促进行业市场良性循环。其次,国家应提供一些税负优惠,以减轻纺企的成本压力,逐步解决“高征低扣”的行业硬伤。

   张军:除了高税负这一暂难改变的行业统一困扰,企业方面应呼吁行业内部增强自身的改造力度,依靠产品、质量、技术开拓市场新天地,升级企业的管理水平控制低端高耗生产并优化产品结构,拔高产品质量与新意。

  同时,国家应加快立法进程,注重对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规范惩治侵权行为,为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并给纺企普及企业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应有认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效益、减少知识产权纠纷。

  李建峰:纺织企业应呼吁国家放宽对纺企的限制,让市场化竞争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让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模式、优秀的品牌建设实践、优秀的人才资源冒尖,给更多中小纺企以借鉴。

  此外,行业内应该多举办展会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这两者并不矛盾。企业要依据自身实力合理规划发展路线,最终达到企业的成熟壮大。

  陈洪初:政府管理者不仅有必要对处于困难期中的中小企业加强排查考核力度,为处于成长期中的“希望”企业给予服务、融资、税负方面的优扶政策,而且可以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及影响力,整合行业的区域集群、规模优势,牵头向行业外利益链条要利润空间,这其中包括原材料的收购价、储运、包装、电商平台等环节,只要政府管理者和企业同心协力,我们的破局之路就会来临。

  戴佳佳:中小纺企应呼吁政府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用工用电,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地方多举办会展鼓励企业参展,相互交流新产品新理念,借鉴优秀的管理经营模式,政府加大对纺织类职业教育的投入,为企业发展培育源源不断的一线操作人才和大批技术人才、设计师,为
打造繁荣的纺织市场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编辑点评:企业家的建议都非常具有现实操作性,且普遍认为高税负等行业难题暂时难以解决,核心仍在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建立企业文化,强调客户体验,关心员工成长,加大创新力度,建设人才梯队,借鉴优秀经验,不拘泥于细节成本的投入。

  在高成本的阴霾下获得阳光

  近几年来,国内纺织行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成本高居不下成为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纺企也应该切实行动起来,为自身发展创造新机遇,努力变成本压力为动力,积极推行节能降耗、节省成本的措施。

  值得庆幸的是,现如今,已经有一批纺企在控制企业成本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在成本压力面前成为行业内的典范。

  达利丝绸:大手笔投入 节能与节流并举

  作为香港达利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达利(中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真丝绸面料的印花及染色加工、真丝绸梭织、针织服装一条龙生产及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及欧洲,丝绸服装出口额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

  定位于创新和树立品牌形象的达利丝绸,早已从“红海”向“蓝海”客户转型,从“量型”产品向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从“大生产”向“精品”转型,在转型中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市场导向加速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加大设备智能化投入,提升制造自动化、信息化,转变产品结构。

  公司副总经理张芸告诉记者,面对日益上升的企业成本,为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同时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和推动两化的战略部署要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工业龙头骨干企业,达利(中国)通过更新引进国际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原有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等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改造,在节能环保方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达利丝绸的有力举措包括:

  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13000平方米亚洲最大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节省1200吨标煤/ 年,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约11600吨,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 年;

   对印染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引入技术领先和低浴比低消耗的先进设备,并系统地对能耗设施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升,并淘汰高能耗高用水设备,提高节能率;

  采用节能的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每年夏天可将150万度的峰电转用到夜间谷电时段,缓解夏季电网供电紧张局势,节约用电成本;

  建立5000吨/日的废水预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的中水回用系统(生化、膜处理技术),2014 年策划投入上千万元,将中水回用系统减排能力提升至2000 吨/ 日;

  除此之外,集团还对生产用电系统进行谐波节电改造,投资安装了ZNTYL通用型智能谐波节电装置,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张芸表示,这些做法在节能减排和节约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唐山三友:技术手段降低成本

  同样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着独特想法和做法的,还有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对于这样一家大型的国有化纤企业而言,三友控制企业成本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企业控制成本的做法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企业会有适合自己的路径可以选择。我们企业是国有企业,受到企业性质的限制与制约,用工成本是降不下来的,所以我们只能走科技进步的路子。”三友研发专家幺志高向记者介绍道。
三友在水电气消耗方面是大大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尤其是蒸汽,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与此同时,三友还用提高生产线产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做法,来提高经济效益,以此来弥补纺织行业高成本所带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湖州纳尼亚:多措并举 积少成多

  对于湖州纳尼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而言,作为浙江省湖州市纺织行业内的颇具口碑的一家实业企业,其在控制企业成本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些高招。公司财务部经理刘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纳尼亚的企业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减少用工成本。现如今纺织工人工资只增不减,公司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机器换人的要求,引进先进设备,精简用工,用这种方法实现企业在用工成本方面的新突破。

  二是减少用电。公司给纺织机械设备配备了变频器,并且大规模的使用LED节能灯。这些虽然都是小的方面,但是点点滴滴的节省,汇聚在一起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三是节能烧煤。在使用锅炉烧煤的过程中,纳尼亚一方面把煤完全燃烧,以此节省煤的使用,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做法实现温度的稳定和纺织机械的稳定运转。

  四是节省染料成本。对于印染企业而言,染料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比很大。“之前我们都是从染料供应商那边直接买进,买多少用多少,用完再买。但后来发现这种不对染料使用数量进行核算的方式并不科学,因此我们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对染料成本进行了估算。通过成本计算,做到心中有数,也节省了这部分的支出。”刘晓华介绍。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