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产品:喊了那么久的智能 还是Low
发表时间:2014-09-12     发表评论

  早在2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研究。近些年研发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往往会与包容性较好、编织结构稳定的针织工艺相结合,成为智能服饰,但为什么20年后的今天,当智能服饰已经琳琅满目的时候,穿戴设备之父,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Alex Pentland)仍然表示,自己不用任何智能可穿戴设备呢?原因是:市场中的所有智能可穿戴设备都达不到他的要求,换言之,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是很Low。

  先狂买 后待甩

  看到小米79元人民币一个的智能手环,我们就不难明白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或许目前的智能可穿戴服饰还不够好,但是这些和智能、可穿戴沾边的针织品,比如紧身衣、T恤、卫衣、手套、帽子全都卖得很好。你会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着智能手环或者手表等设备,穿着智能T恤和针织衫还戴着有移动播放设备的毛线帽,然而也十分容易发现,不同于手环的低价格,智能服饰的价格往往会比非智能同类产品贵出30%~60%。厂家赚够了钱,经销商赚足了噱头,然后呢?当消费者和极客狂买回家之后呢?

  “报告显示,大多数的可穿戴设备都是打着健康的招牌,通过不断记录人体生活中的热量摄入和消耗来帮助我们进行健康方面的调整的。按理说这样的产品应该会让用户爱不释手,但实际情况却是有1/3的用户在购买6个月到1年后就放弃使用了。非常让人吃惊!”做出这份调查报告的机构负责人丹·莱杰认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同质化太高,而且功能过于简单。比如简单的记步和热量燃烧计算,这些功能很多手机就能完成,完全没有必要再佩戴一个智能手环或者手表,甚至是专门穿一件衣服。

  被称为极客网最难对付的商业评论员朱飞也认为:“现在市场中存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严格意义上说,还算不上产品。仅是少部分极客的玩具。并且作为玩具,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不能持续吸引极客,用用就抛的现象特别明显。”

  智能+针织 面和心不和

  其实智能可穿戴设备和针织工艺的融合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就现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水平而言,它们基本无法被称为一个独立产品,也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所以将这些还不太成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半成品通过针织工艺融合在服饰里,成为带有某种智能功能的T恤、帽子、手套、卫衣等,不伦不类地打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擦边球销售,成了目前众多科技、智能以及想要猎奇的针织品的出路。

  台湾爱剋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销长康琦婌告诉记者,在他们公司的产品中有能隔绝紫外线透气速干的内衣,也有能够吸收远光紫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的户外运动衫,更有加入了太阳能LED装饰的可监测心跳血压的卫衣,但是这些产品在他们看来都不能和“智能”两个字沾边:“严谨地说,这些产品只能被称为含有科技元素的服饰,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相比,还差得很远。但是我们却常常见到在市场销售过程中,有不少服装企业将这类产品的宣传往智能可穿戴上靠。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在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对智能可穿戴技术、设备的不了解。”

  “另外,我们这款能够监测心跳血压的卫衣,只是给运动爱好者和有兴趣监测相关数据的消费者提供的,并不是刻意针对老年疾病患者研发的产品,毕竟不是医疗设备,所以只能起到一个大概范围的监测作用,如果想要十分精确的数据,还是建议到医院用专门的器械检查。”同样来自爱剋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黄宏旭说道。

  这种生拉硬拽的拼凑结果,不仅造成现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鱼目”远远多于“珠”,还让智能服饰成了一种“无下限”产品,只要有些许材质工艺的创新,就会往科技上靠,能和科技沾边的就往智能上靠,不仅混淆了消费者的试听,还扰乱了原有的针织运动服装的市场价格秩序:定高价,再高折扣,而实际功能和意义并不太靠谱,只能算是一种消费者自娱自乐的玩具。

  Low不是错 错在“不靠谱”

  现有智能可穿戴服饰的数据不准确,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却是消费者不买不知道的事。因为消费者身边能够接触到的智能发烧友和极客们太少,他们只能通过销售人员的推荐和广告了解这些所谓的“智能可穿戴服饰”,所以消费者只有亲身购买体验过后才会知道数据不准的智能可穿戴服饰,只能起到娱乐作用。

  国内某知名网站做了一个测验,同一个人手腕上带着几款智能手环,然后测试者跑步,自己默数步数,再与手环的记数对比。最后发现,没有一个是完全准确的,并且误差都相对较大。在较准有问题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可以说就是一个玩具,所给出的数据,不具备参考意义。而编织在服装中的监测设备出现的误差则更大,因为他们往往只是把类似的手环设置在穿戴者的后背或手臂的位置,并且与皮肤的紧密接触程度远远不及手环。黄宏旭向记者展示的可监测心跳血压的卫衣就是将测试环放置在手臂上方的袖子中实现的,而他们的电池放置在测试环附近的一个衣服口袋里,口袋用尼龙扣粘合封闭,在读取数据时需要手机上下载相应的客户端。

  其实,消费者并不太需要知道自己的心跳多少、血压多少,他们最想获得的是通过现在心跳、血压的数据,分析出给他们的健康指导,比如调整运动频率和运动类型,注意哪些营养的摄入等。这涉及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等多方面的基础支撑,而目前,实现这方面的技术还属于初级阶段。

  不过,在发烧友看来,目前还是有一些智能服饰产品的表现可圈可点。比如NIKE和手环配套的含有芯片的鞋子,就能较好的监测穿戴者的步伐受力点和能量消耗情况,不过也需要和手机上的应用软件配套使用,起到提升手机应用软件的准确率作用,也是目前市场上智能服饰产品中消费者反馈较好的一款产品。

  整体而言,智能可穿戴产品都面临着传感器、电池的寿命以及蓝牙功耗的核心技术挑战。而将智能可穿戴产品融入服饰后,这些挑战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在不损坏针织衣物表面的前提下,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对传感器进行调试。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