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2015年对外贸易运行将保持中速增长趋势
2015年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及趋势展望
政策建议
2015年对外贸易运行将保持中速增长趋势
伴随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外贸易运行亦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
(一)出口由快速下滑转为企稳回升,进口增长保持低速运行
2014年初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呈现显著下滑走势,一季度出口下挫3.5%。4月份后,由于国家扶持出口的调控政策逐步见效,上年虚假贸易导致的基数影响消失,外贸企业信心得以增强,出口增长逐步恢复正常,增速不断回升。
(二)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好转,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逐步稳固,传统市场需求得到改善,2104年我国对主要发达市场的进出口贸易扭转了上年低迷态势,增速有所提高。1-11月份,对美双边贸易增长6.4%,出口增长7.3%,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美国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贸易恢复性增长10.1%,出口增长9.9%,增速扭转了上年同期下跌局面,并显著高于其他发达市场;对日双边贸易增长0.4%,其中出口增长0.2%,实现了由负转正。与此同时,我国对新兴市场贸易呈现分化,对周边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对部分经济波动较大的国家贸易增速下滑。
(三)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回调
中国商品出口替代能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增长持续快于加工贸易。1-1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6%,加工贸易下降3.2%。目前,一般贸易占我国出口比重达到51.4%,加工贸易降至37.7%。贸易方式结构变化,表明我国在品牌、技术、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取得进展,有利于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与优势。
(四)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贸易整体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0.2%,高于货物贸易6.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增长6.8%,进口增长12.2%。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攀升,占对外贸易总额1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同时,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金融服务、电影音像、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服务贸易增速较高。我国通过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服务出口,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1-11月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2.3%和31.5%。但是,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增幅有所扩大,旅游项下逆差达到服务贸易逆差的66%。
(五)利用外资增速下降,吸引外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增长始终处于低速运行态势,复苏基础脆弱,许多国家采取各种办法限制资本流出,而且部分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发展战略,通过降息、量化宽松等政策降低社会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际直接投资流入中国的规模。同时,由于国内面临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压力,利用外资结构与增速也受到相应影响。1-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增长0.7%。
2015年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及趋势展望
综合分析长期与短期、国际与国内因素,总体判断,2015年世界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仍然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运行。
(一)影响对外贸易运行的短期因素
1.国际环境总体平稳
一是全球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2015年,世界经济有利因素不断累积,但是新增动力不足,不确定不稳定性仍然较多,全球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重点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分化,世界经济增长仍表现为弱势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左右,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国际贸易增长4%左右。
二是主要经济体形势分化。预计2015年,美国私人部门“去杠杆化”逐步结束,经济自主复苏动力增强,消费者信心提升,企业支出意愿提高,经济增长有望延续向好态势。IMF预计美国GDP增速将保持在3.2%左右,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欧元区财政整固进程尚未结束,财政节支和高失业继续抑制经济增长,加之欧俄相互经济金融制裁短期内难以解除,2015年欧元区经济仍仅有微弱增长。新兴经济体由于内部结构性矛盾不能根本化解,加上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使资本进一步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流,2015年增长仍将较为乏力。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低位波动。2015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偏弱,新兴经济体对于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消耗下降,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在供给水平趋稳的情况下,全球需求减少将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四是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基于经济复苏基础日益稳固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而欧元区迫于经济增长压力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日本货币政策受制于通胀回升,难以有所作为。各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分化将加大全球资金无序流动和金融波动风险。
五是区域性经济政治风险上升。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国际争端仍难以平息,美国、欧盟、俄罗斯之间经济制裁与对抗不断加深,影响逐步扩散至区域乃至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导致国际经济合作、能源供给等发生结构性变化。同时,中东地区、朝鲜半岛、南海局势均存在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2105年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基本稳定,有利于出口维持中速增长局面,但由于中国商品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受到制约,依靠出口需求化解国内过剩产能难度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将进一步压低资源、能源进口价格,有利于我国扩大战略性资源进口;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将继续抑制中国机电、装备等投资品出口;美国按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剧我国短期跨境资本和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2.国内经济增长保持基本稳定
一是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合理增速。尽管中国潜在增长水平下行,但是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韧性与回旋余地。2015年,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推进内需增长,区域间经济统筹与互补能力增强,有利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债务风险、社会融资成本偏高等问题仍将存在,部分风险预计有所深化。预计2015年,国内投资需求将减速,工业生产将放缓,进口需求将相应回落。
二是对外贸易扶持政策发挥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落实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等众多部门出台专项对外贸易政策,同时广东、江苏等25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配套措施。这些政策使贸易便利化水平得以提升,不合理税费得到进一步清理,企业对外贸易成本下降,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加速。2015年政策影响将持续,对外贸易政策环境继续优化。
三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我国人民币汇率已经改变单边升值状态,呈现“升贬互现”的双边波动走势。2015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可能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呈现升值趋势;我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处于合理区间,国际收支进一步趋向平衡;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加快,汇率形成机制向市场化方向迈进。预计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双向波动为主,浮动区间有所扩大,外贸企业需适应汇率变化新形势。
(二)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中长期因素
1.世界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
世界经济已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新常态。虽然美国、英国等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摆脱危机阴影,但是潜在增长水平下降,难以恢复本世纪初的高增长局面;日本由于历史性高额公共债务和低水平潜在增长率,宏观经济和财政运行受到严峻挑战;同时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人口结构、制度变革、资源需求等方面因素影响,同样面临着潜在增长水平下滑的问题。世界经济保持低速温和增长,相应全球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均将发生深刻变化。
2.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步入“新常态”
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国际市场争夺更加激烈,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格局呈现新变化。一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均希望通过扩大国际需求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美国力主推进TPP与TTIP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新秩序、新格局。中国未来面临的全球贸易竞争更趋剧烈。二是国内劳动力、土地、环境、资金等要素成本处于持续上涨期,传统出口竞争力不断削弱,目前企业用工成本已相当于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2-3倍甚至更高,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传统成本优势受到侵蚀。三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危害,并致力于重塑新型制造业发展体系,同时部分国家债台高筑、资金短缺,对于资本外流进行限制。在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吸引外资面临着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国家与被部分发展中国家分流的双重压力。
3.改革开放步入“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针对中国对外开放的阶段性特征,国家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并取得长足发展,境外投资审批制度实现重大改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构建与管理体制等新业态等制度创新呈现活力。中长期看,对外贸易领域改革与开放步伐将不断加快,红利持续释放。这将极大激发社会层面推进外贸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预测
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有利,但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突发性因素不可忽视。初步预计,我国出口将增长7%左右,进口将增长5%左右,维持“新常态”形势下的中速增长趋势。全年外贸顺差略有扩大,占GDP比重基本稳定。贸易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出口在上年低基数影响下增长情况有望好转,但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长承压,资本品与投资品需求继续减少,出口前景仍不乐观;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部分刚性需求,增长速度相对稳定,但是受用工、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低端制造业转移等因素影响,占出口总额比重难以提高。主要市场方面,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分化,我国对美国等经济复苏稳定、需求扩张的国家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与签署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与地区贸易投资活动将更加活跃。企业性质方面,受益于国家简政放权、贸易便利化等政策影响,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政策建议
(一)积极高效落实对外贸易发展政策
完善落实相关对外贸易扶持政策,一是创新贸易方式,结合“信息化”发展,努力推进电子跨境商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试点范围,打造新型物流、仓储、运输、报关信息管理系统,将对外贸易发展与信息产业建设相融合。二是继续清理出口环节不合理、不必要税费,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进一步降低或减免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部分消费品的进口税费。四是完善有利于进出口发展的投资、融资、信贷、汇率、保险政策体系。
(二)大力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增长
适应全球价值链整合发展要求,应对国际贸易壁垒问题,促进企业“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产,带动相关设备、产品与服务输出。一是以“一路一带”为抓手,大力推进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充分发挥中国铁路、城市轨道等建设优势,支持大型企业承揽国际重点项目,并推动中小企业进行相关配套产品供应,拉动出口增长。二是支持企业拓展在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尤其重视获取智能制造、现代金融等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合作机会,实现以资本换技术策略。三是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双边贸易与投资,推进石油、天然气领域项目合作,优化能源全球合理配置,保证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四是引导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充分运用当地劳动力、土地、资金,形成产业集群或生产环节集成,为中国构建全球价值链体系奠定基础。五是充分认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继续实施技术模仿策略空间较小的现实,下一步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全面积极培育“技术、质量、品牌”相融合的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加大自主品牌推广,增强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基础性保障。
(三)加强国际贸易领域全方位合作
一是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契机,推进亚洲内部自贸区建设。中国在本次APEC会议中,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议按照会议达成的精神与共识,贯彻落实各项协议与条款,进一步促进成员国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区域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区域价值链和供应链链接、合作为依托实现全球价值链整合。二是力争完成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发挥对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辐射作用,同时加快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三是紧密跟踪TPP(跨太平洋(行情,问诊)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与TTIP(跨大西洋(行情,问诊)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谈判进展与动向,全面掌握新一轮国际贸易与投资技术与标准,考虑在适当的时机争取参加TPP与TTIP协议谈判。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