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调研]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落地 目标更清晰
发表时间:2015-03-24     发表评论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大调研不同于以往,在对行业运行包括市场分析、生产要素变化、政策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被赋予了辨清新常态、把握新方向的新使命,旨在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从3月初开始,多路调研组在中纺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江西、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安徽等地的纺织产业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带着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责任发展等重点课题,本次春季大调研共分7路展开。

  此次调研重点了解到了各产业集群地和重点企业“十二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到了新常态背景下,各地区各企业“十三五”及未来实现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新举措,以及对相关政策、行业服务的建议和诉求。

  相信,在这些详实调查和中肯建议的支撑下,我国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将更加落地,目标将更加清晰。

  产业转移需寻求新的突破口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一个新的阶段,而对于纺织产业来说,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同样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的模式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未来我国纺织产业的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该如何走?方向和趋势该如何把握?这些不仅仅关乎到当地经济的增长,更关乎到整个纺织产业发展的未来。

  带着这些问题,3月9~1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区域结构调整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江西、安徽两省的纺织企业,就两地的行业运行、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产业转移趋势放缓

  调研显示,“十二五”以来,江西省紧紧抓住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并不断夯实承接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纺织产业由此踏上快速发展之路。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据江西省工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4.19亿元,占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09%,占中部六省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23%。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江西省纺织行业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行业规模快速壮大,在全国位次全面前移,从2008年的第12位前移至2014年的第8位;二是服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第一大子行业;三是棉纺产能快速聚集,集群式发展态势良好。

  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2014年江西省纺织行业产、销、效益同比分别增长14%、18.4%和23%,三大指标增速虽与2013年基本持平,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十多年的首次下滑。

  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也体现在安徽省,据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严立鸣介绍,自2012年起,安徽省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开始放缓,2012~2014年增速分别为-4.6%、27%和2.1%。

  “虽然去年仍受益于前几年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但投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后劲不足,产业转移出现放缓、水平不一等情况。”严立鸣说。

  虽然产业转移出现放缓趋势,但是安徽全省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安徽省去年纱、布产量同比增长10.4%、8.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和9.4个百分点;服装产量同比增长5.8%,增幅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成绩超出预期,在安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处于较好水平。

  应按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行

  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万庆胜认为,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仍将在机遇与挑战中迂回前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减缓,并逐步向整体转移模式过渡。万庆胜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部分外资返回境外建厂,另一方面是发达省份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省内转移,同时中西部地区产业链尚不完善,普遍缺乏专业市场的支撑,再加上中西部劳动成本及土地价格逐年上升,转移企业成本降低的效果不明显,转移意向随之减弱。但东部发达省份日益趋紧的资源能源,又迫使低收益的传统纺织产业必须向外寻求发展,而单个企业的对外转接又受到以上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预计未来几年产业转移模式将逐步过渡到企业整体转移,只有这样的转移才能促使承接地区下大力气解决配套,实现合作共赢。”万庆胜说。

  事实上,在纺织产业转移这些年来,除了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和产业链不完善外,更重要的是,其转移过来的企业产业层次偏低。

  在江西走访的数家纺织企业,其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仍以常规初加工产品为主,企业盈利空间小,风险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多种因素的制约,也让产业承接地的一些企业有向其他优势地方继续转移的想法。江西凤竹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纺织产业转移就像是两万五千里长征,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地区的产品价格比我们低很多,同时新疆纺织产业兴起,产品价格也比我们要低,我们现在受到前后夹击,打算继续向西部地区转移。”

  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鸣认为,企业转移成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招工方面,政府每年要当成大事来抓。二是公司要加大力度稳定员工队伍。“我们投资了1.1亿元建立员工公寓,保证所有班组长10年内免费居住,10年后产权归个人,这样的力度在纺织企业中并不多见。”

  严立鸣表示,安徽在产业转移方面将以做大总量优化升级为重点,引导、优选纺织产业转移,着力发展产业用、家纺、服装等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并加快推进安庆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等纺织特色园区建设,发挥集群规模效应。与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兼并或整合一部分实力较弱但加工制造能力水平较好的小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各方面的要素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单纯靠成本吸引的转移优势现在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方式,要深入探讨行业市场发展与产业格局的结合点,要准确判断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发展前景,深入挖掘出产业发展的潜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行。

  “未来区域结构调整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与国家战略决策相结合,‘一带一路’没有纺织支撑不完善,京津冀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开发区建设也有大好机遇。二是区域结构调整是市场行为。三是未来招工更难,如何稳定职工队伍最为关键。” 王天凯说。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