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或三年内发生银行业危机
发表时间:2015-09-15    作者:祁月 发表评论

  国际清算银行(BIS)警告称,中国、巴西和土耳其可能在三年内发生银行业危机。

  BIS在9月13日发布的季度报告中指出,一项衡量私人部门信贷偏离长期趋势程度的指标——信贷/GDP比率显示,中国方面的数据已高达25.4%,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其后是土耳其,为16.6%;巴西为15.7%。印尼、新加坡和泰国的信贷/GDP之比均高于10%。

  BIS表示,以史为鉴,一旦一个国家信贷/GDP比率超过10%,那么在随后三年,该国有2/3的概率发生“严重的银行业紧张情况”。

  “随着信贷规模大量增长,早期银行业压力警示指标指向了风险。”BIS在报告中如此表示。

  按照BIS的说法,全球经济存在很多问题,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元走强和大量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债将为新兴市场带来风险。

  BIS称,中国经济减速和美元升值为新兴市场带来双重挑战:一个是经济增长前景减弱,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国;第二是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债务若以本币计算,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债务负担将加重。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次性地震,而是压力的释放。这些压力是多年来沿着主要断层带逐步累积而来的。”BIS首席经济学家Claudio Borio表示。

  Claudio Borio认为,新兴市场的另一个风险是信贷流动降低,这对负担有大批以美元计价债务的国家来说颇具威胁,这些国家将较难通过发行大量美元债券来筹资;美元升值又会进一步推升融资成本。“资料显示,全球流动性走向分歧。流入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的信贷特别疲弱。”

  BIS数据显示,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非银行借款者的美元计价信贷自2009年已增加了将近一倍,至3万亿美元以上。这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面临财务健康方面的隐忧。

  彭博社文章给出的中国信贷数据颇为庞大:由于2008年晚些时候以来的刺激政策,中国贷款规模的历史峰值为17.6万亿元(约合2.8万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新增1410亿元,创下2004年有数据可查以来的最大季度增量。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4个季度反弹,不良率连续8个季度上升。

  Claudio Borio还重申,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太过依赖,以至于无法处理因生产力疲软和债务高企导致的经济负担。“期待货币政策能治愈所有经济问题是不切实际且危险的想法。”

稿件来源:华尔街见闻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