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虾蟹做成衣服穿上身——技术变革引领纺织业迈向“中国智造”
发表时间:2016-10-03    作者:张辛欣 发表评论

  你知道吗,虾蟹除了烹为美食,还能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山东华兴纺织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就把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以海洋虾蟹壳体废物为原料,提纯、溶解、纺丝制得的纯壳聚糖生物纤维,不仅具有天然抑菌、防霉祛臭、吸湿快干等功能,还可实现绿色生产。

  曾是加工代名词的中国纺织业,正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踏上“中国智造”之路。近日印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科技创新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线,“十三五”期间,纺织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将年均增长15%。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纺织行业2015年度创新人物暨“十二五”创新人物颁奖典礼上,行业专家、企业家等围绕纺织业如何转型创新展开热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在典礼上表示,当前,纺织业面对激烈竞争形势和爬坡转型压力。坚持以技术变革引领行业创新,不仅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根本途径。

  新型面料技术让衣着更加舒适美观,智能纺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环顾当下,新技术正重塑纺织业,为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变革。

  纺织服装产品能否开拓新市场,作为上游原料的纤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兴纺织董事长胡广敏说,从喷出第一根丝,到制作成产品,用了10年时间。不仅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而且率先在全球范围实现产业化。未来,还将把新型纤维运用到更多领域,打造涵盖服装家纺、防护滤材、医用敷料等在内的健康产业链。

  如果说原料的创新为产业发展打开一扇“新窗”,那么制造环节的创新则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企业压力。

  在纺织业全球增长乏力的当下,江苏金轮针布有限公司对纺机包覆物——针布进行技术创新,不仅使用户纺纱产量提升30%左右,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金轮针布董事长黄春辉说,去年实现4.75亿元的销售收入,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了25%以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科技进步带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比“十一五”末提高约60%。

  此外,信息技术在纺织业应用,也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迎来新的机遇。

  “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技术革新,正在推动纺织业打造新型制造体系,释放更大潜力,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高勇说,“十三五”期间,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有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稿件来源:新华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