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招击中要害扭转看跌预期 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
发表时间:2016-12-07    作者:陈植 发表评论

  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认为,虽然中国拥有逾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在汇率持续下跌,外储下降过快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排除央行会利用加息对抗人民币汇率过快贬值的可能性。

  6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在6.8575,创下过去三周以来的最高值。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CNY)即期汇率一度逼近6.8635,涨幅超过0.25%,同样创下近一个月最大的单日涨幅。截至6日20时,境内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徘徊在6.8779,远离11月24日创下的年内低点6.9330。

  三招制敌

  在多位金融业内人士看来,近期人民币之所以出现强势企稳反弹,除了中国央行频频发声力挺人民币汇率缓解市场看跌情绪,另一个原因就是央行在人民币跌破6.93后,悄然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了人民币汇率下滑趋势。

  有外汇交易员透露,此次央行采取的措施主要分成三大步骤,一是收窄即期汇率收盘价与中间价的偏离幅度,二是有步骤地抽走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三是放大即期市场成交量。

  “招招都打在要害上。”这位外汇交易员认为。首先,通过收窄即期汇率收盘价与中间价的偏离幅度,11月24日以后人民币单日汇率波动幅度明显缩小,令众多基于人民币高波动性而设计的沽空人民币期权产品难以成功行权,令国际投机资本只能认赔出局;其次,抽走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则引导离岸市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持续上升,无形间抬高沽空人民币的成本,成功逼退蠢蠢欲动的投机资本;最后,通过放大即期市场成交量,令整个11月日均成交量为308.9亿美元,创下过去数月最高值,有助于缓解外汇市场出清难问题(即购汇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大幅减轻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沽空动力。

  在多位外汇交易员看来,此时央行多管齐下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是基于缓解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贬值压力的考量。究其原因,明年1月起,居民可以动用新一年的购汇额度,若人民币持续贬值势必加大居民换汇避险情绪,由此带来新的贬值压力。

  记者从多位银行外汇部门人士了接到,随着近期人民币重回6.8区间,居民换汇意愿已经降低,尽管部分企业打算逢高购汇锁定较低的换汇成本,但银行内部针对企业利用虚假的跨境贸易或境外投资项目换汇(或引导人民币流向境外)从严监管,令某些打着“小算盘”的企业不敢随意换汇或引人民币出境。

  扭转看跌预期

  在多位银行外汇人士看来,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更大的贬值压力,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不少国际投行依然不依不饶地看跌人民币。

  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认为,虽然中国拥有逾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在汇率持续下跌,外储下降过快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排除央行会利用加息对抗人民币汇率过快贬值的可能性。

  在多位外汇交易员看来,在美元年内加息几乎已经定局的情况下,央行适时加息有助于维持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优势,避免美元对人民币非对称性加息引发人民币利差优势下降,引发更多套利资本撤离人民币回流美元资产,带来新的贬值压力。

  “不过,目前还看不出中国央行有加息的迹象,作为一个可替代的措施,央行或许会通过收紧资金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资金拆借利率抬高,间接起到加息作用。”一位外汇交易员认为。若美元涨势过猛,央行才会真正将加息列入维护人民币稳定的应对措施选项。


  毕竟,在美元持续升值引发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压力下,越来越多国家央行开始祭出加息杀手锏——除了11月底土耳其央行突然加息应对货币大幅贬值风险,近期墨西哥央行高层也坦言它们可能跟随美国采取加息措施。

  外汇经纪商欧福市场(One Financial Markets)行政总裁Ashley Clarke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相比采取加息措施,当前中国央行更需要扭转市场看跌人民币的浓厚预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改变“美元涨,人民币跌;美元跌,人民币不涨”的状况,让人民币在美元下跌时出现明显的上涨。

  “这会让众多国际投资机构意识到,自己对中国央行默许人民币贬值的观点是错误的,由此就不再单边看跌人民币。”他强调说,这有助于人民币真正实现汇率双向波动。

  近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朱光耀指出,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货币都将造成影响。尽管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升值,如果美元是当前最强货币,那么人民币就是第二强。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