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9成奢侈品“策略性”关店? 大多为退而结“网”
发表时间:2016-05-14     发表评论

  受经济形势、消费转型、海外代购等影响,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结束了过去10年的黄金期,部分奢侈品品牌正打算将业务重心从线下转移。昨日在沪召开的首届全球零售品牌电商峰会上,有专家指出,2015年83%的奢侈品牌在中国有各种形式的关店行为,预计今年95%的奢侈品品牌都会“策略性”关店。

  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咨询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LV关闭了6家门店,新开2家。LV母公司LVMH在2015年三季度的财报中显示,由于中国内地市场持续疲软及港澳市场继续恶化,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无独有偶,除了LV,贝恩报告显示,2015年GUCCI(专题阅读)在中国也关闭了5家门店,Burberry关店2家,Prada关店4家。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乘此大势,众多奢侈品牌已经纷纷加快“触网”步伐,他们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在线购物体验。“进军电商既是市场需求,又是奢侈品牌自身寻求突破与转型的一个重要机遇。”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此前提下,如果奢侈品牌再不触网,将会失去很多机会和收益。

  据了解,2015年9月,瑞士腕表品牌泰格豪雅正式进驻京东,开出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网络旗舰店。同年11月,法国奢侈品牌梵克雅宝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正式上线。除此之外,Burberry等奢侈品牌也先后推出了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与阿里合作,推出线上商品店。

  峰会透露,未来5年奢侈品市场的份额有望提高5%,同时约有62%的奢侈品销售额将受到数字化趋势影响,纯实体店销量将进一步下滑。

  针对这一趋势,与会专家预计,在进军电商的过程中,大部分奢侈品牌的产品线会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产品以定制为核心,继续保持高端奢侈品牌形象,并且一如既往地发展实体店面;另一部分产品则更趋向大众消费群体,使其缩小与非奢侈品牌产品的价格差距。

  会上同时强调,奢侈品牌在积极布局线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网络售假问题。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要想辨别商品真伪还得从电商售价方面入手。通常来说,低于专柜价格8折以上的商品,基本可以确定为假货。

稿件来源:劳动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