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苎麻纺织行业到危急时刻了吗?
发表时间:2016-07-18    作者:郭春花 发表评论

  近日,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在江西新余市召开了苎麻行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苎麻纺织行业已经到了危机时刻,而瓶颈在于高效苎麻剥麻机的突破和应用。会议邀请长期从事苎麻剥麻机研究的几位科研机构专家分享了其研究成果,让与会代表获益匪浅。

  苎麻产业危机重重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苎麻专业委员会主任成雄伟介绍,近十年来,我国苎麻原料种植出现急剧下降,种植面积从199万亩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万亩。“2015年,苎麻种植保有面积是8万亩,但收获面积才6万亩,产量仅为9600吨。”成雄伟说,目前,苎麻种植面积已跌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谷,其中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下降,麻纺织加工能力下降,苎麻价格基本在8000~10000元/吨低位徘徊。

  “十二五”期间,我国苎麻纺织工业规模出现大幅下降,长麻纺锭从2011年的21.5万锭下降到2015年的15.8万锭,下降幅度达33%;短纺锭从2011年的31万锭下降到2015年的17.4万锭,下降幅度达44%;气流纺基本持平,苎麻织机有小幅下降。

  再看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苎麻纱线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出口苎麻纱线4353吨,2015年出口1982吨,下降幅度为54%。

  成雄伟分析,苎麻纱线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因素导致纱线出口数量逐年减少,苎麻纺织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高达90%,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使苎麻纱线出口大幅下降;二是近年来随着苎麻纺织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原来以纱线出口为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以苎麻织物形式或服装出口,提高了产品出口档次。

  正如成雄伟所分析,“十二五”期间,苎麻织物出口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苎麻织物出口10867万米,2015年达14274万米,创20年来出口最高水平。

  种植和生产技术亟待创新

  苎麻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种植及生产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国际上没有先进成熟的技术与设备可借鉴,行业技术发展与进步速度缓慢,导致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近年来行业在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上也加大了研发力度,同时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关注与重视。新一轮的苎麻纺织工业回升将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有所突破。

  苎麻作物的种植一般以获取其纤维目的,而麻纤维层与麻壳、麻骨连接较紧密,不易分离,必须经过人工刮制、机械剥离或脱胶等加工过程才能获得纤维,但目前我国机械化水平较低,基本以小型剥麻器或剥麻机获取纤维,严重制约行业发展。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国贤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苎麻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于高效苎麻剥麻机的突破和应用。”

  成雄伟也提出,未来苎麻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收割要机械化,脱胶要自动连续化,纺纱要创新化。

  崔国贤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土地资源的局限,麻类作物的种植及生产方式应重点研究机械化收获技术、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栽培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密切融合。

  武汉同智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研发出一种鲜壳麻微生物机械脱胶生产工艺与设备技术,公司总经理李朝康介绍,该技术体现出三大创新点:一是实现苎麻刮制机械化生产,使苎麻的种植成本下降了50%; 二是采用了鲜壳麻微生物机械脱胶,不使用任何化工原料和高温高压煮练就可生产出本色精干麻,使脱胶的生产成本下降70%;三是微生物脱胶的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实现脱胶废水零排放。

  “该技术每生产一吨本色精干麻可为农民增收12000多元,使每吨精干麻的生产成本由目前的21000多元下降到14000多元,低于棉和化纤的生产成本。同时,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农民种麻难、脱胶生产成本高、脱胶废水难处理这制约苎麻生产发展的三大问题。”李朝康说。
赋予苎麻文化内涵

  我国苎麻产业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要将这一民族的、传统的、稀有资源的产业创新发展,除了创新种植和生产技术外,还需挖掘苎麻的历史文化。

  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指出,苎麻纺织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诗篇,有民间习俗留下的传统风俗,上至祭祀先祖、进贡皇帝,下至平民生活,无一不留下苎麻纺织品的身影。创新苎麻产品,就应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节拍与需求的文化内涵。

  积极开拓内销市场也将是未来苎麻行业发展的重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苎麻纺织产品一直是依托国际市场的需求在进行规模发展,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达90%。“对国内市场的忽略,是苎麻纺织工业发展不平稳的关键之一,一个产业如果没有稳健的市场和消费需求,这个产业是不可能可持续发展的。加快苎麻纺织产品内销市场的开发是今后行业发展重点。”许吉祥认为。

  此外,成雄伟还提出,未来苎麻纤维的应用领域要再扩大,除传统的夏布、服装外,还要加大在家纺、产业用领域的应用。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