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终结十一连升 专家称短期大幅波动可能性小
发表时间:2017-09-13    作者:傅苏颖发表评论

  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277,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280个基点,结束十一连升,创今年1月9日以来逾八个月最大调降幅度。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昨日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此前经过连续11个交易日升值,出现短暂的回调实属正常,市场不应过度关注单一交易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在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当前央行更倾向于维持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相对稳定,相应地,一旦美元指数出现较大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将被动跟随美元波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和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执行正常准备金率的政策,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降为零,并取消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的穿透式管理。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征收始于“8?11”汇改后,能够通过提高远期购汇成本防范人民币过度贬值;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存款准备金的推出,则旨在抑制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顺周期行为。

  王青认为,这两项政策调整本身属于微调行为,对即期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但此次调整也透露了较为明确的政策信号: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基本消散的背景下,监管层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信心增强,对双向波动的接受度有所提高,短期内并不希望市场形成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黄志龙也认为,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做空人民币的力量基本消失,设置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必要性也就不大。但是,这一政策并没有取消,只是准备金率调整为零,将来一旦人民币重新面临贬值压力,准备金率也可能重新上调。同样,取消对境外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的穿透式管理也与人民币贬值预期、资本外流压力减缓有很大关联。

  王青认为,一是本轮回调实际上是以政策微调为契机,前期积累的回调动能释放所致;二是考虑到在人民币大幅升值背景下,7月份、8月份我国出口明显承压,监管层对人民币进一步大幅升值亦可能持有保留态度,因而对双向波动的接受度有所提高;三是鉴于短期内国内宏观经济回暖继续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美元指数缺乏持续上行动力,“逆周期因子”的引入也基本封杀了人民币持续大幅回落的空间,因此近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发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减小,年内人民币将在双向波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相对强势运行。

稿件来源:证券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