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籽棉价格逼近棉农交售底线
发表时间:2018-10-26    作者:胡言 发表评论

  10月25-27日,北疆昌吉、奎屯、石河子等地40%衣分机采棉收购价5.6-5.8元/公斤(少数棉区仅5.5元/公斤甚至更低),低于农民预期6.5元/公斤;南疆阿克苏、巴楚等地40%衣分手采棉收购价试图在7.1-7.2元/公斤附近企稳(南疆机采棉预计10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市),随郑棉主力合约跌向15000元/吨整数关口、手采棉销售提前“入冬”,一些棉企挂牌价下探至7.0元/公斤的农民保底线。

  一些涉棉企业表示,2018/19年度收购市场呈两个特点:一是手摘、机采籽棉的收购价差拉大到1.3-1.5元/公斤,导致收购加工机采棉的轧花厂延续三年赚得“盆满体满”,而加工手采棉的轧花厂“赔本赚吆喝”;二是内地棉纺织厂、贸易商赴疆包厂数量明显减少,再加上2018年兵团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兵团轧花厂成为内地承包、租赁者眼中的“香饽饽”,分流了籽棉收购主体。

  还有哪些因素导致籽棉收购价一落再落,直接逼近农民植棉成本、交售“底线”呢?涉棉企业归纳如下几点:一是不论纺织企业还是棉花贸易商迟迟不入市采购(包括点价交易),导致2018/19年度新棉产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降低经营风险,轧花厂持续下调籽棉收购价;二是2018年北疆机采棉种植面积增幅比较大。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昌吉、奎屯部分棉区植棉面积增长20-30%,机采棉又集中在10月中旬前后上市,轧花厂可以收购压价;三是9月下旬以来北疆棉花主产区先后迎来大风、降温、降水天气,籽棉水分上升、颜色级和品质有所下滑(从公检来看,一些批次机采棉虽然长度、强力较好,但41级占比大),轧花厂降价避风险;四是2018/19年度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资金紧张,在销售“短、平、快”无望的前提下,部分棉企日计划收购量下调至500吨甚至300吨以下以缓解压力,与农民大量、集中交售“撞车”;五是10月份以来棉籽的成交价格很不“给力”,油厂、短绒厂、贸易商“围观多,采购少”,皮棉成本“居高不下”。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