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不景气,李宁特步们强势突围只因做对了同一件事
发表时间:2019-12-21    作者:罗超频道 发表评论

  “吃穿住行用”,满足“穿”的服饰行业一直是消费大类,数据最具说服力,一篇报道中给出了如下数据:

  2018年我国商品消费总额为338271亿元,同比增长8.9%。2018年服装类消费占商品零售比重为4.05%,较2017年有所下滑。预计2019年服装类在商品零售中占比有所上升,达到4.16%。

  中国服装市场2018年销量总数达2.077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7.8%,是2014年以来同比增长率最高的一年。受消费升级与本土消费者在提升生活水平、收入增加后,具有稳定需求的影响下,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达到最高值,且在2018年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但经济不稳定性加剧,对服装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预计中国服装市场的同比增长率2019年将下降至3.5%,市场销量达2.15万亿元。

  市场规模很大,但增长压力很明显。线下零售整体面临物业成本、人力成本、压货成本诸多挑战,线上同样越来越难,鞋服箱包、美妆和3C数码是最先电商化的三大品类,靠流量红利“淘金”的时代已经结束。线上线下增长都太难了。不过,任何时代都有怅然失意者,亦有春风得意者,在增长难的大环境下,以国产品牌为主的头部服饰品牌,在2019年成功实现了集体突围。

  1990年就已成立的李宁应该是今年国货崛起的典范,上半年实现营收62.54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实现7.95亿元,同比增长196.0%,毛利率微增1.0%至49.7%;体育服饰三巨头的另一个玩家特步在上半年业绩稳健发展,收入及盈利均同比增长23%;国产服饰巨头雅戈尔上半年营收458,256.28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707.1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7.81%、36.16%……

  不论是特步的23%、雅戈尔的27.81%、36.16%,还是李宁的32.7%和196%,均超出了行业个位数的平均增幅,李宁、特步和雅戈尔都干了同一件事情:数字化转型。

  1、李宁:国潮品牌的崛起。

  李宁在发布财报时,直接将业绩增长归功于“线下门店的渠道优化和电子商务的收入上升”,两者的底层逻辑均是数字化驱动下的新零售。

  李宁在全国拥有7000多家门店,全渠道及数字化店铺已经超过1/5,这是李宁进行全链路数智化改造的一环,线下门店整体向数字化转型,来自终端的信息在李宁的经营决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端的产品规划、设计、组货到门店终端的运营、配货、补货,都不再靠经验,而是技术驱动。

  以调补货举例,调补货是门店的常规动作,过去李宁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要花一天专门做这件事,如果业务部门繁忙,很可能就被搁置了。现在系统每周会定时自动给出调补货建议,经检查和确认后,就会自动传到业务系统,自动执行,李宁一个子公司100家门店规模调补货的决策动作,最快2小时就搞定。速度变快了,用户体验提升了,业绩就上来了。

  2019年,李宁不只是关键销售数据实现了增长,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是“中国李宁”成了一个新的时尚符号,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这是国货的巨大胜利,李宁成为“国潮”的一个现象级品牌。

  2、特步:三年改革显成效。

  2002年正值电视媒体的黄金时代,特步创立后依靠代言人模式快速崛起,奥运会后享受到体育红利进一步高速增长,不过,2012年前后特步遭遇了库存危机,业绩不断下滑,门店总数从巅峰时期7500多家下滑至6000家。

  2015年特别创始人丁水波按下了特步大改革的启动键,一下就动了真刀子,不只是在组织文化上变革,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本身就有压力时,丁水波直接批下一个1000万的项目做数字化升级,建立“业务中台”,将内部林林总总各自为阵的63个系统全部搬上阿里云。

  而且特步很有魄力的一点是:不是优化渐进式的数字化,而是采取休克式疗法,将原来的系统直接干掉,推倒重来,背水一战。2017年,特步与阿里云合作打造的“特步全渠道零售平台”正式上线,只用了8个月就推广至全国,上线后由于运维效率提升,特步全国几十家分公司IT部门2/3的员工“无事可做”,有七八十人转岗到了其他部门。

  数字化不只是减少了IT运维人员,还让特步实现了全链路的优化升级。基于阿里云的技术支持搭建起的业务中台,将特步的会员、订单、库存、物流、结算系统全部打通,形成商品中心、渠道中心、库存中心、会员中心等,集团全局通用,供前端业务调用。效率提升了,成本降低了,同时产品、服务实现了同步创新,比如特步库存已实现实时共享,线上订单直接下达到最近的可发货线下门店,原来发货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现在缩短到半天就能完成。

  特步在组织变革上更加得心应手,2018年特步决定将业绩不佳的童装业务进行重组,研发、采购及生产、销售渠道、营销等各个板块的资源、数据全部与成人服饰业务进行整合,1200个销售点、18家分公司,只用一周就实现了成功重组,显而易见,组织变得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弹性。

  2018年特步营收63.8亿元,同比增长24.8%,重返上升轨道,三年改革成果显现。

  3、雅戈尔、红蜻蜓:初尝数智化甜头。

  今年1月,阿里推出A100计划,旨在以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为基础,为企业提供全面一站式解决方案,驱动企业数智转型,雅戈尔成为A100首批合作伙伴,一起加入其中的还有红蜻蜓等服饰品牌。

  雅戈尔已全面使用钉钉,与阿里云合作建设的数据中台正加紧进行中,今年双11,雅戈尔通过数字技术精准地对1000万人进行线上触达,为自己带来四分之一的增量,同时雅戈尔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的新零售,双11全天全网销售额达1.24亿元,同比增长88.8%。

  红蜻蜓对线下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导购全部用钉钉,基于钉钉+手淘,红蜻蜓获取了100多万线下粉丝形成了私域流量池,与阿里云合作打通数据开展全域营销,今年双11,红蜻蜓全渠道单品牌销售额突破3.8亿,位列天猫双11鞋品牌榜第四,跻身299个销售额过亿的品牌之一。

  不论是跟自己的过去比还是与行业的平均线比,李宁、特步、雅戈尔、红蜻蜓等服饰巨头增长都处于高水平,可以说实现了集体突围,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零售总裁肖利华(肖博)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A100大会上透露,如今已有八成知名服饰品牌与阿里云合作,其中绝大多数都为国货品牌,在前面提到的李宁、特步、雅戈尔和红蜻蜓外,还有千百度、太平鸟、百丽、森马、安踏、鸿星尔克、热风、快鱼、曼妮芬、乔丹体育等,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年均增长达24%,远超行业大盘。

  大家的增长逻辑是相似的:拥抱新零售、数字化转型,不只是实现了线上线下会员、商品和渠道的统一管理协作,同时进行零售全链路数智化,如营销、渠道、研发、生产、组织、生态等等环节都在数智化转型,因此可基于数据智能决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产品、品类和业态的创新,形成新供给,拉动新需求,促成新消费。

  阿里云,凭什么成为新零售基础设施?

  服饰行业的诸多品牌,只是基于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数智化的冰山一角,快消品、消费电子、家装、美妆……诸多行业均在阿里商业操作系统驱动下数智升级。新零售是数智化最关键的应用,也是很多企业最先探索的应用,因为看得见效果。在传统品牌零售转型中,阿里云已成为基础设施。

  第一,阿里云不是IaaS云计算厂商,而是阿里数智技术输出的第一窗口。

  传统云计算厂商的核心价值是提供基础计算资源,如云服务器、带宽等,做得多一点的会做PaaS,做一些基础应用或者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比如机器视觉、语音识别。阿里云则是一朵截然不同的云,虽然是IaaS起家,然而现在已进化成阿里体系全量技术输出窗口。

  2018年底阿里云升级成阿里云智能,当时明确阿里云会和阿里的各项智能化能力全面结合,并且向全社会开放。2019年3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再度明确,阿里所有技术将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阿里云要练好内功“被集成”,并且宣布加大在新零售等行业的战略性投入。

  逻辑很容易理解:阿里云原来有许多技术沉淀,但与此同时,阿里整个生态中如天猫、淘宝、阿里妈妈,以及蚂蚁金服、大文娱都有各自的技术,特别是垂直和应用型技术,对行业都有价值,如达摩院的底层科技能力如AI,如采取开放式架构的AI芯片玄铁910,如阿里率先推出的中台技术,如阿里妈妈的智能营销技术……横向整合技术,再与新零售等行业集成,形成大量数智组件。

  阿里云已从一家单纯的以计算资源为核心的云基础提供商,转变为以数智能力为核心的基于云的智能服务商,云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数据智能服务才是根本。

  企业接入阿里云就等于接入阿里全生态的数智技术能力。原先企业面对阿里系大量的、分散的和独立的界面、接口和能力,不知道从何用起,或者说东一点西一点,效果自然是有,但不可能做到全链路数智化升级,阿里云现在成了数智化的技术窗口。

  2019年初阿里云成立了全球技术服务部负责交付的最后一公里,每一个数智化项目都有统一接口,客户经理外接客户,内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拉通整个后台的资源,包括架构师、运维、生态团队等,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经理扮演了中台角色。同时采取项目评审机制来对齐客户期望与项目承诺,阿里云还针对新零售成立了单独的交付团队,沉淀新零售打法,提高交付效率,现在交付周期大约在6-8个月,正计划压缩到3-4个月。阿里云成了阿里数智化技术的第一窗口,最理想状态下,企业在数智化执行时,面对一个客户经理就可以了。

  今年双11,阿里大半年前开始做一件事:将所有核心系统部署到公有云上。阿里花了半年时间推动业务系统全面上云,到了9月核心系统已100%跑在阿里云上。在双11媒体中心面对千余家全国媒体演讲时,张建锋说这是给阿里这架“高速飞行中的飞机”换引擎的过程,这看上去有点像一次豪赌,扛过去了,是一次壮举;一旦失败,就是粉身碎骨。100%上云后的前两个月,阿里运行平滑,不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都毫无感知。阿里核心业务全面上云,一方面表明阿里云真正意义成为阿里经济体的技术底座,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将自有业务100%上云的科技巨头;另一方面,丰富了阿里云的数智能力,阿里云成为阿里巴巴的云。

  第二,企业如何使用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阿里云是阿里商业操作系统.ISO

  2019年1月,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提出系统帮助全球零售业重构商业运营的11大要素,即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阿里商业操作系统中有大量的组件,多个业务大板块下面上百个子公司或者事业群,不同业务下面有多个层级的子业务,都在丰富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组件。

  大量的商业场景、大量的商业组件、大量的商业能力,总要有一个穿针引线的东西,阿里云是最适合的选择:作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其在给阿里生态全部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可以反向整合对应的能力,形成全链路数智化能力,提供系统性问题的完整方案。

  就零售行业而言,我跟多家零售企业技术负责人交流后发现,上云对于所有零售企业来说第一目标绝不是取代数据中心或者减少IT成本,这部分成本在零售企业的经营中占比本身就很小,上云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现数智化转型,发挥数据效能,进而创造增量,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且是高质量增长。阿里云作为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重要落地形式,可以给零售客户提供包括技术、电商、物流、支付等在内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给电脑重装过系统的人都知道操作系统安装文件一般是.ISO,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系统,阿里云就像是阿里商业操作系统.ISO,是可以被下载安装集成的一种服务,其中映射镜像了阿里商业操作系统中包罗万象的商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

  第三,“有能才能赋能”,阿里云在零售领域有认知、经验、能力和生态的积累。

  我一直在说的一个观点是:有能才能赋能。很多公司都在说赋能,但是要想帮助别人成功,自己得先要有一些真本事,自己要有真功夫,才能给合作伙伴解决问题;自己要有专业认知,才能跟合作伙伴对话;自己要有成功案例,才能吸引合作伙伴注意;自己要有生态圈,才能一起解决合作伙伴问题。因此,能否赋能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能”,有“能”,才有人跟着玩儿,否则不论是赋能、开放、生态……任何概念都是梦幻破影。

  阿里云在零售上的沉淀最直接的来自于:阿里云是因为零售而生的。在支撑电商业务时形成冗余计算资源有了共享的需求,因此有了云,这是AWS和阿里云初生的逻辑,是国内外云计算干得最好的是电商平台的早期原因。阿里云因电商而生,十年来,随着天猫双11GMV从5000万膨胀到2684亿,阿里云不断进化,2019年卡顿几乎没有,足以说明技术实力的强悍,尤其是在支撑高并发、大流量、安全稳定的商业场景中。阿里云能力愈发丰富,现已成为阿里对外输出整体技术能力的智能化服务平台,用流行的基因论来看,就是阿里更懂零售,阿里云做好零售行业有先天优势。

  同时阿里云不断积累了支撑零售的全方位数智能力,从底层计算到上层应用再到解决方案。2014年阿里云上了聚石塔,当年有1200家超大型商家如骆驼、茵曼、GXG等都部署在聚石塔上,在塔上处理了95%以上的双11订单。阿里云已服务阿里经济体的盒马、银泰等生态成员,盒马生来就基于阿里云搭建,不只是可以支撑各大节日大促的高并发订单,同时实现数据驱动决策,盒马数据中台可结合历史销量、节日甚至是天气情况等上千种信息维度,最大限度测算未来30天销量,甚至可以精细到下一分钟;银泰在2019年9月底下线最后一台物理机,成为全球首家全面上云的百货公司。

  阿里云不断积累零售数智服务的生态,在一些垂直的零售场景里,阿里云发挥技术特长,ISV等合作伙伴则有领域沉淀、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源,双方各展所长,客户共享。今年阿里云成立单独的新零售生态建设团队,加速发展生态伙伴,对ISV进行统一管理,一年不到,效果显著,阿里云新零售伙伴从20多家发展到200多家,新零售数智化转型R100生态计划则招募了30家合作伙伴展开深度合作。成立于1999年的伯俊软件是零售IT服务专家,其与阿里云自2017年就开始合作打造快鱼中台项目,双方已形成6个联合解决方案,如主推的库存平衡解决方案已服务大约十多家品牌商,共同推进的中台项目已有10多个。

  总之,阿里云成为新零售的基础设施已是一种必然,当然,新零售不是阿里云智能化服务的终点,新零售只是数智化的一环,是阿里云的局部战争,阿里云最终要做的数智化基础设施,零售解决商品与用户的连接,是全链路数智化最关键的一环,但全链路数智化才是阿里云的关键战役。

稿件来源:罗超频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