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投资还是博傻
发表时间:2019-09-02    作者:张利静 发表评论

  一种依托“炒鞋”而产生的新型指数和K线图正裹挟着财富欲望,走向投资大众。

  “一面墙顶一套房”、“请人排队卖号一天赚一两万”、“单品价格十天暴涨10倍”……这些仅仅是今年“炒鞋”市场的一部分。在这一市场出现背后,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也随着一个个财富神话而浮出水面。

  据了解,鞋厂、门店、代言明星、黄牛和小买/卖家共同形成的一个交易链条。鞋厂发售、门店预约、黄牛抽签,极少一部分交易鞋品通过一级市场流入“散户”买家手中。中介APP上的电子屏,正是小买家获得产品的主要渠道,但其中有多少真实的需求者,尚不得而知。有行业人士表示,这些限量鞋消费者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到了60%,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的男性用户。

  实际上,“炒鞋”市场一直存在,而作为投机的标的被市场发现还是最近两年的事情。此前,一些品牌大厂每年都会出一些联名款和限定款在特定的时间发售。因为有数量限制,供需不平衡给炒鞋带来生存空间。但互联网的介入,一些球鞋交易平台的出现,金融系统如花呗分期付款等切入,让这股风越来越热。此外,一些明星和鞋厂合作发售新鞋,也让“炒鞋”风潮日盛。

  “金融化”之后的炒鞋市场并不是新生事物,与之前饱受市场诟病的诸多缺乏实物交割为基础的商品电子盘如出一辙。

  据了解,一些号称“球鞋券商”“球鞋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电子化交易、分时图、K线图、挂单买卖等操作系统一应俱全。一些平台还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炒鞋”指数。甚至,连玩法都大同小异,平台和中介机构依靠收取交易佣金而盈利。目前交易平台主要有两种发货模式,一种是买家-平台-卖家的模式,另一种则是平台仓库直接对卖家。

  在这类模式下,潜藏着诸多问题,一是商品质量无法保证,据报道,一些瑕疵品及“高仿”鞋被打上和官方无差别的标牌后,被当做正品来发货的问题屡见不鲜。二是黄牛倒卖令价格虚高,有黄牛表示“在门店抢到鞋再卖出去,一来一回就能让口袋里多出一千到两千”。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炒鞋交易中,球鞋的使用价值并没有被激发,只是成为了单纯的电子交易,原来的商业行为已经演变成纯粹的投机行为。这与“荷兰郁金香”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市场疯狂的气氛终有终结的一天,一旦这个“博傻”的市场没有人接盘,市场仍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稿件来源:中国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