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行业短板,“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启动仪式在江苏举行
发表时间:2020-12-13    作者:袁春妹 发表评论

  作为规模超全球总量50%的中国纺织业,中国纺织品贸易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化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部分纤维材料已居世界先进水平。当我们历数行业发展成就时,也同样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中国高性能纤维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仍有弱环和短板,仍存在重要的“卡脖子”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将是行业高性能纤维领域发展的重要依托,势在必行!
 
  12月12日,由江苏万工科技集团牵头,集聚十余个科研院所建立的“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启动仪式在江苏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江苏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申高青、江苏省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李政、吴江区政协主席李斌、吴江区政府副区长戚振宇、太湖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沈建华、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罗锦银,相关行业、地区领导,以及来自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从2010年,织造出长42.37米的清明上河图,获世界吉尼斯纪录和世博会金奖,到2017年,实现了二维织造向三维织造的历史性突破,再到2019年,承担了江苏省工信厅“3D仿形织物智能织造装备”赶超工程项目……万工已在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领域探索了10年的历程。十年来,这家企业围绕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已形成几十项专利,产品技术已应用于军工、民用等领域的众多客户企业。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董事长周平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当前,万工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向高性能纤维领域全面发力是基于企业自身现状,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等方面确立的。

  周平表示,近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全面渗透到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军工船舶等领域,成为国防和制造业提升的新动力。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部委不断出台宏观政策,要求加快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产业强弱项,实现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突破制备、应用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卡脖子”环节。与此同时,苏州市、吴江区今年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企业建设优质创新载体、研发机构等,集聚智力资源,为行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万工计划投资3亿元建立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前期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随着项目推进,这次将武汉纺织大学研发团队也纳入了研究院的项目研发与建设中。周平表示,该研究院的建立,旨在集聚全国智力资源、打造研发高地、形成发展合力,加强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环节,打破国外“卡脖子”环节,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突破发展。
 
  高勇在发言中对行业“十四五”规划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成立的意义和价值。高勇指出,目前,中国纺联制定的纺织行业“十四五”规划已基本成稿,在”规划“的科技发展部分中,行业将重点发展实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新纤维、新材料。中国是全世界纤维材料生产品种最全的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高功能纤维都将实现大规模的突破和大规模生产。比如碳纤维,现在全世界的产量大约10万吨,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就将形成约10万吨的产能规模,此外,包括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等也将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高勇表示,随着这些规模的增长,行业在预制件等方面可能出现“卡脖子”的问题,因此,现在要提前进行这些技术和装备的突破;第二,是绿色制造。其中包括绿色纤维、绿色工艺,以及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这些同样与高性能纤维预制件有关。第三,是高端纺织制品的制造。这是契合党中央提出的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思路的。高端纺织制品,不仅包括服装和家纺,更要实现技术纺织品的高端化,这也要与高性能纤维预制结合起来。第四,是智能制造,首先就是装备。

  高勇表示,“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的成立,符合行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趋势。且万工拥有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并拥有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科技队伍和职工队伍,承担该研究院的任务非常合适。他也对该研究院提出希望,期待它能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里,为整个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蒋士成在发言中表示,高性能纤维产业链很长,包括高性能纤维的制造,预制体等等。中国高性能纤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进步非常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且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我们依托自主创新解决了国防、军工的需要,因为这些产品是买不来的,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技术、装备来开发。目前,在产能规模方面,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已经比较大。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经过持续的努力,我们的产能和质量已逐步走到世界前列,未来可能成为引领者。

  蒋士成表示,万工能够看到产业链中的瓶颈,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据介绍,目前,中国高性能纤维发展总体不错,包括碳纤维,对位芳纶1414,间位芳纶1313,高强高模聚乙烯,都形成了很好的规模,很多品种都达到了全球非常重要的比重。但是,在复合材料以及预制体,智能制造装备等方面,仍有瓶颈。万工看到了行业的短板,瞄准了我们最重要的瓶颈,下决心组织国内有多年经验的科研单位和院校,加大投入,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很有意义!

  蒋士成认为,未来在高性能纤维创新方面,特别是在产业用方面的发展前景会很好。虽然,在国防军工方面确实能够体现技术水平,但应用量有限,因此,真正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仍将是产业用领域。他期待,万工能够把这个平台建立好,将后续的应用开发推广下去。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通过平台进行相关的装备技术研发,这必将为行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建议研究院在集结人才方面,不仅仅通过当前的高校合作方式,未来也要培养研究院自己的人才,通过有效的机制发挥人才和平台的更大作用。
 
  顾平在发言中指出,“十三五”以来,伴随着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智能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制造包括三个重要方向:智能装备、智能生产以及智能应用。顾平表示,在纺机行业的研究中包括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科研,一个是创新。前者,需要资金支持才能产生成果,后者则是将知识、成果转化为资金的途径。此次万工“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的成立,将能够很好地融通这些方面,实现可持续研发和创新。顾平还强调了人才在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目前,纺机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而研究院的建立,则能够汇集更多的技术资源。

  谈及万工的发展,顾平表示,多年来,这家企业始终能够精准定位,一方面从用户端出发,另一方面则从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入手。相信借助研究院的平台,万工也将实现更好的发展。作为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组织,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将会依托协会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
 
   “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定位清晰,它将立足长江三角洲,覆盖全中国,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和地区优势,整合国内高性能纤维三维纺织智能装备的研究院所资源,联合江苏万工集团,为航空航天、军工、高铁、造船、汽车等行业的复合材料厂商提供全系列、多品种、功能齐全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骨架制备装备。
 
  会上,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技术总监、博士龚小舟就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建设方案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据介绍,该研究院会在“创新、产业化”方针的指导下,探索纺织科学技术与国防应用相结合的新途径,加强高性能纤维三维织造方面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努力解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面向航空航天、军工、民用多领域各种高性能纤维的三维织造智能装备研究、制造及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综合基地,实现高性能纤维高端制造装备的系列化和智能化。

  据悉,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该研究院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创新平台——智能纺织装备创新中心、江苏纺织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材料工程研究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三维纺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方硕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近期,研究院正在进行碳纤维全自动圆筒织机研制、石英纤维宽幅平板织机研制、玄武岩纤维蜂窝织机研制等项目;中期项目则涵盖舰用玄武岩纤维全自动平板织机、柔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刺布全自动织机、芳纶防弹衣全自动织机、碳纤维增韧陶瓷基织浸一体全自动装备、石英纤维三维圆锥织物织机、异形三维织机;远期项目将覆盖制备各种高性能纤维、各种形状的全自动三维织机、铺丝机、缠绕机、针刺机、缝制机……据介绍,该研究院将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

  罗锦银表示武汉纺大高度重视校地、校企合作,一大批相关项目在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广东等地落地、结果。据介绍,该校从2005年开始围绕三维纺织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在三维织造装备研发上持续发力,今年,成功实现了碳纤维三维圆筒织物织机的全自动运行。依托学校建设的三维纺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产生的科技成果获得了中国纺联及省级科技进步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罗锦银表示,当前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由万工牵头,众多长期从事高性能纤维预制体研究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共同组建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是顺应国家发展形势,合力突破纺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有效举措,未来一定能够大展宏图。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苏吴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动能强劲,是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据悉,该区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3980亿元,规上企业总产值达3230亿元。地区拥有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戚振宇在发言中介绍,近年来,吴江在着力推动纺织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打造产学研共建平台,建设优质创新创业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断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戚振宇表示,在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背景下,万工牵头组建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具有重要意义。他期待该研究院能够通过集聚全国智力资源,攻克更多技术难关,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更好发展。

  李政表示,今年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江苏省科协所属的纺织工程学会、天津工业大学以及万工科技共同研发了熔喷设备,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他表示,现在国家将科技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处于科技创新的最好时代。与此同时,也面对了很多“卡脖子”的技术,其中的关键就是材料和装备,而“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的成立,既解决材料问题,也解决了装备问题。新一代的产业变革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科之间划分越来越细。“研究院”涉及了很多科研院所,很多专业,有关于材料的,也有关于设备和智能制造的,这些学科的融合将能更好地推进创新工作。李政表示,多年来江苏省科协一直在大力度推进技术融合与应用拓展,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信息交流,未来,也会给予“研究院”更多支持。
 
  曹庭瑞表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当初在制定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候,确定了一个“初步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现在已基本达成。曹庭瑞表示,从纺织大国迈进纺织强国,目前还只是刚刚迈进纺织强国的门槛,纺织强国建设还在路上,也一直会在路上。目前,纺织行业仍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先进纤维,二是高端装备,三是绿色印染,四是知名品牌。

  这几年,工信部把先进功能纤维和先进印染技术列入了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点领域,通过行业的努力,近两年这两个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都基本成立,其中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落户在吴江。该中心是在消费品工业司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所涉及的五个领域中率先成立的。

  曹庭瑞表示,在万工看到了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底线思维、合作精神,也看到了这个企业极强的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能够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从上半年企业在熔喷布设备的攻关方面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取得良好的成效,说明了牵头企业——万工是有担当的。他希望“研究院”的成立,能够为产业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卡脖子”问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纺织强国建设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即将跨入“十四五”门槛,当我们以纺织强国身份展望未来时,不仅是身后嫦娥5号登月动态展示的由高性能纤维制成的五星红旗,以及质、量双增的部分高性能纤维产品,更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筹谋产业的更好发展。依托高性能纤维,我们必须在国防军工、飞机导弹、汽车船舶,乃至更多产业用领域确立属于中国纺织业自己的优势,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补齐行业短板,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纺织强国之强。

  相信,此次由万工牵头组建的“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智能装备研究院”必将借力平台优势,更好地集聚创新技术与资源,为纺织强国建设做出更多、更重要的贡献。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