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当前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08-14    作者:孙瑞哲 发表评论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关口。新世纪以来,地缘政治、疫情、数字经济、恐怖主义、社会责任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国际形势的复杂严峻前所未有,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长期”、“持久战”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是应对当前和长远内外形势变化的战略选择。中国纺织工业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寻求新的方向。

  中纺企协是行业企业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及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更应该珍惜企业家这一群体,让企业家建立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是建立未来发展确定性的必要保证。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特别是对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更应该关心爱护民营企业家。

  企业家注定是心怀梦想、承担责任、肩负使命的一个特殊群体,既要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又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家通过创新来创造财富和价值,这不仅仅是把生产要素组合并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重要的是以责任担当来创造就业、弥补市场短板、推动经济转型。新时代的企业家作为已突破传统的企业管理范畴,而扩展到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成为决定经济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

  希望在新形势下,中纺企协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为行业企业在“双循环”新格局中有更大作为,凝聚人心、融汇智慧、积蓄力量。

  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挑战,中国纺织工业积极作为,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给,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行业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快速恢复,运行势头稳中向好。

  景气指数有所回升。二季度,行业总体景气指数达到51.0,较一季度明显回升。具体看,二季度生产指数为53.5,远超一季度;新订单指数为52.6,订单恢复主要是国内市场的支撑,国外订单指数仅为37.0,仍非常低迷。二季度,纺织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一季度上升16.9个点;产品销售价格指数较一季度上升7.1个点。

  生产降幅持续收窄。行业生产逐步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12.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相关行业生产强劲增长。据统计,1~6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57.8%,6月当月同比增速高达80.7%。从纺织行业的主要大类产品来看,仅无纺布产量呈现正增长势头,其余产品生产规模均有所萎缩。

  内需市场逐渐回暖。尽管仍受疫情影响,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已呈现温和复苏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5120亿元,降幅较1~5月收窄3.9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明显改善,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降幅较1~5月收窄3.9个百分点。但由于纺织服装产品的耐用品属性,内需消费市场复苏感受明显不及吃、用类商品。

  行业出口逆势回升。行业出口降幅逐步收窄。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564.8亿美元,增长5.6%。其中,出口纺织品900.8亿美元,增长31.3%,出口服装664亿美元,下降16.6%。由于主要市场对服装的购买需求回升,服装出口趋向好转,降幅较前期明显收窄。从出口市场来看,1~6月,我国对日本、欧盟、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不含94章)同比分别增加16.1%、42.7%、5.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纺织品服装同比减少12.0%。

  运行质效有所改善,但压力依然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60.7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31.0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在防疫物资拉动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1~6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3%,在全行业利润总额中占比提高至23.3%。但纺织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当前盈利压力依然较大,过半数环节利润降幅达到30%以上。行业运行质量有所下降。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达32.6%,较上年同期扩大1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0.2%。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和产成品周转率分别为1.0次/年和10.6次/年;三费比例为7.3%。

  投资信心仍然低迷。企业普遍缺乏投资信心和能力,投资规模大幅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1~6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减少27.3%,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放缓26个百分点。全产业链投资规模均呈下滑态势,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22.4%、37.9%和16.9%,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同期22.1、38.7和6.3个百分点。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中国纺织工业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彰显了建设性的作用和价值。这是全行业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广大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克服诸多困难,跑出了中国制造加速度,保障了防疫物资的充分供给,实现了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就业的基本稳定。如稳健、奥美、振德等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迅速返工,全力投入抗疫物资生产;舒朗、水星家纺、方圣时尚等非医疗用纺织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产线改造,购置相关设备,转产口罩、防护服等物资。行业企业在全力复工复产的同时,踊跃捐款捐物,表现出了巨大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大事难事看担当,群行群止看识见。”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努力付出。正是由于大家的兢兢业业,我们的事业才能稳步向前。你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二、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当前,百年变局的特征不断强化,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强。行业面临很多复杂的、中长期的问题。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主动选择、也是形势使然。我们需要从持久战的角度,对当前形势和行业发展方向进行思考。

  1、面对世界经济衰退的“持久战”,行业要在新格局中有所贡献,必须强化民生产业定位

  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IMF、世界银行、OECD等机构均研判全球经济正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IMF估算疫情将给全球带来12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成为长期趋势。世贸组织预测2020年二季度全球贸易增速将同比下降18.5%。国际研究和咨询公司Global Data报告指出,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球服装市场损失总额将高达2970亿美元。

  应对当前形势,内需拉动成为现实的理性选择。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一个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内需市场开始发力。但要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仍面临不小挑战。中国城乡差别依然巨大。李克强总理讲至今我国仍有六亿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城乡消费相差3倍左右。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是农村的2.57倍。消费要发力,就业必须充分。在依然存在包括留守妇女在内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吸纳就业的基础民生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将发挥重要作用。“巧媳妇工程”等纺织服装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展现了行业在创造就业、改善民生中的巨大作用。中国不能带着几亿低收入农民进入现代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依然是纺织服装产业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2、面对地缘政治冲突深化的“持久战”,行业要在新格局中有所贡献,必须深化国际合作

  经济力量的改变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国际秩序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抬头,国际供应链合作面临挑战。WTO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世贸组织成员国推出了56个与疫情无关的新贸易控制措施,涉及约4231亿美元商品。中美关系是这种变化的集中体现。对华强硬似乎在美国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美国正通过提高关税、限制工业软件授权、强化投融资审查、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方式,不断强化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日前,美国宣布了限制微信及腾讯公司“在美交易”的行政命令。对TikTok,微信的打压,反映出这种遏制已经延伸到了一般经济活动。纺织服装行业也深受影响。围绕美国涉疆法案,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实体名单已包括了4家纺织服装企业。美国最近又发布了《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以政治化方式干涉国际采购。这已经对行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中国纺织工业从产品设计、原料供应到加工生产和消费流通,产业链各环节都具备高度的国际性,是全球价值链合作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这决定了行业只有融入世界潮流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更好地发展。在当前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行业不仅要充分满足各国各地区的防疫物资需求,更要坚定不移地以更加深入的国际合作来反对地缘政治的逆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开放发展中为更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福祉;进一步强化同国际品牌的合作,在互利共赢中不断整合新资源、开拓新市场;进一步强化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在沟通协调中达成理解、形成共识,为行业争取更大空间。

  3、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持久战”,行业要在新格局中有所贡献,必须坚定绿色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全球GDP面临着环境、气候等自然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未来10年的全球五大风险全部与环境相关。生态环境变化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影响着全球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方式。面对当前疫情蔓延和气候异常的冲击,“绿色复苏”、“绿色刺激”更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重要选择。今年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欧盟下一代”复苏计划和2021-2027年1.1万亿欧元的强化版中期预算提案,其中绿色发展是重要支持方向。全球产业链结构将更趋于循环化、平衡化和协调化。

  当前,从消费偏好、投资倾向,再到产业发展实践,绿色、循环、低碳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要从全球发展的视野、文明兴衰的高度,理解和看待行业的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行业生产力。绿色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我们需要立足现实价值,将绿色理念全面纳入行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生产体系、创新体系;我们需要立足共同价值,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行业生产系统和人民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我们要立足长远价值,以产业的负责任、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中国纺织工业适应新格局具备的显著优势

  尽管外部形势严峻复杂,但中国纺织工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行业仍然具备很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积极因素和显著优势。

  1、产业体系优势

  从产品设计、原料供应到加工生产和消费流通,中国纺织工业形成了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各环节制造能力与水平稳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此次疫情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凭借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链率先恢复运行。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数据,3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向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口罩706亿只,有力支持着全球疫情防控。完备的产业体系是行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供给基础。

  2、内需市场优势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消费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庞大的内需市场为行业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应用提供广泛的试验空间。多层级消费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特征。依托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成为重要趋势;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精准扶贫等政策影响下,下沉市场消费增长强劲。网络消费日渐成熟,跨国消费快速发展。庞大的市场规模是行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求保障。

  3、数字经济优势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5G为例,阿里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5G资本开支至少超过 2000亿元。新基建正成为行业数字转型的有力支撑。在生产领域,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加速融合,供给的精益化、柔性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比如,华茂“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首次实现了单纱质量信息的智能追溯与控制。产业要素与市场主体的链接更加充分。企业可以实现全球、全域的市场联通,实现供需精确匹配。成立于2008年的跨境快时尚公司SheIn,目前估值已超过150亿美元,有望成为线上Zara。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社群、直播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活跃的数字经济是行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态支撑。

  4、科技创新优势

  纺织行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全产业链闭环创新能力的工业部门。行业创新正处于密集活跃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2004—2019年,纺织行业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1项;截至2019年,行业专利有效量为15.6万件(除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占31.12%。目前,行业已经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纤维材料的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纺织品、多功能纺织品不断涌现;纺织、染整工艺技术不断创新,混纺、交织、复合等新工艺广泛应用;制造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行业全产业链闭环创新优势正在发挥。喷薄的科技创新是行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力。

  四、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新作为

  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空前严峻的外部形势,我们要充分用好当前优势与有利因素,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企业作为行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更要在新格局中,找到立足点,寻求新突破。

  1、立足长远发展,不断强化企业基础能力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形成产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基础。企业作为基本元素,要生存下去、更要发展起来。企业一方面要稳基础,不断强化制造环节在经营中的基础地位,做优主业,做精专业,避免脱实向虚;另一方面要促提升,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提升作用。强化设计能力,深化产融合作,发展服务型制造。同时,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共同维护产业生态的健康。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在保障自身平稳运营的同时,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务实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顺畅,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2、立足国内市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企业要顺应疫情后我国居民消费理念、结构、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更加关注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品质消费等方向,不断深挖市场潜力,创造新市场,发现新需求。借助购物节、云展会等新场景推动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要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与市场下沉的发展趋势,创新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模式与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布局实体门店,以更大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与模式创新,扩大渠道在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覆盖面。要平衡好国际国内市场,在更好运用国际资源的同时,做好海外市场的风险防控,打通内外市场的隔膜,实现资源市场的有效衔接。

  3、立足科技创新,持续锻造硬核竞争优势

  企业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强化人才培养,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供给的质量与能力。特别要加强新型纤维、智能制造、绿色印染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水平。要探索形成更加开放、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平台与资源。大型企业要主动融入行业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积极参与行业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企业要充分应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开展跨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纺织科技创新网络中发挥更大作用。

  4、立足数字经济,逐步转变传统发展范式

  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技术变轨带来的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重构比较优势,实现“非对称”发展。应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等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打造智慧化、柔性化供应链。提升渠道转型的的广度和深度,建设智慧门店,积极发展社群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探索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创新,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运营、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升级与重构。

  5、立足社会责任,全面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企业要将社会责任系统纳入自身的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和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贡献度。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保障人身安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要积极融入全球绿色发展潮流,增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绿色供应链。强化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为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增进利益相关方的互信理解创造条件。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给广大企业家定了心、鼓了劲。各位纺织企业家要积极响应号召、勇担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要树立新时代纺织企业家精神:

  强化爱国情怀,不忘产业报国初心,牢记强国富民使命,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企业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强化创新思想,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追求卓越品质、勇于探索拼搏,使企业成为强大创新主体,以创新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强化诚信精神,把诚信守法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坚守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以诚信守法促进协同发展;

  强化担当意识,深刻认识“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勇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期待,使企业在保就业、保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

  让我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魄力,以“当惊世界殊”的志向与豪情,积极作为,适应百年大变局,勇于担当,发力循环新格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中纺联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