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揭晓,武汉纺织大学凭借研制的“织物版”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在月球成功展示、研发高性能工业丝高品质节能加捻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大标志性成果,在十大新闻中摘得两项。
“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勇于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求,这是大学的担当和责任!”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教授说。
“亮剑”,把“中国红”带上太空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纺织与化工学科的美丽碰撞,相关学科教师的八年攻坚克难,让月球第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得以绚丽亮相。从接受这一重要的航天科研任务起,项目负责人徐卫林教授便根据该项目中蕴含的学科交叉点,组建了由纺织和化工两个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的研制团队。
研制初期,该团队从数百种纤维的分子结构特点和物理、化学等各方面特性入手,结合各种纤维纺织加工性能、面料高品质要求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圈定了国产高性能芳纶纤维作为纺织原料。但芳纶初始模量大,很难加工高品质纱线,经过再研究再实验的多次尝试后,团队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运用其间,纱线生产才得以付诸实施,“织物版”国旗也因此具备了基本雏形。
然而,当攻克了高性能芳纶纤维染色技术难点的旗子经过一系列摸底实验,到北京进行太空环境模拟实验时,却出现了颜料串色问题,研制一度陷入瓶颈。
“既然市场上的颜料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条件,那我们就自己研制!”转换思路后,团队最终运用此前的原创成果——“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制备微纳米蚕丝粉体研制出了新的色浆,为国旗颜色“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从本质上解决了极端条件下串色的问题,最终实现了这面国旗最核心的技术难点突破。
在承担月面展示国旗项目的同时,学校相关团队还承担了“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的弹性隔热部件等航空航天项目和有关军工科研项目。
“‘现代纺织’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纺纱织布,而是‘上天入地’,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聚集全校优势力量,从纤维材料和纺织科技的基础科学问题入手,提升‘现代纺织’的技术能力和优势,学校在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在新型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加工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这已成为根植于学校师生心中的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田辉玉说。
“攻坚”,把科研项目落实在产业链上
“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持续培育建设,不久前,科技部已正式批准武汉纺织大学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该平台在传统纺织学科基础上,通过与材料、化工、机电、计算机、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交叉,突出纺织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的特色,凝练了纤维结构和性能、纺织品加工新理论与新方法、纺织加工新装备与信息化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该平台定位为服务湖北省地方经济与纺织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研究方向上与其他同行业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有效互补,为今后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高性能工业丝加捻成纱品质难以保证、技术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瓶颈难题,实验室副主任梅顺齐教授团队,通过装备设计制造的理论创新,突破了高性能工业丝线难以实现高品质加捻卷绕、装备能耗高、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加捻成纱品质和能耗控制方法,发明了高强合成纤维工业丝“一步法”高效节能直捻技术,发明了超细玻纤工业丝恒张力抗静电加捻技术,开发了系列高性能工业丝高品质节能加捻装备。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应用占国内外细分市场50%以上,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合作企业也已成为国际上知名的高档产业用线加捻装备主要研发和制造基地,2020年,该成果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向应用挖掘共性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实际项目倒逼技术创新,把科研项目落实在产业链上,不仅是我们这一类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高校的生存之道,更是建设扎根行业、服务地方、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必经之路”,身兼武汉纺织大学校长、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徐卫林教授不无感慨地谈到。
“求新”,争做有价值科研人
2020年,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非织造布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桦教授,加盟武汉纺大。从受聘“阳光学者”到全职加盟,王桦与纺大的友谊已有十余年。
“我们团队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王桦教授团队具有工程优势,虽在不同城市,但我们兴趣相投,优势互补,两个团队打通成一个团队开展科研,合作起来非常愉快!”多年来与王桦密切合作的纺大材料学院院长王罗新说。8年长跑,从原料选择到滤袋产业化,团队跨越重重阻碍。2018年,项目正式投产,为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专利以1000万元估价转让给应城天润产业用布责任公司并投产。“我喜欢纺大的氛围,对人才重视,办事作风严谨,干事氛围非常浓厚,在这里就有一种一定把活干好的憧憬和劲头,自然而然就愿意多干事、干大事”,来校短短数月足迹遍布纺织大省湖北各地的王桦如是说。
近年来,该校一大批高端领军人才领衔挂帅的团队,先后发明的纤维表面的无机化修饰技术、载体染色技术、立体编织技术与装备,突破了高性能纤维难以色彩化以及难以加工成高品质产品的瓶颈;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突破了民用纺织品超高支纱的国际记录,织出了世界上最轻薄的面料……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去年夏天,在疫后重振的武汉,湖北省“联百校转千果”高校成果云推介专场活动上,武汉纺织大学推出可转化成果470余项。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