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8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视频会议上,江苏省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瑞在会上以《花乡大地创伟业 经纬之间绣前程——全力打造苏北首个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题,介绍了沭阳县的发展情况。
沭阳地处江苏省北部,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下辖30个乡镇(街道)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面积22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8.39万、常住人口167.9万,是江苏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县份,也是全国第二人口大县,县域发展综合实力连续十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2.1亿元,位居全国第34位,连续两年位居苏北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亿元,总量位居苏北第一、增速全省第一;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225亿元(增长40%)、工业用电量48.3亿千瓦时(增长18.5%)、工业增值税32.07亿元(增长38.8%),总量分别位居苏北第2、第2、第1位。
沭阳目前拥有四张鲜明独特的名片:
一是虞姬故里。沭阳是千古美人虞姬的故乡,虞姬一生随项羽征战南北,后因“四面楚歌”,舞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这种勇于牺牲、决战决胜的气度,赋予了沭阳儿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建国以后,全县6万人从军入伍,先后走出16位共和国将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乡”;也渐渐演变成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朋友的诚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沭阳人拥抱世界、创造未来。
二是花木之乡。沭阳是全国首批花木之乡,因地处南北分界线,历来是“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迁之所”,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花木生产县、全国花木主产区之一,创成全国唯一以花木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沭阳也成为苏北唯一既有国家级经开区、又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县份),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先后于2004年、2009年亲临沭阳视察花木产业发展情况。
三是创业高地。我们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建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政策,先后吸引近千名外地客商选择沭阳、投资沭阳,近30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其中县外2.4万人),成功入选“全国返乡入乡创业试点县”“全国返乡创业试点电商合作示范县”。特别是走出了一条特色电商发展之路,已成为区域性快递物流枢纽、全国知名花木交易集散地,跻身全国三大图书交易中心之一,目前拥有各类活跃网商达5万家,平均每秒14.4件快递发往世界各地,蝉联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位居“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第六位、江苏农村电商“十强县”首位。
四是改革名城。沭阳历来以改革创新闻名全国,“沂涛新歌”得到时任中央领导批示肯定,“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被写入《组织工作条例》全国推广,率先实施了教育卫生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行政运行机制改革等多种改革,经济发展从96年宿迁建市时的全省倒数一路攀升至现在的苏北第一,先后荣获综合实力等18个“全国百强县”荣誉,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等23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创造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沭阳速度”和沭阳经验。去年,省、市又赋予沭阳“苏北唯一县级Ⅱ型大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必将迎来新一轮加快发展热潮。
沭阳纺织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早在夏朝和商朝,沭阳就开始向王室缴纳黑绸和白绢。到了清朝末期,淮北巨贾、沭阳首富程开聚靠经营棉布、棉花起家,创办了拥有“九恒十八泰”的“震泰”商号,显赫江淮一带。进入当代特别是近年来,沭阳始终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不断强化产业链思维,在补齐产业链中找项目、在延伸产业链中求突破、在建强产业链中谋增长,着力培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短短十几年时间,纺织产业实现了企业从少到多、产业从弱到强、品牌从无到有、发展从自觉到自信的“华丽转型”。
目前,全县纺织产业汇集桐昆集团、新东旭纺织等规上企业190多家,建成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拥有优质包覆纱、室内空气净化面料两个国家级生产基地,新上桐昆、红柳、常沭新材三个超50亿级项目,形成包覆纱、特色家纺、智能针织、纺织机械四大板块,获批“中国纺织服装名城”等五项国家级荣誉(全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拥有绿色聚酯长丝、电子提花机等六个(缝纫线、绒布类浴袍、化纤床上用品、纯棉床上用品)单打冠军,开票销售多年位居苏北县市前列,“沭阳纺织”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品牌。这些离不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我们将始终把纺织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无中生有、有中育新、有中出新”思路,坚持招大引强和扶优培强,全力打造苏北首个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注重顶层设计,助推纺织产业跨越发展。
纺织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始终将其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全力推动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将纺织产业列入全县“3+3”主导产业,并作为首个千亿级产业来重点打造,按照有挂帅县领导、有牵头单位、有招商队伍、有扶持政策、有产业链图谱、有载体平台的“六有”要求加快推进。同时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出台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18〕10号),推进沭阳纺织产业集群集聚。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发展思路,委托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纺联等单位,规划了千亿级家纺特色产业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千亿,打造沭阳工业新地标。
三是做优载体平台。围绕“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思路,大力推进“234”园区载体建设,其中在沭阳经开区规划了6平方公里的纺织产业园和4.1平方公里的(高墟)临港产业园,现已集聚纺织企业100多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纺织纤维新材料产业园获批为省级特色产业园。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统筹做好产业规划、尾水导流、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水电气热等设施配套,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四梁八柱”。
二、突出智能制造,让特色支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遵循规律,紧跟时代,借助科技创新,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一是在配套契合中支撑“智造”。以“智能化”为突破口,兴建全国首个智能针织园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目前该园24.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投入使用,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为资源集约节约、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沭阳样本”,得到了工信部、发改委和中国纺联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打造了省级众创空间——沭阳智能纺织科技综合体,吸引近60家入孵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形成“科技+人才+产业+生活”新模式。
二是在有机融合中推动“智造”。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上下游企业“隔墙配套、园内耦合”,如素有“提花机之王”的宋和宋智能生产的“宋和宋”牌电子提花机产销量世界第一,先后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再如,总投资3000万美元兴建的伍佳纺织公司,采用业内最为先进的智能裁床、机器人、全新智慧蛛网式吊挂系统,产品实现从面料入库到出库全流程自动传输,获批“江苏服装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日前,公司又增资10亿元兴建伍佳服装科技产业园。
三是在协调配合中助力“智造”。以“5321”工程为抓手,高度关注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先后合作成立武汉纺织大学沭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东华大学沭阳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标准等,目前全县拥有纺织类国家高企2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5个、市级以上智能车间13个,沭阳经开区获批“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三、强化集群集约,高质量打造绿色供应链。
我县大力践行“两山”理念,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在链条产业上“做加法”、环境容量上“做减法”,以龙头带集聚,以协同促集群,构建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
一是在项目招引上链式突破,精准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线路图,瞄准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客商,大力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比如,近两年以桐昆集团为依托,先后引进常沭新材、三德力袜业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10余个,凸显了纺织产业集群优势。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按照“龙头企业牵引全链优化、‘链主企业’带动全链受益”思路,着力招引一批加弹、精编、成衣等“价值链”和“产业终端”类项目,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纺织产业发展再上新高度。
二是在产业集聚上组团发展,通过兴建“区中园”等模式,大力推进同源企业集群集聚。比如,在包覆纱方面,全县现有包覆纱设备、产量约占全国的20%,月源纤维等3家企业牵头制定了“全国包覆纱加工贸易单耗标准”,沭阳已成为全国相对集聚、设备较多、产量较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日前被国家工信部授予重点培育“区域品牌”。再比如,桐昆集团沭阳公司生产的涤纶长丝,每年约有70万吨供应县内企业使用,有效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互惠共赢。
三是在资源利用上集约节约,牢固树立开放、共享、集约理念,积极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引导一些质态较好但规模不大项目进特色园。比如,投资30亿元兴建的恒能家纺特色产业园,内部实行水电气热集中供给、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并配套印染、智能物流等设施,现已建成厂房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3家。同时,对现有企业实施“亩产论英雄、绩效配资源”,促其接二连三、裂变扩张。如新东旭纺织来沭10年来,先后兴建红磨坊等4个项目,年开票销售近30亿元;誉有“一百年生产一块布”的红柳集团,相继建成陆亿纺织等5个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从“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等方面入手,继续强化举措,努力让产业更强大、链条更强韧、企业更强健。
四、坚持务实高效,打造产业温馨发展环境。
我县始终坚持“有诺必践、有困必帮”服务理念,“换位思考”当好“店小二”,全力塑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办事最快、服务最好”“四最”营商环境。
一方面,强化平台助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合作,先后承办“首届全国纺织产业园区发展论坛”等专题活动10多场,多年冠名全国纺织新闻奖,成立沭阳包覆纱协会、沭阳纺织工业协会,创办《中国包覆纱》杂志,当选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包覆纱分会会长单位,为在沭企业抢占行业制高点、享有话语权提供载体支撑。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的合作,举办好论坛会、对接会、研讨会等活动,汇聚更多精英人才共谋发展。
另一方面,强化帮办服务。主要办好三件事。一是讲诚信,强化契约精神,凡是已约定的、公开的政策,只要符合条件,做到“应奖尽奖、该兑快兑”。二是讲效率,聚焦项目全周期管理,推行重特大项目100%确保落户、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落户项目100%专班服务,让企业获得更好的“改善效益”。三是讲公平,坚持企业贡献度决定帮办力度,把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有限资源向其重点倾斜,精准服务、做大实体,用真心、细心、耐心换得企业家的放心、省心、舒心。
最后,再次感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关心和厚爱,为我们了解行业动向、倾听专业声音,提供了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我们将以此为新的契机,围绕构建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企业培育“5321”工程,持续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苏北首个县级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借此机会,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到沭阳参观考察、指导工作,帮助我们共同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