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元素服饰入藏中国丝绸博物馆 用现代语言展示中华文化
发表时间:2022-03-04     发表评论

  良渚的神人兽面纹,浙江的特色花木,平绣、滚针、打籽、镂空纳纱绣等数十种工艺,都在服装中呈现。3月3日,“良渚揽秀·诗路寻音”推广活动设计作品入藏中国丝绸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用服饰这一现代、时尚、国际化的语言传播中华文化。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良渚文化和诗路文化是浙江璀璨的两颗明珠。

  2021年10月,浙江举办了“良渚揽秀·诗路寻音”诗画浙江主题推广活动,将良渚文化、浙江风采和服饰艺术融合,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此次收藏的服饰由著名服装设计师熊英创作,曾在“良渚揽秀·诗路寻音”诗画浙江主题推广活动上展示。

  力求用服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熊英,在创作前做足了“功课”:拜访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近距离了解良渚文化。

  最终,她以丝绸为载体,提取了良渚文化“神徽图腾”纹样以及玉器、符号等元素,融入具有江南特色的花木鸟兽图案和人文景观进行制作。

  “服装中还运用了多重非遗技艺。”她说作品《神徽》就采用了盘金、勾线、半手工刺绣和3D定位印花等工艺,服装上也绣有神人兽面纹。

  作品《醉墨》则将良渚遗址出土的竹节纹、弦纹用作衣领、袖口的装饰。记者看到,服装裙摆和门襟处还有立体的金丝刺绣结合打籽、盘金等工艺。

  谈及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何收藏这批服装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表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不仅是服装,它们讲述的是良渚、丝绸和中华文明的故事。

  “在良渚,考古学家发现了纺轮和织机。可以说,通过研究,我们收到了来自远古的丝绸的信号。”赵丰说,此次收藏的服装,演绎了丝绸、玉器在良渚文明中日月同辉的故事,也揭示了良渚文化为何如此重要,中国文明为何如此灿烂。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许澎表示,希望通过这批服装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展示,用现代、时尚、国际化的语言阐释浙江人文精华,让人们更加了解浙江。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