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3月我国进口棉纱线约12万吨,同比降幅44.7%,较1、2月份棉纱线进口同比降收幅再次明显扩大,与3月份我国棉花进口降幅同比收窄“大相径庭”。
3月份我国棉纱进口主要来源地为: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占当前棉纱线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3%、13%、12%、6%、4%;3月份进口印度棉纱的数量仅为0.4927万吨,占比不到4%,仅在排在榜单第六位(2021年印度棉纱进口量排在中国棉纱进口总量的第二位;2022年1-2月印度棉纱进口量排在中国进口总量的第三位),连降三级,下滑的势头非常突出。
广东、江浙等地贸易商表示,2022年2月份以来印度棉纱CIF/CNF报价暴涨,与国产棉纱价格大幅“倒挂”及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我国棉纺织品服装接新单景气度偏低、印度纱厂和出口商因纱价大涨而不肯按期交货/履约,合同取消增多等等多因素导致3月份印度棉纱进口遭遇“滑铁卢”。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乌兹别克棉进口量占当月进口总量的比例大幅上升,占据次席,对印度、巴基斯坦等棉纱出口大国实现“弯道超车”,业内分析:一方面乌兹别克棉花价格相对稳定,2021/22年度以来涨幅较ICE、MCX期货低很多,较美棉、巴西棉、印度棉等纺纱具有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棉纱以C32、C40及中支精梳纱为主(主要受配棉、设备、利润等因素影响),棉纱在强度、毛羽、CV值、染色性等指标上强于印度/巴基斯坦棉纱,但因纱厂一般规模比较小、供货的稳定性稍差。
另外,相较印度、巴基斯坦等产地棉纱出口面临海运费大涨、集装箱紧张等等压力,乌纱则主要通过铁路进口,具有便捷、快速、履约稳定的特点。浙江某纱线进出口公司认为,由于俄乌冲突持续、印度/巴基斯坦国内棉花棉纱价格难以大幅跳水及我国部分代工、外向型纺服企业刚性需求(规避美国政府对涉疆产品进口禁令的限制)等因素,乌纱2022年二季度仍有较大的操作、拓展空间。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在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