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以来,国家调整防控政策之后纺织企业产销恢复,进口企业在年底前“抢关”使用配额,在外盘下跌和人民币升值的带动下,港口外棉销售一度活跃。元旦前后,纺织企业逐渐进入春节放假节奏,原料采购意愿下降,同期各品种外棉到港数量大增,保税区整体呈现入多出少的状态。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汇总数据,截至1月中旬,港口未通关外棉库存在18.69万吨左右,较上月明显增加。
一、内外价差缩小 进口成本下降
最近一个月,中国防控政策调整之后金融市场积极情绪升温,但棉花消费复苏缓慢抑制棉价上涨,ICE棉花期货持续在80美分上方震荡。同期,郑棉期货在国内纺织产销恢复、后期消费看好的情况下持续上涨。截至1月中旬内外棉现货价差逐渐缩小到2000元以内。同时,人民币大幅升值也降低了外棉进口成本。
二、产销问题缓解 补库意愿看增
国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棉纺织产业运行向好,纺织企业积极安排生产和采购计划,但当前进入春节放假状态,部分溯源订单推迟交货,加上内外价差仍较大,因此春节前的采购需求平淡。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月工业库存报告,纺织企业采购意愿和上月相比变化不大,打算采购的比例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不打算采购的比例减少2.7个百分点。
三、江苏库存继续下降 青岛港库存大幅增加
随着北半球新棉的大量上市,港口外棉库存显著增长,青岛港多数品种保税棉库存增加明显,南通和张家港地区保税棉库存继续下降,港口保税棉库存总量环比大幅上升。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1月上旬,各主要港口未通关外棉外棉库存统计如下:
青岛港16.55万吨,上月同期为10.75万吨,其中美棉4.95万吨,巴西棉8.3万吨,西非棉1.2万吨,印度棉0.95万吨,澳棉0.8万吨,中亚棉0.1万吨,墨西哥、苏丹、以色列、埃及、希腊等总计约0.25万吨。
张家港1.59万吨,上月2.23万吨,主要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南通港0.55万吨,上月0.78万吨,主要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四、后期展望
受春节长假影响,短期国内企业对外棉的采购减少,不过国内防控政策调整后各地纺织产销和下游市场明显恢复,春节后产业链运行有望进一步向好。随着2023年棉花进口配额的下发,进口企业对外棉的关注和采购将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北半球新棉将继续到港,而消费恢复还需要时间,因此港口保税棉库存有望进一步攀升。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