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引领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纺织科技强国建设。”12月6日,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一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紧扣创新驱动,科技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自2004年启动至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已累计奖励2172项科技成果,其中6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影响力大、含金量高的重要社会科学奖,有效地激发了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科学地强化了行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切实地促进了纺织行业整体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对纺织行业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顾秀莲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纺织行业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广泛激发纺织行业创造潜能,努力实现纺织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纺织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纺织行业是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近年来我国纺织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坚持结构优化和自主研发,从纤维生产到终端产品的制造,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的附加值显著提高,不仅满足了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内需市场,而且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历经多年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中构建起从材料、工艺、产品到装备的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飞跃。行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制造业进入强国阵列的第一梯队。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作了题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纺织行业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报告。他认为,目前,我国不仅在规模体量上已稳居世界第一纺织大国,而且在构建新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提升内生动力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未来,纺织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等。”
“锦绣人物成就锦绣事业。遥遥领先的背后,靠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正是他们的志气与骨气,构筑起中国纺织的生气与底气。”孙瑞哲表示。
大会表彰了为我国纺织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其中,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67项,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4人。
据介绍,2023年总申报项目中,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占到了43.2%,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行业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成为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主力军。同时,获奖项目多为产学研用合作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其中企业牵头项目占比达46.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显著加强。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健介绍,本次获奖的技术以二氧化碳为介质替代传统染色,实现了“全程不用水、不用助剂和零污水排放”。“绿色低碳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希望继续把无水染色技术做精做实,把无水染色事业做优做强,为助推企业和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代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覃小红团队不仅致力于微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关键技术的研发,更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覃小红表示,目前该项技术已全面产业化,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建成了微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功能纺织品生产线,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功能化的纺织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代表江南大学蒋高明教授团队始终秉持着创新、求实、勤奋的精神,对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和产业升级进行了有效实践,尤其在针织装备数控化、针织智能化生产、针织提花和成形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原始创新,目前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到18个国家和地区。蒋高明说:“我们将始终发扬中国纺织人的优秀传统,始终胸怀感恩报国之心,积极投入服务国家纺织建设与科技进步的时代洪流,为中国纺织工业强国建设,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
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信息来源:新华社)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