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最新展望:全球经济前景迷雾渐浓,90%发达经济体增速将下滑
发表时间:2023-04-12    作者:郑青亭/向秀芳 发表评论

  当地时间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以下简称《展望》)警告,在通胀居高不下、金融部门出现动荡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可能实现软着陆(通胀下降和增长稳定)的初步迹象已经消退,硬着陆的可能性正急剧上升。

  根据该机构的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8%、3%,这比该机构三个月前的预测分别低0.1个百分点;全球通货膨胀率将从去年的8.7%下降到今年的7%、明年的4.9%,下降的速度要慢于此前预期。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世界银行和IMF春季会议周拉开帷幕时说,过去三年,全球经济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险峰”,但却发现前方还有更多的崇山峻岭:首先是新冠疫情,接着是俄乌冲突,之后是通货膨胀。当前,“恢复稳健增长之路仍崎岖不平、迷雾重重”。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动力不足。与过去水平相比,经济增长无论从短期还是中期看都将持续疲软。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这是该机构自1990年以来作出的最低中期经济增速预测,远低于过去二十年3.8%的平均水平。

  《展望》显示,今年的经济放缓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约有90%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出现下滑,尤其是欧元区和英国,它们今年的预期增速将分别降至0.8%和-0.3%,明年将分别反弹至1.4%和1%。美国今年的增速预期将降至1.6%,明年进一步放缓至1.1%。

  相比之下,尽管被下调了0.5个百分点,但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正在回暖,今年四季度预期增速将从去年的2.8%提高到今年的4.5%。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今年全年增速预期分别为5.2%和5.9%,两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

  但令人担心的是,低收入国家将遭受多重打击,不仅其出口需求受发达国家经济疲弱拖累,其借贷成本也因欧美加息而上升。IMF警告,低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速始终低于新兴经济体,这使它们实现收入趋同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另外,它们面临的贫困和饥饿问题也可能进一步加剧。

  其次,欧美银行业危机揭示金融风险上升。“近期银行业出现的动荡提醒我们,形势依然脆弱。下行风险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前景的迷雾更加浓厚。”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发布会上说道。

  当前,硅谷银行事件造成的影响仍然在蔓延。在截至3月29日的前两周时间里,美国商业银行的季调后贷款规模骤降近1050亿美元,这也是该数据从1973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极值。古兰沙警告,若银行进一步削减放贷规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再降低0.3个百分点。

  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他表示,若全球金融状况急剧收紧,即所谓的“避险”事件,可能会对信贷状况和公共财政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会导致大量资本外流,风险溢价突然上升,美元升值成为避险港湾,以及全球经济活动因信心下降、家庭支出和投资下滑而大幅萎缩。

  在如此严重的下行情景下,《展望》显示,今年全球增长可能放缓至1%,这意味着人均收入接近停滞。按照该机构的估算,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约为15%。

  最后,全球通胀回落速度慢于预期。“通货膨胀比几个月前预期的要棘手得多。虽然全球通胀有所下降,但这主要反映了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急剧逆转。在许多国家,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在内的核心通胀尚未见顶。”古兰沙说道。

  根据IMF的预测,今年底核心通胀率将放缓至5.1%,比1月时的预测大幅上调0.6个百分点,并远高于目标。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为全球注入动力

  全球经济并非只有坏消息,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正在为全球提供动力。根据IMF的最新预测,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5.2%和4.5%,跟该机构3个月前的预测持平。

  “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意味着其将在2023年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约三分之一,这将为世界经济带来可喜的拉动作用。”3月底,格奥尔基耶娃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时说道。

  她表示,除了直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以外,IMF的分析还显示:中国的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这种提振令人欣喜。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复苏之路不只限于今年,应该会持续3到5年,今年是整个复苏的起点。在今年全年,第一季度的复苏也只是一个开始。除了关注GDP增速外,当前,还应该抓紧机会推动高质量增长。

  彭蔼娆认为,当前,通胀在中国还很温和。“经济复苏刚开始不久,各个商家面对激烈的竞争,注意力都在怎么把量做上去,为了抢占市场规模,不会轻易抬价,这使得物价没有快速上升。”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认为,有迹象表明中国及时调整防疫政策对国内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服务业。此外,政策制定者已表示将支持平台经济,而且承诺会保护私营企业及企业家权利,并推出更加有效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中国今年设定的“约5%”的GDP增长目标相对容易实现。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中国银行(3.500, 0.04, 1.16%)业是最不受这场小型银行业危机影响的,因为中国央行并未加息,所以不会面临资本外流。相反,在过去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之下,家庭超额储蓄不断累积,过去一年中国银行业的存款量显著增长。

  他进一步表示,在中国及时调整防疫政策后,中国的经济前景越发光明。当前,中国国内通胀压力可控,一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仅上涨了50个基点,远低于一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300个基点的涨幅。显然,中国政策制定者今年将集中精力支持经济,并可能保持宽松和充裕的货币环境。

  欧美银行业危机凸显金融不稳定风险

  IMF指出,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银行最近面临压力,这有力地提醒人们,在多年的低利率、有限的波动性、充足的流动性的环境下,金融脆弱性已在某些领域积累起来。今后几个月,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此类风险可能会加剧。

  格奥尔基耶娃在年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第一座“险峰”就是应对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她说,即使各国央行已以几十年来的最快速度、最一致的步伐实施了加息,但核心通胀率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十分紧张。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和瑞士的银行部门承压,应对通胀的工作已变得更加复杂。

  “从长期的低利率和充裕流动性环境,向远高于先前水平的利率和流动性更为稀缺的环境快速过渡,是十分困难的。”但她认为,“只要金融压力保持在一定水平,我们预计央行将坚定不移地应对通胀——它们将继续采取紧缩立场,防止通胀预期脱锚。”

  但与此同时,她强调,政策制定者“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警惕、灵活”。一旦金融稳定风险出现,央行应通过适当的流动性供给来予以应对。“如果情况发生改变,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通胀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以及其各自工具的使用)之间做出艰难的权衡取舍。”

  但这绝非容易之事。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认为,政策制定者当前面临的不是“两难”权衡而是“三难”权衡——既要实现价格稳定,又要有稳定的增长,还要保障金融稳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没有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工具。”

  当前,非银行部门的稳定性尤其应该得到重点关注。IMF强调,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加速增长,目前占全球金融资产的近50%。随着各国收紧政策以应对高通胀,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具有韧性,可能决定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IMF在《展望》中强调,当前,金融部门的压力可能会加剧,并可能向更大范围蔓延。融资条件的急剧恶化将削弱实体经济,并迫使中央银行重新考虑其政策路径。在借贷成本上升和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主权债务困境可能蔓延并变得更加系统化。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