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淮上明珠——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洪泽 2023)拉开帷幕。大会以“科技引领创新 致力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聚焦纺织化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传播纤维科技最新技术成果,探讨新形势下化纤行业高端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淮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淮安市洪泽区政府、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分会、洪泽区科技镇长团承办,洪泽经济开发区、中共洪泽区高新纺织产业委员会协办,江南大学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王天凯、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于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原副会长贺燕丽、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晓瑞、副会长吕佳滨,上海大学教授任慕苏,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高惠芳,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处长冯丽,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一级调研员俞兵华,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邢伯龙,淮安市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赵正兰,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人才办主任姜洪洋,淮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胡长青,淮安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解满启,淮安市洪泽区委书记张冲林,淮安市洪泽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灏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媒体约500人参加会议。大会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主持。
聚焦高质量发展
建设化纤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今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纺织品需求衰退,我国纺织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挑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致辞时表示,“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体系中,化纤工业是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做出这个判断主要基于四点:一是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化纤行业已经通过炼化一体和体量优势形成了进入壁垒;二是中国正成为功能性、差异化产品创新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各类产品在持续更新迭代。三是中国企业紧跟绿色可持续理念,循环再利用、绿色环保、生物可降解等各品类的可持续纤维受到了市场认可。四是高性能纤维加速成熟,行业卡脖子环节迅速减少。”
图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
那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继续保持和提升化纤行业竞争力?结合中国纺联正在组织编制的《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端小平从纺织产业链的总体视角提出四点思考和建议:一是关注全球宏观经济走势,防范运行风险。二是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绿色品牌建设。三是适应经济“换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整个产业链都面临高库存、低利润的压力,端小平建议化纤企业加强行业交流协作,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适当控制生产负荷,稳定市场价格,依托化纤企业的大体量、差异化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下游产业链注入更多确定性;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保证资金链安全。
最后,端小平特别感谢淮安市政府、洪泽区政府、洪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江南大学以及浙江恒逸集团对中国化纤协会和中国化纤科技大会的大力支持。
图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在致辞时表示,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推动着化纤工业科技发展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纺织化纤工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化纤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布局:一是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业的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二是面向量大面广的纤维材料,赋予它们功能化和智能化,也就是多功能纤维;三是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纤维材料,也就是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正是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布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支撑了我国建设纺织强国主要指标基本达成。
在此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变化,我国化纤工业也要开辟新赛道,原料、聚合、加工、成形过程被赋予科技、环保、智能、时尚新概念,以通用纤维功能化,功能纤维智能化,智能纤维柔性化为发展方向。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化纤工业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引领全球化纤工业新发展,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基于此,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着力夯实基础研究;二是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三是着力发挥行业平台作用。
图 |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于琨
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结合本次大会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于琨对化纤行业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科技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要聚焦国家战略和长远需求;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持续提升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性能和品质稳定性;扩大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加大生物基化纤的发展,提升原料保障能力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落实“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的原则;完善化纤行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制造典型,进一步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三是建议加快数实融合,推动产业改造提升。要继续加强智能装备研发、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之外,更要注重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广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擘画洪泽蓝图
从制造基地走向智造高地
淮安地处长三角北翼和江苏省北部中心,享有“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响亮名片。淮安市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赵正兰在致辞时表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淮安正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不断攀高比强、跨越赶超。洪泽区是淮安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通过将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洪泽区集聚了三联新材料、宏港毛纺、虹纬纺织等规模企业35家,落户了台华新材、源涌新材料、佩浦高分子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初步形成从纺织纤维到面料织布、加工的产业链,2022年更是获评“江苏省高新纺织产业基地”。
图 | 淮安市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赵正兰
她还表示,此次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在洪泽区举办,必将促进洪泽化纤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希望洪泽区以此为契机,一是持续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紧盯当前国际国内化纤产业发展新趋势,着力在差异化纤维技术、再生及生物基纤维、纤维产业数字化、高性能纤维产业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大与头部企业对接力度,争取更多企业落户洪泽。二是持续在强化创新上下功夫。切实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院所合作,建设产才融合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持续在集群发展上下功夫。围绕强核补链,加快构建完整的绿色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产业链,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差异化纤维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开票销售超百亿元,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会上,洪泽经济开发区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按照《合作共建研发基地管理办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决定与洪泽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差异化纤维产业基地”。今后双方将密切交流,共同整合洪泽纤维材料产业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定位,共同推进合作共建基地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图 |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陈新伟(左),淮安市洪泽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兴春(右)
图 | 合作共建基地授牌: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陈新伟(左)、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左鹏(右)
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左鹏以《洪图大略谋发展 泽善而行促产业》为题对淮安市洪泽区作招商推介。作为最具淮安活力元素的湖滨城市,洪泽置身主城西南,四面环水,已融入淮安城区“20分钟旅游交通圈”、“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洪泽经济开发区现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试点园区、全省简政放权“开办企业”先进开发区,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特种纤维纺织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园区集聚企业511家,规模工业企业179家。开发区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平台、主战场,经过多年的努力,纤维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定位越发清晰,园区正在实现从“制造基地”到“智造高地”的历史性转变。
图 | 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左鹏
他表示,开发区紧盯纤维材料特色产业定位,将围绕政府招商政策扶持、国资公共平台载体建设、市场高端品牌对接导入、企业差异化快速反应生产、协会行业标准编制助力、资本集聚资金融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贴心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纤维产业发展生态圈,成为最适合纤维材料投资的热土。为努力实现三年300亿、五年500亿、八年1000亿的产业发展目标,开发区将从四方面发力:一是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二是培育壮大一流创新企业;三是健全开放协同创新平台;四是激发人才技术创新活力。
图 | 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姜洪洋
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姜洪洋在介绍淮安市科技人才政策时谈到,“淮安暖心政策与贴心服务交织联动,是一座尊才爱才的奋斗之城。我们用心引进各类各层次人才,对来淮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对重点企业引进的创新人才,连续3年给予最高年薪35%的补贴。我市新引进的名校优生给予最高29亿元的综合补助,我们悉心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出金融支持创新创业16条举措,人才企业首贷最高可达3千万元,全国首家出台产业人才举荐制度,破除“四唯”倾向,企业认可举荐的人才不看学历,不问出身,直接享受全市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待遇。”在淮安,所有的人才政策,包括资助、奖励,市县区级是可以叠加的,省级以上的所有奖励,淮安均给予1:1的配套。
探寻未来发展趋势
专注高端化、绿色化、可持续
建设化纤现代化产业体系,高端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图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以《助力化纤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技术》为题作报告,对化纤行业的绿色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包括:环保无锑无钛催化剂合成聚酯新技术、环境友好阻燃成核剂、无卤阻燃尼龙技术、无卤阻燃高性能化聚酯技术、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方法等。
他对于化纤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研究发展成纤聚合物的绿色催化技术,纺丝、加工、功能化助剂和改性剂绿色化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纺织纤维材料符合低碳发展需求,未来需发展其绿色生产技术、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二是对已有纺织纤维材料,应发展其废弃后的循环与升级回收新技术,既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又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符合绿色与低碳发展需求;重点开发废旧棉高效脱色、清洁制浆与纺丝技术,以及废旧涤纶及其各种混纺产品的绿色高效化学解聚技术。三是对于新设计合成的成纤聚合物,除了考虑使用性能外,还应该考虑环保合成、可循环、易回收性和功能高值化,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差别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图 | 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
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尺寸结构件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均有重大需求,其纤维增强体编织是成型关键技术。三维编织属于单胞结构、力学性能好,适合各种曲面体、异形结构件,其材料损耗小、自动化程度高,是目前兼具复合材料预成型和生产成本性价比最优的生产方式。针对该技术当前存在的各种瓶颈问题,他详细介绍了团队进行的技术处理和优化方法,并对大尺寸结构件编织工艺的仿真与优化问题进行了阐释,如对于大曲率结构件编织方法,可采用降低编织角度误差、偏心编织控制工艺等手段进行优化,已实现弯曲处覆盖率均匀、无褶皱效果。他还表示,三维编织技术未来将向着大尺寸超厚高密度曲面体三维编织技术、超大截面尺寸三维编织技术等方向发展。
图 |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作“阻燃聚酯纤维新技术——羧酸类MOFs制备及在PET阻燃中的应用”主题报告。她指出,随着阻燃纤维产量的提升,环保阻燃的压力更大,亟需开发低碳环保阻燃剂。基于此,她重点介绍了环保型MOFs阻燃剂的研究现状,MOFs是由无机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其作为阻燃剂具有气体储存、吸附作用、抑制烟毒气体的释放等优势,但提高MOFs阻燃剂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其课题组将全面推进MOFs阻燃纤维的设计与研发、工程化、规模化等问题。
图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以《化纤科技发展助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题作报告。他表示,目前化纤工业科技发展现状表现出:功能性纤维材料技术持续升级、生物基纤维材料技术显著提高、高性能纤维新材料技术稳步提升、循环再利用纤维技术不断创新、前沿纤维新材料技术快速发展、绿色纤维油剂助剂催化剂技术进步明显、化纤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迅速。而围绕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化纤工业仍需在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大功夫。基于此,他围绕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及技术包括核心科技、智能科技、绿色科技、时尚科技、互联网科技、品质科技展开探讨。
图 | 东华大学研究员王华平
东华大学研究员王华平在题为《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关键技术》的报告中提到,在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纺织行业制造—消费—废弃—污染的线性经济模式面临挑战,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实现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应以“零抛弃”、清洁低碳、高效高质高值为目标,进行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技术与工程的设计,包括深化以废为主的单纤维纺织品循环再生工程技术、废旧结合的纺织品资源化分类与利用工程技术、面向多层级专业化应用的产业链工程技术。因此,他建议从生物解聚再生技术、微波等过程强化技术、化学转化融合再生技术等方面推进废纺回收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从产业链升级、技术集成、工厂智能化、多元协同等角度着手强化高水平现代废纺处理产业体系。
图 |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付少海
“着色是提升纺织品附加价值的重要途径,原液着色是纤维着色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开发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助力纺织纤维节能减排着色技术的发展。”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付少海表示,以粘胶纤维为例,原液着色比染色可节约水64%、化学品90%、电80%、热能63%,废水排放减少64%。
他认为,原液着色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是纤维原液着色及功能化一体加工,赋予纤维颜色的同时赋予特殊功能;二是高耐候原液着色纤维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原液着色溶液纺丝和熔体纺丝技术优化,原液着色纤维纺纱、织造和后整理技术,原液着色纤维下游产品开发及相关技术标准等关键技术仍需进行攻关。纳米颜料表面与纺丝液、纤维间的界面作用关系,影响纳米颜料在纤维中分布状态和分散程度的关键科学问题,纳米颜料在纤维中分布与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等问题仍需开展研究。”付少海说道。
图 |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杨光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杨光作《闪爆、机械协同法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气凝胶材料》主题报告。他表示,绿色高效的芳纶纳米纤维制备技术是制备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关键,目前已开发蒸汽爆破技术和机械剥离技术,实现了芳纶纳米纤维高效绿色规模化制备,有望形成规模化的低成本制备技术。此外,通过冰模板诱导芳纶纳米纤维的三维组装,已开发了共价交联增强技术、有机无机复合增强技术、定向冷冻技术,制备了超轻、高孔隙率,各向异性、隔热、阻燃的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实现了芳纶纳米纤维组装结构调控;发明了多浴顺次成膜技术,实现了非对称结构气凝胶膜的连续制备,通过凝胶的固相网络结构的调控,制得致密皮层-多孔芯层的芳纶气凝胶纤维,该纤维表现出高强、隔热的综合特性,潜在应用前景广阔。
图 | 东华大学教授陈烨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同期主题活动
恒逸基金发布杰出科技人才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所在。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开展了杰出科技人才奖申报及考核等工作,在化纤行业内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 |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吕天然宣读《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杰出科技人才授予决定》
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授予东华大学陈烨等3人杰出青年教师称号、浙江理工大学于斌等6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新疆雅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贺敏等6人杰出工程师称号、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胡娜等9人优秀工程师称号;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莫亚芳等3人杰出技术工人称号、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宗春彪等6人优秀技术工人称号。
图 | 杰出青年教师(左)、优秀青年教师(右)
图 | 杰出工程师(左)、优秀工程师(右)
图 | 杰出技术工人(左)、优秀技术工人(右)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委员调整
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会员委员作了调整,新增委员47名,解聘委员18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于1930年4月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由纺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化纤专业委员会是学会主要分支机构之一。学会主要围绕纺织科技及相关领域,密切联系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广纺织科学技术,承担科技评估、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技术标准制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的推荐、认证等工作。
2022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发布
为了促进我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于2022年继续开展了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工作。在广大会员与行业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2022年排名工作已完成。本次排名分为化学纤维产量综合排名以及21个细分产品产量排名。
图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信息部主任吴文静发布排名
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排名前十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赛得利集团
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共建基地
多年来,与化纤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内产品开发能力强、技术实力雄厚、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开展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共同推动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会上,举行了“高性能芳纶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协会与中芳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差异化聚酯纤维新材料研发与定制基地”(协会与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莱赛尔纤维应用研发及推广基地”(协会与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授牌仪式。
洪泽区重点企业参观
会后,与会嘉宾还走进台华新材、佩浦科技、三联新材料等洪泽区重点企业参观调研。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