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3月,在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yarnexpro春夏纱线展上,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品生物)共同打造的“伊纶®开放麦·绿尚未来”产业链交流活动,正式亮相纤维新视界直播间,以其创新性与前瞻性引发广泛关注,直播间收获超3700观看人次,热度持续攀升。
据了解,该活动旨在聚焦环保科技与创新纤维材料——伊纶®,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活动现场,伊品生物工艺研发总监郭小炜、立新集团纺织科研(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新集团)总经理栾勇、南京绿碳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绿碳)总经理许冰从研发、生产、应用、认证等多个维度,分享了从“面包”到“衣橱”——伊纶®的绿色科技密码;伊品生物应用研发总监赵孔卫、经理王松,菲诺染料化工(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诺染料)厂长/技术总监王震围绕伊纶®的市场开发、印染解决方案以及产业链共生模式,全方位、深层次展示了伊纶生物在推动纺织行业绿色变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谈产品优势
伊品生物采用可循环再生的植物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赖氨酸制成高品质生物基尼龙56——伊纶®的关键原料。“用生物技术替代石化技术路径,可大幅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以说,绿色是伊纶®产品的第一优势。经USDA生物基优先计划(BioPreferred)认证,其生物基含量达到48%。”郭小炜说,“同时,原料来源于生物材料也赋予了其天然特性。例如,相较于石油基尼龙,伊纶®在保持了强韧耐磨特性的同时,更加柔软;回潮率约在5.5%~6%,可提供更均衡的干湿平衡效果;与植物染料的结合性较好,可开发植物染系列,提升产品的绿色属性。”
郭小炜(右)
王松补充道,“在合成染料染色方面,由于伊纶®微观结构中,分子间隙较多,分子链间距的增加有助于染料的进入,故在低于常规化纤产品染色温度和染色压力下,就可以完美上染,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得色深,且染色效果鲜亮雅致,色牢度优异。”
王松(右)
此外,伊纶®还具备自然凉感、舒适干爽的特性。据介绍,伊品生物此次展出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了吸湿速干和凉感性能,通过异型截面和高导热材料的添加,提升了瞬间及持续凉感效果,并结合抑菌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穿着体验。在产品品类的拓展上,伊品生物还推出了机械弹性尼龙产品,通过长丝制造阶段的特殊工艺,使纤维呈现螺旋结构,赋予其机械弹性。该产品能够在微弹系列中实现对氨纶的替换,解决了传统氨纶染色露白等问题,同时提高了服装的保型性和抗皱性。
谈产业链共生
“好的产品一定是根据客户更细分的消费需求来设计的。纺织产业链的链条很长,从纤维制造到消费者体验,这中间涉及很多环节,产业链上下游需要紧密协作。”赵孔卫说,“基于此,2024年7月,伊品生物牵头成立了‘生物基尼龙纺织产业联盟’,联盟成员来自于研发、纱线、印染、推广、应用等领域,通过发挥各自特色,打造出生物基尼龙的高附加值,进而推动产业进步,共创美好生活。”
赵孔卫
作为联盟成员之一,菲诺染料在伊纶®的印染开发上积累了诸多经验。王震说:“作为纺织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开发需求与理念,提前与客户交流并提供服务,把产业链打通,让客户在开发的时候少走弯路,缩短产品研发时间。在与伊品生物的合作中,我们发现伊纶®分子链中的氨基分布在末端,而石油基尼龙分子链中的氨基则分布在中间,氨基位置的不同,让伊纶®在酸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中有了更好的染色性能。此外,伊纶®在分散染料的染色过程中不易沾色,与涤纶等其他纤维混纺更有优势。总之,伊纶®的独特性加上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相信可以开创一个属于伊纶®的时代。”
王震
目前,伊纶®已获得USDA生物基认证、ISCC PLUS认证和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认证等,得到了下游用户的广泛认可。其中,ISCC PLUS认证是由南京绿碳作为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的。许冰表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已经将ISCC认证作为其供应商体系的门槛要求,以此来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未来,我们希望将绿色认证量化,如在商品标签上增加碳标签,将产品的绿色价值与减少的碳排放量划等号,或者借鉴‘蚂蚁森林’的模式,让消费者更有参与感。”
许冰
谈未来发展
在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生物基尼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面料开发端,立新集团采用伊纶®开发了多款产品,并积极推动更多下游品牌了解并参与生物基尼龙产品的研发与落地。栾勇说:“通过增加生物基尼龙的使用量,不断推动其产业发展,有望降低其产品价格。产品价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这种闭环的形成,将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与企业效益的可持续兼容。”
栾勇
王松则表示:“随着消费者对环保材料关注度的增加,生物基尼龙在服装、家纺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例如,伊品生物与众多下游知名品牌联合打造的基于伊纶®的瑜伽服、防晒服、凉感T恤等单品均在市场销售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消费者普遍反映,伊纶®面料柔软亲肤,穿着凉爽舒适,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和热汗运动。”未来,高端运动服、户外装备、医疗纺织品等领域也值得探索,这将进一步拓展生物基尼龙的市场空间。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生物基尼龙在汽车内饰、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潜力。
当前,“深绿”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纺织热词。如何提升生物基尼龙的“深绿”属性?栾勇认为,将伊纶®与生物基涤纶、再生涤纶混纺,或者将其与棉、莱赛尔纤维、再生粘胶纤维等混纺,都是未来的开发方向。“基于伊纶®优异的染色特性,将其与聚乳酸纤维混纺,在保证面料生物基含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面料的强力,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王震说。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