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焕活千年织锦!第六届“织锦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主题沙龙聚焦非遗融合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5-08-19    发表评论

图片

  8月18日,在2025海宁秋季家博会召开之际,第六届“织锦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主题沙龙在纺织文化底蕴深厚的海宁许村同期举办。该活动聚焦织锦这一中华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其如何在坚守传统基础上焕发新活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设计师、企业代表进行主题分享。主题沙龙由浙江理工大学、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项目组、浙江理工大学・海宁中国家纺城纺织非遗创意馆承办,《丝绸》杂志社、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织造专业委员会协办。

  织锦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交响

图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在致辞中提到,织锦技艺作为纺织非遗的关键部分,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许村以织锦为内在基因,在传承中创新,从家庭作坊起步,逐步发展成高端面料基地与时尚中心,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让织锦与市场、生活、时尚互动,借助现代科技与设计,使其融入当代衣食住行,成为具市场生命力与文化感染力的时尚载体。他建议未来需凝聚多方力量,推动织锦技艺与产业、文旅、时尚潮流结合,实现应用场景创新,促进系统保护与创新发展。

图片

  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明松表示,在纺织技艺传承创新的征程中,海宁始终坚守匠心,以传承为基,创新为翼。一方面,将织锦工艺精髓融入家纺面料与国风服饰设计研发,为纺织非遗与时尚面料赋予更高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探索织锦非遗元素的应用场景,使其经济价值与文化影响力得以放大,让古老的织锦技艺成为产业焕新升级的核心动力。

图片

纺织行业非遗推广大使、浙江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成炎介绍了纺织非遗的两个方面。在保护传承层面,我国纺织非遗保护成效显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提供支撑,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构建,纺织类非遗项目丰富,涵盖多类别,传承人群覆盖广。在创新发展层面,祝成炎讲到纺织非遗产品要实现情绪、经济等价值,关键在于手工纺织非遗技艺与现代服饰、家纺的融合,从兴趣领域探索,借游学、体验等拓展路径。结合纺织行业当前形势,他建议中游纺织业应借非遗赋能,向下游服饰、家纺等高价值链领域延伸,推动纺织非遗融入大纺织生态,以文化为翼,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织锦之声:案例分享共探融合新路径

图片

贵州榕江侗布艺术研究院赖蕾通过收集各地、各村寨织物标本、建立数据库等多路径,不断思考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平衡。她以侗布为例,谈到创新发展应以设计为核心,向内守护传承,向外探索机遇。

图片

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李宪兰谈到,纺织非遗面临技艺传承断层、产品适应性不足等困境,她分享了通过对传统几何纹样的创新、产品品类拓展的实践、技艺赋能乡村振兴等多方面举措实现创新发展的经验,并提到未来将围绕“深化非遗+文旅”、拓展跨界合作、推进技艺传承等方向制定计划。

图片

苏州自然有一视觉设计有限公司施意围绕“文物二创之八宝纹的运用”,介绍了从文物提取八宝纹,研发八宝纹罗、八宝纹锦等面料,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纺织,实现非遗创新应用。

图片

南都锦云锦织造(南京)有限公司孙华提到云锦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关键议题。其以活态基因库留存手工技艺,借多维传承机制、材料科技、数字生态突破产业化困境,同时挖掘当代生活应用场景,依托商品根基与云锦、地方文化的双重IP属性,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新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市场价值的双赢。

图片

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有限公司程远英介绍土家织锦历史超四千年,经多代发展,以麻、棉纱为经,用“通经断纬”法编织,色彩绚丽、图纹多样,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是土家族“五彩活化石”。

图片

黔江区蒙奥服饰工作室谭晓宏谈到西兰卡普(土家织锦)的传承创新时表示,一方面通过设计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服饰、家居等实用领域;同时通过数字化传播、跨界合作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针对传承困境,她提到要从三方面发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在市场端构建“传统+设计+电商”的产业链,在学术端深化纹样研究,以多方协同促进西兰卡普的活态延续。

图片

五指山雨林惠友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张惠展示了黎锦与现代剪裁相结合的纺织非遗产品,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并在现场演唱了一首黎族歌谣,彰显非遗活力。

图片

织锦技艺,凝结着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美学意趣。传承是守住技艺的根脉,创新则是为其注入时代活力,今日围绕“织锦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探讨,恰是对这份珍贵遗产的深度回望与思考。唯有让传承与创新相融,方能让织锦这一纺织非遗,既留存了岁月的温度,又拥有了适配当下的鲜活生命力。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