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应对,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内迁、转型升级和转内销是珠三角企业负责人提及频率最高的应对办法,但结合现实来看,内迁并非长远之计,转型升级或为出路,而转内销对于不同行业企业来说滋味各不相同。
内迁只是残喘
“富士康”内迁,让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再次将目光转移到人力、土地都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起步在欧洲,当成本支持不了的时候转移到了韩国、日本、中国沿海地区。
专家分析,随着成本上升,企业支持不了的时候,接下来就会继续向孟加拉、越南、中国内陆地区迁移,但转移后企业可发展的周期似乎越来越短,企业必须要未雨绸缪,寻找其他出路。
受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的影响,嘉顺针织厂营运总监陈铭一年多前去孟加拉调研,但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虽然那边的工资便宜很多,但是劳动效率相当低,并且基础建设很不好,原材料也不配套,考虑到这些因素,单纯的人力资源便宜优势会被弱化。” 陈铭说。
陈铭对记者说,嘉顺做的都是中高端产品,要求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比较高,有些客户对生产周期的要求也非常高,往往只有45-50天左右的周期,在孟加拉现有的配套资源和物流条件下无法实现。与向外迁移相比,更多企业选择了内迁。嘉顺针织厂最终选择将新扩的工厂建在了河南和江西。
东莞英记夹万家私也已经开始了内迁的试点。考虑到原材料所占成本的比重更大,吕德新选择了更靠近原料地的地方。“我们这一行,在广东面临的问题是,可能要离开这边到偏远一些地方去,不然就很难竞争。”他说。“我们做木家具,山区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吕德新说,我们在福建开了一个小工厂作为试点,看看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再考虑怎么迁。但内地配套设施不完善,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润丰金属塑胶有限公司经理叶振波对记者说,“像我们这种完全出口的企业,内迁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如果迁到中、西部去,运输、采购、配套等都跟不上,一旦来了比较急的单,就会完成不了。”
而促使企业内迁的重要因素——便宜的劳动力也将在短短几年后可能不复存在。“现在薪酬上涨已经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地趋势。”陈铭说。嘉顺针织厂副总经理林小宁也激动地说,“我们行业的人都说,你要不迁出去,马上就死;要是迁出去,就晚点死,早晚都是死的。”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董事工场长李少锡说,“一些企业内迁后又迁回来,因为物流成本太高,零部件供应也跟不上,而且过了两年内陆地区的工资也涨了。”“广东东莞等沿海地区在走20年前香港的路,而内地现在走东莞的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周期也会缩短。”林小宁说,“我们在内陆的一些投资,能支持5年就不错了。”
企业积极转型升级
在内迁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了加大研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
润丰金属塑胶有限公司以前主要生产家居用的CD架、不锈钢垃圾桶等传统的家用产品。在生存压力下,该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产品。据叶振波介绍,上半年公司新开发了15种左右的产品,对研发投入比较大,未来还将继续研究开发新产品。
先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则已经品尝到了转型升级的成果。据李少锡介绍,公司以前主要生产传统DVD和光驱,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大幅减少,但从2009年年底起,开始抓紧时机转向生产高清蓝光DVD,至今订单量已经全面回暖。“由于高清蓝光DVD刚刚兴起,市场空间还比较大,公司在这方面订单比较多,目前订单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且高清蓝光DVD单价高,因此产值也翻了一番。” 李少锡说。
转内销企业态度不一
出口转内销曾一度被认为是外向型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办法,但在过了一年多之后,企业对这一选择的认知出现了分化。
吕德新介绍,从2008年底,该公司的产品就开始有部分转内销,现在也会慢慢地把一些精力放到国内市场,“中国的市场是很惊人的。”叶振波也表示,该公司正在有计划地开发国内市场。但林小宁并不认为出口转内销是一条出路。她说,在国内,服装品牌太多,如果让30%的纺织出口企业由出口转内销,则会出现严重的商品泛滥。陈铭也认为,现在企业一窝蜂地做品牌、转内销,把这个当作“内销运动”来做,这样的结果是很严重的。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