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竞争已经不是时代趋势,贴牌加工更非未来发展的目标,中国服装业已经进入跨国时代
国家崛起,也造就了走出国门,打造国际品牌的机会!如何引进来,走出去?当中的策略、模式与经验定必引起业界的关注!” ——“跨国的力量”引言人、 IFB国际时装品牌发展管理中心总裁 王翔生
演讲嘉宾
卞向阳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渡部昭二 L’inc SA 公司顾问
杜建华 联想集团副总裁
钱茂宾 迪卡侬北京地区总经理
总结人
吴志泽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谈到“跨国企业”,人们想到的通常是“能源”、“电信”、“家电”、“IT”等,而说到“服装”,似乎不在一般的考量之列。例如《中国企业家》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榜》,上榜的服装类企业只有哈杉鞋业和好孩子,仅占4%的份额。
其实,从若干年前开始,中国服装企业就开始了跨国运作,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雅戈尔、波司登、南山集团,通过并购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实现“借力打力”;杉杉的跨国之道,先是运作国际品牌,然后通过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伊藤忠合作实现自己跨国经营目标,也是一种“借力打力”;红豆通过在海外建立工业园,使得跨国之路更加务实,同时,路途也更加漫长;舒朗是通过在国外建立设计中心,把握最新的时尚脉搏;而名不见经传的哈杉鞋业,则通过自己的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最初的跨国之路,始于对于国外品牌的收购,影响最大的是两年前的“皮尔卡丹收购案”。对此,业内叫好者有之,“像皮尔卡丹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正是我国企业所缺少的。因此直接购买许可,拿来使用是一个捷径。”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吴大洋教授这样认为。
然而,更多理智的声音发出质疑,“收购品牌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真正的国际大牌不会卖给中国,阿玛尼这样的品牌是绝对不会被中国人收购走的。其次,上海中服收购皮尔卡丹不算什么大事,皮尔卡丹已经是外强中干,品牌价值和附加值都非常衰弱,已经成为腐朽、衰老的象征。
与其单纯收购一个洋品牌来拼杀原本已经白热化的国内市场,倒不如通过收购渠道进入全球市场,正如像雅戈尔所做的那样。
2007年11月6日,雅戈尔与美国Kellwood Company及其全资子公司Kellwood Asia Limited签订三方《股权购买协议》,收购其子公司新马公司100%股权,总计出资额1.2亿美元。
通过这一并购,雅戈尔将获得新马集团分布在斯里兰卡、菲律宾和中国广东、吉林、深圳等地的十四家生产基地,包括POLO、Calvin Klein在内的二十多个品牌的ODM加工业务,拥有Nautica、Perry Ellis等五个授权许可品牌,以及一个具有数十年国际品牌管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一个通达包括美国数百家百货公司销售网点在内的销售渠道,一个保证这些货品顺畅流入这个百货公司的强大的各级物流系统。
中国动向也是通过并购,迈出自己的跨国经营第一步。
2008年5月,中国动向收购日本Phenix的91%股权。Phenix旗下拥有包括全球滑雪及户外运动服装品牌Phenix,滑雪板运动服装品牌X-NIX,休闲品牌Inhabitant,不过最符合中国动向胃口的是,它拥有Kappa在日本市场的品牌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
与此同时,哈杉鞋业的跨国之路,给中小企业跨国运作树立了一个样板。
从理论上来讲,跨国经营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新建、并购与合作。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各有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到底哪一种方式适合本企业呢?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哈杉鞋业的王建平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模式,“在跨国经营中,三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可称其为‘三管齐下’策略:在研发领域,哈杉鞋业采取合作联盟方式,将意大利威尔逊公司的制鞋研究所搬到中国温州,同时与意大利鞋类设计学校合作,引进国际知名设计师;在生产领域,哈杉鞋业采取新建和收购两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尼日利亚以新建方式投资建厂,在发达国家意大利以收购方式获取威尔逊公司90%股份;在销售领域,哈杉鞋业采取并购方式,收购台湾立将贸易公司和意大利威尔逊公司。”与王建平极具条理的分析一样,哈杉鞋业的跨国步骤也是有板有眼。
波司登则是首先通过与国外品牌营销网络的合作,开启跨国之行。
波司登男装凭借卓越的制造工艺,进驻英国连锁品牌GREENWOODS(格林伍兹)的强大营销网络,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并在英国开设了两家波司登男装专卖店,开创了中国自主品牌专卖店登陆欧洲市场的先河,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向“世界名牌”跃升的典型案例。
在创建海外“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本土化管理、本土化经营,先后注册成立波司登(美国)有限公司、波司登(俄罗斯)国际有限公司、俄罗斯波司登•友谊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波司登国际(加拿大)有限公司等海外销售机构,波司登羽绒服成功进入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英国等国家。
与之相比,红豆的跨国经营之路则相对曲折,影响也更加深远。
2007年4月,刚刚接手西港特区的时候,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坦承“压力很大”。他设计的“出海”之路,原本只是进驻西港特区,着手海外建厂。本来只想做个“房客”,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为整个经济特区的“房东”。
原来西港特区是由江苏无锡三家企业“抱团”投资,项目注册资本八千万元,因为股份相当,在众多决策性问题上,一旦三方意见不一,就争执不下,以致西港特区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如此一来,红豆集团就此被推上前台。一下子从园区客户转为投资主体,如此巨大的角色变迁,仍然令人忐忑。
这是不折不扣的二次创业。
迫在眉睫的就是股权转换。既然接了手,红豆就要话语权。通过股权转换,中方85%的股份归集到红豆旗下,原来的三家股东股份仅保留15%。与此同时,红豆进一步确立了独家经营地位。
其次是找柬埔寨政府要政策。柬埔寨亟待摆脱贫困,对外来投资企业政策尤为优厚。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为了拿到一个具体政策,他们还必须扮演理念“布道者”的角色——这就加大了红豆的负担和隐性成本。在红豆力推之下,无锡市与西哈努克市结成了友好城市。红豆不定期地邀请柬埔寨政府官员尤其是西哈努克市政府官员,到无锡交流学习,甚至培训。用周海江的话说,“先让他们开开眼,让他们理解对我们企业支撑不够,这没办法,只能慢慢推”。
奠基三年多,红豆投资7100多万美元,已经建成西港特区一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相对其他七大境外经贸区进展,红豆以这样一种开创性的操作模式走进柬埔寨,速度堪称惊人。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像南山集团在美国收购销售渠道,以及舒朗在意大利建立设计中心,企业相关负责人只在小范围内提及,而不愿大事张扬。用山东南山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振可的话说,“我觉得,企业还是要先做事,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静水深流。中国服装业的跨国之路,表面波澜不惊,底下则是暗潮涌动。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