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纺织网12月21日消息:对于中国纺织行业而言,2012无疑是低潮的一年;而对于中大纺织商圈而言,2012却因一场思想盛宴的到来而碰撞出了炽热的火花。12月12日,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隆重举办了中大商圈轻纺业升级暨2013年面辅料流行趋势高峰论坛,为广大面辅料厂商、服装设计师、服装生产企业与行业专家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战略解读、资源共享的大型互动交流平台,中国纺织出版社党委书记、《昕微》、《中国服饰》、《纺织科学研究》杂志社社长迟宗君应邀做专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我想起了当代管理之父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企业是要创造顾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产品不是要跟踪市场,要引领市场,因为你是要创造顾客的,也是出于这样的理解,所以我们认为市场是永恒的,市场是选择的,市场是变化的。
市场是永恒的,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永远都会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是上是畅销的,是通行的,是不太受大背景的影响的。
市场是选择的,这是讲的市场的客观性。我们不能改变市场的选择。
市场是变化的,这更多的是企业的责任,你要观察、研究市场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践,让你的产品能够在这个市场的空间里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挥。
我上周去了常熟的波司登,这个公司的董事长跟我说11月11号,这天也可以说是光棍节,那一天他的销售额线上销售7千万,线下销售三千万,仅仅一天它的销售额是一个亿。这足以证明市场是存在的,需求也是存在的。他一说11月11号,我就想到那天是整个网络的抢购日,而且价格都打折,所以我说你这个是不是价格很低?他说:不是。我想如果很低也很难达到一个亿的水平。所以我们在参观他的企业的时候,包括产品陈列馆的时候,他可以把一个羽绒服的概念颠覆,完全颠覆了一般意义上对羽绒服的定义。这是他的理念的变化、理念的创新使我得出一个体会:理念的创新重于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是理念创新的附属。你去看一看它的羽绒服的款式、设计,包括功能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御寒已经不是羽绒服唯一的功能了。甚至款式也不是它的功能之一了,所以他才能做到这个程度,所以他仍然感觉到市场非常大。我没去的时候不大相信,我说出来大家是不是可以相信,接下来可以交流。我参观他的生产线,他说我365天的生产都这么开着的,因为给我们的想法是一个季节性非常强的,不会开满,但是他说我一直是这么开的。
所以市场是永恒的,绝非只是一种认识,而且是事实。市场是变化的恰恰是企业的特制,在这一点上有些企业做得很好。市场是选择的,我们不能无视市场的客观存在,以你的不变应万变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一直也在做这样的宣传和推动,我们国家从17届六中全会开始就把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整个国家未来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如何对接,更多的是站在从事文化角度的产业来认识这个问题。作为企业,更多的应该思考的是产业的文化怎么样去寻求和文化的产业对接。
举个例子:我们出版社也是一个产业,我们在做文化产品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尝试,文化的产品怎么样和产业的文化对接。因为《昕微》杂志的定位是16—28岁的女孩,当然30、40岁的也可以读,这个读者群是一个忠实的团队、群体。我们在考虑文化产业怎么和产业文化对接的时候,我们纠合一个从事化妆品的企业沟通,最终嫁接成功,就用《昕微》这个品牌注册商标,开发出来一个产品,“昕微女孩牌面膜”,这两个对接,产品10月2号在上海一推出,现在仅仅在上海,反响非常好。为什么?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两者结合出来的硕果,因为《昕微》大家很接受,用它做品牌和产品做对接。所以,我们一直在倡导,我们一定要利用社会资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不仅仅是理论的问题,更多的是实践的问题。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我们更多的是术业有专攻,一定要有自己核心的体验。
今天我更多的是介绍一些面辅料企业的具体的运作过程,这三个企业是各有特点,或者说从他们的做法里,有他们核心的价值,有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三家企业有很多的共性,如果从共性的角度来讲,创新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各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
第一个是大家熟悉的山东鲁泰,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低碳生产链。第二个是山东如意,核心竞争力是高定位,高起点,高技术。第三个是无锡一棉,着重于管理创新的层面。
这三个企业拥有差异化的发展特点,这也造就了企业在市场上鲜明的特点与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我们仅仅从一般意义上去复制,你很难成功。但是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比如说鲁泰致力于打造低碳到整个产业链,从种植棉花开始,他自己种棉花,选种、种棉一直到纺纱、整理、织布、运输等等有一个完全的低碳的生产链,所以它有一个特点,他是低碳的流通、低碳的生产、低碳的产品,这是他的特点。比如说他的流通,他原来把棉花运到内地,到后来是运纱,因为运纱比运棉花从消耗能源上要更好。他的低碳生产技术,对环境的保护,他应该是从一开始率先上岗污水处理投入最大的企业之一,这些为他后来、为他现在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表现出来企业的战略眼光。比如说它的低碳产品,免洗产品,不是说不用洗,是说不用洗涤剂,清水洗一洗就可以了。他的免烫产品,可以做到洗50次不用熨,和原来的感觉是一样的。它的这个特点支撑的是什么?一,有七个中心。研发、博士后工作站、质监中心、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培训中心等等等等,这是支撑的很重要的部分。
第二个是他的大质量管理的概念运用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中,大质量更多的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实际上是一个全面的系统,他的分工在管理的每个细节上都非常的细,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分工细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也是如此,管理的细化,他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的保障,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基础。
无锡一棉的发展特点重在管理创新,目前在挡车方面已经可以缩减为25个人,这是管理创新的成果。刚才孙主任讲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商榷,更多的不能停留在用工的成本上考虑,可能是需要跳出这个圈子,减少用工。减少用工又得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管理的创新。比如说备份工人很少,原来我在毛纺厂当过转运工,他减少了备份,通过他的管理来实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目前在中国纺织企业里面能达到他这个水平的是不太多的,这是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它的管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逐渐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摆脱了更多的人为参与管理的模式,这也可以说是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境界。厂的历史很悠久了,现在他仍然是中国20强之一的企业,也就是说他和所有的厂一样都经历了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但是他没有掉队,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抓住了机遇,因为市场的变化,因为企业的风风雨雨,整个市场份额、结构的变化,反而使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如意的竞争力则更多地体现在高起点、高定位与高技术上。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它的产品有一个生动的比喻,那就是“中国的茅台”。意指它的高技术含量。
以上企业都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创新。但是他们在创新的问题上又有所侧重,一个是管理上的创新,一个是定位、技术的创新,一个是他对全生产链、低碳打造的创新,因为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毫无疑问,这也是人类社会未来,也是当下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课题。所以企业要想走得长远,可能现在对这些问题就要着手考虑和解决。
与此同时,这三个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人才、对员工的培训、对整体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都非常的重视,而且给了很多的投入,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当下对员工成本的小投入,有常年的培训机构,而且送出去、请进来,他们的请进来不表现是请一个人来讲一讲,他们是请进来在这儿就坐,博士后的工作站,博士点,联合的公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说请个人来讲一讲。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在做这个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这可能也是企业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基础是很难的。
他们的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品牌注入文化的培育。现在市场上有一个服装叫做奥索卡,他的总部是租了我的房子,因此我和这个老总非常熟,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有一批忠诚度非常高的消费者,他在培育品牌和培育消费者的时候,他借用了我们的宗教文化,因为宗教文化很大的特点是忠诚,信仰了以后就很忠诚,他把这样一种文化模式和他的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培育引进来,他亲口讲过一个故事:他们的LOGO是一个雪山加冰雹,有一款衣服是把LOGO划在左胸,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影响整个美观,所以就把LOGO放到了左臂,一段时间之后就有消费者给他打电话,说为什么把这个LOGO放到那边?他们总部经常要搞消费者和他的活动,这些人就说为什么把这个改了?他说我们是从美观的角度。消费者说你知道我们是什么感受吗?当你放在这儿的时候,我们走在马路上,走在大街上一眼能看到对方是穿着和我一样的衣服的时候,我们不认识就可以交流,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层面、一个品味上的人群,他把品牌文化的植入已经根深蒂固的扎在了消费者的心理。
而关于理念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颠覆原来的惯性思维的。我们以一个面辅料上市公司——伟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面辅料给一般人的概念是配料的,但是这个面辅料企业的老总却认为:面辅料应该成为引领人们对时尚流行服装、服饰文化的前沿产品。它的企业强调要设计面辅料,以此影响和拉动服装企业、拉动相关企业,他颠覆了原来的惯性思维,一般的惯性思维更多的是配合,事实上他变被动为主动,所以他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个现在是做得非常好的。
所以,我们的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创新,才会发现很多的市场,才会看到别人可能看不到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做到当别人还没有走到的时候,你已经走到了,到别人还没有看到的时候,你已经看到了,当别人还没有想到的时候,你已经想到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永远走在前列,引领行业。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