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DP的构成中,投资的潜能已经被过度挖掘,随着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逐渐变成现实,其对GDP的贡献已经很难再有所增加,比较而言,出口和消费则显得潜力巨大。
有潜力不一定能够转化成为现实,消费在GDP中占比过低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促转变”定调2010年,这是否意味着消费将会更好表现?
2010年的另一悬念是出口,对于出口,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过去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未来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出口很难恢复过去的高增长势头,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维持在景气度以上,去年12月的出口数据就已经超越了市场的预期,未来美国还有补库存的需要,出口将会表现更好。
2010年,谁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最大的惊喜?
消费的拥护者:2010年是消费启动的转折年
我们对出口的增速全年估计是12%左右,我们预计进口的增速可能会更高,达到15%,这样顺差会减少,我们估计净出口会衰退4%-5%。所以预计2010年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是负的,不过这已经好于2009年的情况。
我们对于美国的经济复苏也是抱有期待,但是我们认为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2%-3%附近,因为美国现在的失业率还超过10%,从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美国失去了大概700万的就业机会,而过去几十年,美国经济最好的时候,也就是经济增长率高达7%的那一年,增加的就业人数也只有300万左右,在美国储蓄率不断提高和失业率维持高位的双重打击下,中国出口不容易出现超预期的表现。
除非是通货膨胀马上起来,美国人的名义收入在增加,实质的负债在降低,这时候美国的消费又会起来,并且带动全球经济,我个人认为至少要恢复两到三年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一次经济危机中,美国人的资产受到的损害是比较大的,比如说美国的房价从高位至今已经下跌了40%。
与此同时,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会从2009年的35%降到25%左右,那么投资降低所产生的缺口就需要由消费来弥补。过去十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增速平均为15%,居民消费年增长率在9%-10%之间。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的景气,我们内部预估今年GDP的实质增速会达到10.8%,预计今年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增速会接近20%,消费增速会超过10%。
分行业来看,首先用每百户保有量来作为衡量指标,中国电视或者洗衣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每百户保有百部,这并不是说已经饱和,比如将来每百户的电视保有量可能会到150部甚至更多。
但是中国的每百户汽车保有量约为5-6辆,这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比如美国就不是用百户作为单位衡量,而是平均每两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拥有汽车。
因此从增长空间上看,消费领域中,我们今年还看好汽车的销售数量。
此外,我们现在的人均收入已经接近3000美金,这时候对于旅游等的需求也会增加,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物质以外的精神上的消费也会增加,此外,医药的消费每年的增长也是很稳定的,还有百货零售等行业也会受益。
从宏观经济方面判断,回顾2008年以来的调整和复苏,虽然“病来如山倒”,但病去却绝非“如抽丝”,2009年出现的强劲反弹,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期。而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企稳,政府政策的效果之所以能够立竿见影,一方面是有中国经济近年来所积累的大量产能;另一方面,潜在需求和潜在供给之间存在良性契合的可能,并阻止经济过度下滑,而政府政策则成为这一良性循环的润滑剂。因此,2010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由外需转向内需的重要转折年,并对未来长时间的产业结构和股市变化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站在目前时点,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已经过去。2010年开始,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将上升,这意味着企业收入增长将提速。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好与内需、财富积累相关的行业,如地产、商业、耐用消费品等。同时,随着价格水平的逐步回升,金融行业也将成为良好的投资目标。此外,在未来通胀的预期下,资源类等供给受限行业也将出现一定的投资机会。
在投资选择方面,我们认为,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来自下游行业的需求日渐旺盛,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乐观,价格上升以及需求恢复将成为明年的投资主题。博时将关注化工、电子、建材、造纸等行业,并在细分领域中寻求机会。而在经济回升的中期,将带来企业资本开支的逐步增加,因此中游资本品投资随之渐入佳境。
此外,在中国整个财富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追求精致生活将成为内需崛起的根本主题。汽车、家电、高端白酒、家电百货零售相关公司预计将会有持续增长的表现。近期,水、电、气等资源品也出现价格改革情况,这意味着金融与公用事业同样值得关注。
第三种声音:机会在哪里?
2009年中国经济在积极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率先复苏,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线,而出口首次表现出负贡献。展望2010年,我们认为,从投资、出口以及消费三方面需求考察,推动经济增长和恢复的力量变得更加平衡。具体表现在投资贡献度下降,其中,政府投资比例下降,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放缓,而私人部门投资需求会恢复。出口方面明显好转,对GDP贡献由负转正;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稳步上升。
在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的过程中,经济不乏亮点出现。从全球经济的领先指标来看,全球PMI和美国PMI仍在快速上升,而新近公布的OECD领先指数和工业生产也暗示国外需求正在进一步的恢复过程中。可以预见,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强劲复苏将继续引领出口恢复,并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2009年消费的强劲增长,尤其是汽车和住房相关的消费类,无疑是一份惊喜,2010年在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城市化下移将带来消费的提速,与国际比较我国消费率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近期在出口恢复强劲、物价温和走高的背景下,政策的调控提前出台,无论是时间和力度都超出市场预期,成为市场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在政策提前出手的情况下,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信贷额度控制、房地产调控多管齐下,资产价格爆涨物价失控以及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降低,经济增长会更加平稳有序。
在全球史无前例的政策刺激下,经济走上复苏之路,进而全球股市表现不俗。景顺长城基金认为2010年市场整体收益率可能不如去年,一方面,伴随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增加,各国的刺激政策在2010年逐步退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政策的逐步收紧会使经济的波动性减小,可能会改变市场此前的N型走势预测。
同时,在经济上行企业盈利恢复的情况下,考虑到2010年企业整体盈利增长在30%左右,市场的上行幅度更多基于企业获利的增长,而不是流动性对估值的推升。从结构上看,经济的增长结构会更加均衡,出口在海外补库存的推动下可能超预期,消费迎接拐点,因此,在政策的收紧导致流动性和心理预期的变化下,选择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小的行业,出口、中游、消费三大投资主题可以期待。
消费类行业尤其是消费升级概念将是景顺长城基金2010年配置的重点。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城乡居民正处于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阶段,消费服务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医药保健、信息服务、商业等能够长大消费类行业都值得关注。随着我国现代零售渠道向纵深扩展,普通消费品总量仍在高速增长之中,消费类行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我们对于消费不用担心,而且消费有可能超预期,因为老百姓收入在提高,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都在健全,消费已经到了拐点。我希望今年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够转到消费来,未来消费能够占到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
消费的启动是必然的,去年跟今年是转折年,现在我们人均GDP已经跨越3000美元,开始奔向4000美元,这时候城市化、消费升级等等启动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史无前例的,比如说农村60岁老人均可领取养老金,这些类似的政策坚持几年,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了,那么他们就敢花钱。
实际上,一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并没有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高,所以政府针对农民出台的一些政策说明他们对问题已经理解得很透彻。
虽然2009年的消费已经超预期了,但是我认为2010年的消费很有可能还会超预期。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消费领域会全面开花,但是去年表现超预期的比如汽车和耐用消费品今年的增速可能会下来,而像房地产这样带有投机性质的行业会受到政策影响很大。相对来说我们觉得中低端的消费品会有更好表现,前提是这些消费品是有品牌的。另外,出口好转的形势也许也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去年开始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还会延续,因为去年开始的投资不可能踩刹车,消费已经开始进入拐点,如果出口好转出现超预期状况,那么经济就会出现阶段性过热风险。
因此,我希望今年的出口形势不要太好,其实这一轮经济危机让欧美至少是出现了阶段性的衰退,这对中国是一个好事。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的时候,对于资源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你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出现这一轮经济危机,中国会面临什么样的环境:油价高达150美金一桶,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现在的一倍以上。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怎么实现城市化?老百姓怎么样消费升级?所以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欧美的经济都在开始复苏,去年12月的出口数据反弹非常厉害,完全超出大家预期,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担忧的事情。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判断今年会是前高后低,政策可能会是前面比较紧,后面比较松,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我们估计也就是10%-20%左右,希望投资者不要抱着太高的预期。在市场总体表现平淡的同时,个股会表现的比较精彩。
A股市场的驱动因素已经从去年的估值反弹转变成为今年的盈利增长。去年巨量的信贷投放,导致了流动性比较充裕,这对于估值的影响非常大,基本上现在估值恢复的过程已经结束,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做投资,会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市场环境。
首先,去年股市反弹的幅度比较大,这次反弹,除了流动性的推动,实际上也是建立在对于今年经济复苏预期的基础上,所以现在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已经包含了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这就是市场为什么复杂。有些行业看起来的确在复苏,但是股价也是反映得比较充分了,所以这些股票,基本面不错,但是不一定能够带来超额收益。
其次,今年毫无疑问会面临着政策退出的可能,但是政策调整的时间超出了大家的预期。现在看,政府调控的艺术比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政策调控都是提前的,是有预判性的,不会等到情况不可收拾了再进行调控。这对于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这表现在,一方面市场预期到政策退出对未来流动性的冲击比较大,所以市场的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企业的盈利在好转,同时政策退出带来的市场压力又很大,这就导致市场缺乏方向感,如果指数要往下走,基本面情况又不错,但是要想向上走,政策退出的压力又很大。
今年如果仅仅是从基本面分析去选择投资标的,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如果仅仅是考虑出口或者仅仅是考虑消费,的确能够找到一些很好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给我们带来超额的回报,这是不一定的。
站在目前的时点看市场的机会,我们觉得,首先大家都预期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会比较大,市场资金较为宽裕,这也是为什么退市政策提前推出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市场会非常活跃,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也预期未来随着政策退出以及IPO、再融资等等,会对资金面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市场也不会大涨,所以现在的时点,个股会非常活跃,但是更多体现在一些主题性的投资机会上。
在2009年,对于出口曾经有过几轮炒作,但是最终出来的数据并不理想,今年如果出口的数据能够超预期,出口会成为阶段性的炒作主题, 但是我认为这一主题的投资机会只是短期的。
消费我觉得反而会有长期的投资机会。我们做投资的一个大的布局方向就是跟随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我们的内需,消费跟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思考消费这一主题时,也要到结合城乡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调整等等因素一起考虑。
现在市场的焦点更多集中在消费板块,消费板块公司总体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虽然现在有些行业或者个股已经高估,但是我们也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错的投资品种,我觉得中低端消费品的市场更加广阔,因为我们现在更多地在刺激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今年市场整体向上的空间和向下的空间都可能不是太大,个股的机会更大。
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这期间需要内需担当起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扩大内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2009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可选消费品增长十分惊人,表明中国的消费能力和潜力都是巨大的。市场普遍认为消费的启动将会成为拉动经济主要动力而且这种趋势会延续至今后几年。在中国决定消费增长的源动力是居民收入的实质性增长和可支配收入部分的去向这两方面,如果通胀难以控制、中产阶级成为房奴,那么对内需的可持续性就无法期望,因此在经济转型的加速期,政策会有较多的控制、调整、转向乃至波动,消费也将具有波动性,2010年看消费并不轻松。
同时,从中国的增长格局来看,虽然经过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刺激,中国成为第一个从全球“大衰退”中走出的经济体,但是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看,政府投资推动仍然主导着复苏的进程,而且从总体复苏强度的判断看,出口复苏仍然被给予相当大的权重。
但我们认为,出口短时间很难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经济重构,美国的消费和储蓄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国民对储蓄的再认识,一段时间内,作为世界最主要消费进口国,美国的进口将维持在低水平。外界实际希望中国高速发展,加大进口,但中国政府要可持续发展同时拒绝泡沫失控,这将使全球贸易进入平缓期,看出口将需要不断平滑预期。
整体来看,2010年外贸增长很难恢复到较高的水平,投资面临由政府主导向民间投资传递的过程,消费短时间对经济的贡献还需要引导与补贴。因此2010我们将以平常心密切关注消费、出口,而聚焦则是在个股。
目前虽然部分企业的盈利继续较快回升,但整体估值中枢向上受压、受限,而且不同行业的估值不具可比较行性,差异将继续加大。要在资本市场获取超额收益,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握“精选个股”的原则,自下而上,从基本面入手,精选有能力实现盈利可持续高速增长的企业,并且中长期持有它们的股票;另一方面是从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投资时钟,以及政策引导两个方向入手,把握结构性机会,提前布局及时获利了结。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