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收储造就棉花超级牛市 2010年棉价或冲高回落
发表时间:2010-02-08    作者:张向军 发表评论

  第一部分:2009 年郑棉走出超级牛市行情 价格高低点纪录都被刷新

  2008 年郑州棉花期货走出史无前例的上涨行情,不但自历史低点震荡上涨到历史高点创出单个年度的最大涨幅,而且牛市行情已整整持续了一年。(见图一),造成棉花期货由熊转牛的重要原因是国内棉花显著减产造成供应紧张,此外政策收储和整个商品市场全面走强也给棉市带来利好支撑。整体来看,郑棉可以概括为年初反弹、年中盘整以临近年末加速上涨三个阶段。

  一、年初政策利好支持反弹行情得以持续

  进入2009 年以来,政策利好支持棉花价格,春节后恢复国家收储且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至15%。3、4 月郑州期棉快速上涨,收储超额完成令国内棉花供应紧张,现货价格持续走高。主要棉区陆续进入播种季节,市场预期政策会支持棉价坚挺,而放储和增发进口棉花配额等增加供应的措施自然要推迟,故此期棉价格突破13000 元,现货报价也回升到国家收储价格之上。政策利多毋庸置疑,但纺织行业的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在利好题材集中出台之后,4 月后期棉价继续上涨乏力,逐渐进入盘整走势。

  二、供应缺口扩大造成抛储必要性增加政策转换造成棉价震荡盘整

  5 月郑州期棉走势先扬后抑,抛储题材是左右行情的关键因素。前期由于国家大量收储,棉价得以从万元左右低点回升到一万三千元左右。不过,国内棉花供应存在明显缺口的事实使得抛储势在必行,为了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稳定,5 月初有关部门宣布暂无抛储计划,这使得棉价逐渐走高。后来广交会上订单减少加上价格下降对于纺织行业构成较大压力,此时棉花种植基本完成,为了照顾纺织企业的利益,有关部门在不打压棉价的承诺下开始实施抛储。这样,棉花供应紧张的顾虑被解除,棉花价格也相应出现调整。不过,预计12600 元的收储价格可能成为棉价回调的政策底线。

  6、7 月郑州期棉先扬后抑,现货供应紧张,后来国家抛储力度加大,每日投放数量增加至四万吨以上,超过市场的正常需求。这样,期棉多头主力被迫放弃逼空,快速减仓,棉价有所回落。

  8 月郑州期棉基本延续整理走势。长江流域部分棉区遭受洪涝灾害加上7 月纺织品出口环比增加刺激棉价短暂冲高,14 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发布公告称增加轮出60 万吨储备棉,这样多头主动减仓带动棉价回落。

  三、采摘季节天气因素造成减产幅度扩大争抢资源造成棉价加速上升

  9 月新棉陆续开始采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阴雨天气,当地棉花吐絮受到影响,产量和质量都可能下降,同时新棉采摘进度也被迫推迟。这样,棉价受到支持展开反弹,期间郑商所宣布即将对棉花期货交易、交割规则进行修改,刺激棉价进一步走高。此时,尽管抛储数量有所增加,但成交状况显示需求也在好转。

  国庆长假过后,郑州期棉出现强劲上涨,天气因素造成新棉上市推迟使得棉花供应显得紧张,减产预期导致棉企争抢资源,皮棉产销价格一度倒挂,这又加剧了棉花供应趋紧的形势。新棉成本首先突破一万四千元关口,现货成交价紧随其后,因纺织企业无奈上调棉纱价格,涤短等化纤价格也跟风上涨,最终服装企业不得不承受原料高涨的压力。为促使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呼吁各方注意棉价上涨带来的风险,随之市场传闻可能将增加抛储以及发放棉花进口配额,棉价涨势暂时转缓。

  11 月郑州棉花期货表现抢眼,大部分时间增仓上涨,郑棉指数一度距2008 年3 月高点仅咫尺之遥,持仓达到25 万手,较以往峰值上涨了四成以上。棉花存在刚性缺口是推高棉价的主要理由,而政策恢复抛储初期的力度偏弱导致竞拍成交价大幅上涨,继而追捧棉花的热情迅速向期货和现货市场蔓延。25 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提出准备采取继续抛储、适度加量;在今年年底前发放关税内配额和滑准税配额;协调解决好新疆棉运输等措施来满足市场需求,稳定棉花价格。随之每日抛储数量开始递增,加上股市暴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郑棉也出现调整走势。

  12 月末,第三批抛储已经完成,发放进口棉配额也已落实,市场认为短期内政策利空出尽,主力机构大举推高价格突破盘整出现多数合约上摸涨停的罕见行情。不过,现货价格并未随之补涨,脱离实际需求支持的期价再次进入调整。

  2009 年郑州棉花期货价格走出自挂牌上市以来上涨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牛市行情,由于纺织行业处于复苏的初级阶段,需求并不是刺激棉价大涨的主要因素,政策创纪录的收储以及新棉产量一减再减才是关键,加上主力资金推波助澜终于造就了超级牛市。

  第二部分 2009 年棉花超级牛市的成因

  一、政策收储加剧供需矛盾 棉价由低转高

  政策调控一直非常关注棉花市场,2009 年更不例外,年初棉花价格刚刚从万元低点小幅回升,但籽棉收购价仅2.2 元/斤左右,是2005 年以来的最低值,收不抵支使得农民遭受严重损失。为了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管理层决定加大调控力度,继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储。

  政策收储一直持续到2009 年4 月,累计收储棉花272 万吨(2008 年度)。2008 年度棉花总产量不过750 万吨,收储即占了36%,政策调控的力度前所未有。虽然棉价最终获得支撑,但由此造成供应缺口更加明显,棉价上涨毫无悬念,同时也预示年度后期实施抛储势在必行。

  管理层以12600 元的价格连续收储了272 万吨国产棉,而市场价那时大部分时间低于12000 元,政策提振价格的意图十分明显。当然,在如此大力度的调控之下,棉价确实止跌回升。

  不过,棉花价格在突破收储价之后并未停下上涨步伐。大量收储之后造成现货供应紧张,但是为了保护农民种棉的积极性,有关部门直到2009 年5 月下旬才做出抛储150 万吨的决定。2008 年棉价大跌使得以新疆为首的主要棉花产区纷纷缩小种植面积,2009 年新棉减产已成定局,但是民间和官方就减产的预测幅度存在较大分歧。8、9 月份黄河、长江流域先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对于即将采摘的棉花生长极为不利,于是在减产幅度还将扩大的预期之下,国内棉花价格快速突破14000 元关口并向15000 元迈进。

  图三显示自现货价格(CCindex328 指数)接近13000 元时开始政策抛储,首批150 万吨抛储虽未能抑制棉价上涨,但确实减缓了价格的升速。到第二批抛储时,棉价恢复快速上涨,特别是郑州棉花期货价格的涨幅更为可观。第三批抛储时现货价格基本稳定,期货市场则再创新高。其实,由于自2008 年底以来收储272 万吨当年产棉花就已经打破了国内脆弱的供需平衡,即使当初不进行收储国内棉花依然供不应求,收储过后自然造成供应紧张。尽管三批共抛储260 万吨,但仍不及收储之前的可供应量。同时,2009 年1~11 月进口棉花的数量是2004 年以来同期最少的,估计全年总供应量(2008 年产量+2009 年进口)只能达到900 万吨左右,是2006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看来,由于2009 年棉花总供应量减少,棉价上涨是主要趋势。故早期政策收储效果较显著,而后来抛储的数量还略低于此前收储的数量,自然供需形势难以扭转,调控的收效也就不理想了。

  二、面积萎缩加上天不作美 国内棉花生产祸不单行

  2009 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出现萎缩,一方面2009 年棉价大跌使得种棉收益大幅减少,农民自发缩减种棉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奉行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对于种粮的鼓励措施众多,新疆等主要产棉区加大了粮食种植面积,相应就减少了棉花的种植。

  2000 年以来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主要以13000 为中心上下波动,自2005年起走势相对稳定,2008 年棉价暴跌形成2003 年之后的低点。

  籽棉收购价格受现货下跌的拖累同样走低(见图五),2008 年末至2009 年初的价格仅为2.2 元/斤左右,与2005~2007 年均价在2.8 元时相比,收益减少两成多。由于棉花种植费时费力,而近年来粮食收购价走高和增加补贴,种棉的吸引力就更加下降了。

  这样,国内棉花种植面积缩小也就顺理成章(见图六),据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显示,2009 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816 万亩,预计总产690 万吨。与2008 年相比,面积减少1089万亩,减幅12%;总产减少95 万吨,减幅12.1%。

  面积萎缩所造成的减产预期成为推动棉价走高的重要力量,而到了新棉即将吐絮采摘的重要时期,黄河及长江流域先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更加重了对于棉花减产的忧虑,市场价格开始加速上涨。

  三、美棉采摘迟缓造成减产预期加重全球供应略显偏紧

  USDA(美国农业部)于2009 年3 月份公布09 年美棉播种面积为881.2 万英亩,2008年播种面积为947 万英亩,收获面积为756.8 万英亩。当时市场普遍预测新花收获面积为810 万英亩。

  美棉大部分生长期内天气比较正常,虽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或飓风影响,但主产区基本风调雨顺。 到年9月及10月美国中南棉区及东南棉区出现连续降雨,湿冷天气不利新花生长及采摘的推进。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至10月18日本年度美国棉花吐絮率为86%,较去年同期持平,较近五年平均值相差2个百分点。采摘率为15%,仅有去年同期(30%)的一半,较往年平均值(35%)相差更多。

  据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报告指出,本年度美棉收获面积总计将达到773.2万英亩,同比增加2.2%;平均单产58.7公斤/亩,同比减少3.8%;总产274.2万吨,减少1.7%。其中陆地棉收获面积将达到758.6万英亩,据美国农业部(USDA)12月10日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本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预期为2236.5万吨,相比11月份预计减少0.5万吨;消费总量2493.1万吨,调增21.5万吨;进出口贸易量约738万吨,增加16万吨;期末库存仅1128万吨,减少41.6万吨。

  产量:中国棉花产量维持685万吨预测不变;印度产量调减9.8万吨,至518.2万吨;美国产量预计274.2万吨,调增2.1万吨;巴基斯坦213.4万吨,调增了8.7万吨。

  消费:中国消费量向好,预计将达到1017.9 万吨,调增10.9 万吨;印度预计达到历史最高点,至408.2 万吨,调增5.4 万吨。巴基斯坦消费维持261.3 万吨预测不变。

  全球消费量预期已见底并正在小幅回升,而产量下降使得供需缺口扩大,库存消费比也降低到2008 年10 月的水平。后期缓和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升棉花产量。

  第三部分 政策调控仍是决定2010 年棉花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一、国储库存应在百万吨以上 政策调控时机是关键

  近年来政策对于棉花市场的调控越来越频繁,不仅是关注保证供需平衡,而且稳定棉花价格也日渐成为调控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国每年出口大量纺织品及服装,国产棉花供不应求已成常态,国家抛储和进口外棉是弥补缺口的重要手段。

  根据一般规律,棉花采摘收购期前后为照顾农民利益,政策多以收储方式刺激棉价上升;在农民手中存棉大部分缴售之后则政策向纺织行业倾斜。2009 年5 月之后,已经陆续抛储260 万吨,但考虑到此前曾收储2008 年度棉花272 万吨,所以当前政策储备应该还是略高于2008 年10 月的水平。据统计,今年所抛储的棉花中包含2003~2007 年度生产的100 万吨及2008 年度的160 万吨,看来国储至少还有110 万吨的2008 年度棉花可供投放市场。问题是,目前刚刚进入2010 年,若过早抛储则年度后期的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政策调控,到那时或许只能依靠进口棉花来填补缺口了。选择适当的抛储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最理想的了。

  从阶段性供需状况来看,近期2009 年的新棉还在收购加工之中。所以,理论上不存在短缺现象,棉价高企很大程度上受卖方惜售的影响。

  总的供应形势不很乐观,对于2009/10 年度棉花产量的预期民间和官方有比较明显的分歧。中国棉花协会预测值为680 万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最新测产估算,2009 年棉花总产为702 万吨,USDA 的预测数据为686 万吨。

  而民间估算大多不超过650 万吨。无论怎样,减产已成共识,所以对于进口棉花的需求更加迫切。

  2003 年前进口棉花有限,到2004 年起进口超过百万吨,与国产棉数量之比上升到1:2.7,占国内棉花供应量的近三成。不过,2009 年进口数量显著下降,1~11 月仅有131 万吨,较2004~2008 年(除去2006 年)同期低50~90 万吨,部分原因是没有及时公开发放滑准税的进口配额。为了满足2010 年的需求,发改委已经宣布下发了总共190 万吨的进口棉花配额。

  这样,2009/10 年度国内棉花的潜在供应量将达到990 万吨(假设产量690 万吨+进口190 万吨+国储110 万吨),高于2008/09 年度约100 万吨(假设最终进口棉花150 万吨),看来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望缓解。不过,国家不太可能将全部储备抛售殆尽,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实施有效调控,这对管理层是个挑战。

  二、棉花流通量的多寡为期市投机创造机会

  作为期货市场而言,以往郑州棉花仓单与交易持仓的比例偏大,这很不利于市场活跃。但这种现象自2009年起开始出现转变,由于跨2008/09年实施空前收储272万吨,达到当年棉花产量的36%,自然导致流通资源大幅减少。虽然2008年产量大大高于2005、2006年,但在郑商所注册的仓单数量最多时还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见图八)。这样,仓单数量与交易持仓之比的峰值也就由以往的0.6:1下降到0.2:1(见图九),实盘压力明显减轻也是促成期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

  从期货持仓来看,到2009 年9 月之前总体水平与以往大致相似,2009 年10 月起持仓开始显著增加并屡创新高。采摘季节不利的天气因素自然是利好题材之一,另外,5~9月期现价差偏低也是刺激多头发力的重要原因。

  一般的,郑州棉花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CCINDEX),大多情况下期现价差在0~1500元之间(见图十一)。2009 年5~9 月间期限价差只有100~800 元,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期货价格被低估,所以造成后来期价加速冲高。

  尽管2009 年度棉花产量少于上年,但由于不存在政策收储的影响,加上期现价差扩大吸引套利资金进场,预计2010 年郑商所棉花注册仓单的数量会有明显回升。实盘压力对行情走势的影响会大于2009 年。

  三、2010 年美棉种植面积或有增加 国内种植基本稳定

  据外媒评论指出,ICE棉花期货价格处于高位,对来年美棉面积形成利好支持,在连续三年下降后,2010年棉农的植棉意向或有增加。 尽管当前断定美棉的面积会增加为时过早,但有业内人士预计来年美棉面积有望增加10%以上,产量有所提升。明年美棉面积将增加100万英亩,其中德州地区有望增加50万英亩。2009年德州种植面积为491.万英亩,2010年预期将达到541.7万英亩。德州面积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于灌溉区的玉米和非灌溉区小麦的种植区域转移。

  尽管棉价回到近年高位可能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但是参考粮棉比价(见图十二)看棉花价格依然相对偏低。由于国内鼓励种粮政策众多,棉价更无优势可言,所以2010 年棉花种植面积是否会扩大还不能肯定。

  12 月29 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官方人士表示:棉花面积恢复到8500 万亩左右。如果确实如此,扩种规模较为有限。

  第四部分 2010 年棉价可能冲高回落

  虽然2009 年棉花产量还未明确,但考虑到2010 年进口配额已经发放,国储存棉至少还在百万吨以上,2010 年国内棉花供应形势有望缓和。由供需缺口推动棉价继续上涨的力度将减弱。政策继续抛储毋庸置疑,但实施的时机需要精心选择。

  对于期货市场而言,尽管2009 年度棉花产量可能继续小幅下降,但目前注册仓单数量已经超过2009 年的最高水平。但由于期货交易持仓达到创纪录水平,仓单与持仓之比还较低,实盘压力对于期价的影响还不特别突出,郑棉指数有突破17000 的可能。

  近来随着期货价格加速冲高,期现价差明显扩大,若现货价格不跟随补涨,则期现套利压力会继续增大。若现货价格上涨,则政策调控随时都有可能实施。

  所以,2010 年棉花价格上升空间可能有限,郑州期棉指数或许能突破17000。如果2009年高棉价导致2010 年棉花种植面积回升,则棉价可能冲高回落。

  技术上看,目前郑棉指数已创历史新高,没有明确点位可作为重要阻力位的参考。或许在17500 附近会出现2010 年高点,随后走出调整行情,最终在14000~13000 寻找支撑。

稿件来源:北京中期研发部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