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品牌三叹 上海制造何以破茧艰难
发表时间:2010-02-10     发表评论

  2009年4月,年近40岁的周炜站在办公室窗前,不由想起上任前集团领导找自己谈话的情景:“回力品牌是集团的重要资产,也是上海硕果仅存的经典国货品牌,你一定要让它重现辉煌!”

  这句话曾让周炜激情澎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回力的品牌地位在自己的任期内有所改变。然而,出任鞋业公司总经理一年以来,他发现这个事情,实在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一叹成名太早

  今年已76岁高龄的回力鞋,堪称上海制造的代表品牌。它是中国运动球鞋的鼻祖,同样也是156个上海经典国货品牌的中坚力量。

  回力的商标,取英文单词“WARRIOR”的谐音,寓意“回天之力”。这在那个普遍以“财源广进”等字意为企业命名的年代,显然独树一帜。某年全运会前夕,鞋厂还破天荒地雇来飞机播撒传单,场面出奇壮观。

  最鼎盛时,回力年销售额达到八亿元,单款鞋一年卖出几千万双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在那个一切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将回力鞋、英雄笔、凤凰牌自行车等一众上海制造看作人生梦想,有人为了让鞋更加打眼,甚至不惜用白粉笔将其“增白”。

  然而,“闭门造鞋”注定成为回力的落败之源。作为国内轻工业的中心,当时许多计划资源都要从上海调拨,回力鞋只需完成上面布置的生产计划,不必也不得自寻销路。

  时至上世纪70年代末,各省相继取消统购统销,外地鞋企纷纷“被迫下海”。比如青岛双星[8.21 1.23%],1983年国家批发站表示不再接收橡胶九厂(双星前身)的胶鞋,党委书记汪海放下架子,带领一众职工扛着箩筐吆喝着上街卖鞋。而此时,回力仍在上海统购统销的温室之中,市场改革明显滞后于全国。

  直到1993年的一天,回力鞋厂的8600多名员工突然得知,批发站、百货站即将撤销,国家自此不再收购他们的鞋,一时间,前所未有的慌张迅速扩散。而此时,提前10年“被迫下海”的青岛双星们已经在摸爬滚打中熟悉了市场。

  也正是这十年间,广东、福建的民营鞋企也已呼啸而起,它们承接了港台地区的轻工业内移浪潮,饥渴地吞噬起被计划经济把控多年的鞋业市场。

  群雄逐鹿,腹背受敌,难以为继。1994年回力鞋含泪关掉了第一家生产解放鞋的分厂。

  自那以后,每两年关一家,到2000年,回力旗下7家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门,8600名工人先后下岗。再这样下去唯有死路一条,2001年政府将回力品牌从破产企业中剥离,成立了新的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回力品牌方才得以“舢板逃生”。

  二叹积重难返

  品牌是保住了,但回力当初的那份华贵早已荡然无存,人们对它的印象慢慢与农民工阶层联系在了一起。为了重拾雄风,新成立的回力鞋业走到了亮剑关口。

  其效仿耐克的虚拟化经营,将品牌、设计和营销握在手里,其他低价值环节一律外包。在销售上,回力将全国划为六大战区,根据客户的资金、信誉、网络等情况,实行分级管理,享受不同的价格折让;同时回力还在部分地区与经销商合作,筹建了地区销售有限公司。

  然而,这些措施虽有一定成效,但离品牌复兴的目标仍有相当距离。近几年来,回力鞋的年销售额始终徘徊在1.5亿左右,品牌影响力也定格在40岁以上的消费群体。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导致回力回天乏力?

  计划经济时代,回力鞋由国家统购统销,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制造,销售和渠道的问题根本不用企业操心。当时,百货系统和轻工系统下分布着广泛的网络和终端,回力鞋理所当然地出现在全国各大商场。

  但改革开放后,百货系统和轻工系统的渠道纷纷改制,正因缺少自己的渠道,回力只得依靠批发商网络。但批发商渠道的特点是量多价低,回力鞋的价格始终上不去。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双回力的市场价是20多元,而现在也就40元左右。但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推广成本却早已翻了数倍。低价压缩了回力的利润空间,最终又伤及设计、技术和原料投入等诸多环节,整个鞋厂乱麻丛生。

  来回力之前,周炜怎么也想不到一双鞋差2毛钱,销量就会差很多。在他的想象中,只要鞋的款式、质量好,价格相差一块钱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现实是价格高了,哪怕你的鞋质量再好,款式再新,在批发渠道里依旧走不通。

  最让周炜头疼的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不开发票的,借此可以逃避大量的增值税。而仅开票与否这一项,就会让一双回力鞋的价差达到5~10元,这对于利润本来就很低的回力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事实上,回力的突围困境,同样也是凤凰自行车、英雄钢笔、上海牌手表等一众上海老国货的共同悲情。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名牌,有一半云集上海,但目前其主要处于三种生存状态下:一是转让,如永久牌自行车便转给了民营企业;二是合资,如中华牙膏与联合利华合资;三是艰难地自力更生,如“上海牌”手表等。

  ……

  三叹人心不齐

  周炜知道,要想实现品牌复兴,首先需要重新唤起年轻人对回力品牌的感情,毕竟他们才是当今主流的消费者。

  2008年的时候,周炜也曾小试牛刀。那时网上突然刮起怀旧风,周炜抓住回力鞋在欧洲卖到50欧元的一则新闻大大炒作了一回。此后,他们设计了一款限量版的回力运动鞋,以“怀旧、经典”为诉求,在北京的一家商场专柜销售,成功吸引了一批“潮人”。一双鞋卖到500多元,这也是回力鞋70多年来最高的市场售价。

  奥运会期间,许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找到了北京的这家专柜,排队在那里买回力鞋,在欧洲卖50欧元的回力鞋国内只卖30元人民币不到,因此老外们一买就是好几双。抢购事件再度成为媒体焦点。随后,该专柜所在的商场经理还特意赶到上海和回力谈合作,共同出资对专柜进行了改造。

  这番尝试让周炜看到了品牌复苏的希望。不过,类似推广相对于系统化的品牌运作,仍旧只能算作小打小闹,资金有限的回力,如何才能抓住机会彻底翻盘?毕竟怀旧风潮一过,品牌很可能又会瞬间陷于沉寂。

  周炜心想,如果有了资金,一定要招一些专业的品牌营销人才。但说到人才,他立马又陷入失落——

  在回力,自己交待给员工的事情经常被打了折扣或者根本没有执行;他今年将近40岁,却基本属于这家公司最年轻的员工之一。回力鞋业目前员工的平均年龄远远超过40岁,这些员工接近退休年龄,他们不求事业突破,单单把这里看作一个养老的场合。

  留不住新人,周炜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老员工的潜力。一年来,他一旦没事便跑到老员工那里嘘寒问暖,“就这样一张桌子一张桌子地聊天鼓劲,等到和所有人聊完,一个上午便过去了……”

稿件来源:商界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