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预期困扰出口 企业提前布控汇率风险
发表时间:2010-03-05     发表评论

  对处在缓慢复苏中的中国外贸来说,正在上海举办的素有“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格外令人关注。在IMF等国际机构频频放出“人民币被明显低估”论调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话题成为华交会参展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参展企业普遍担忧,在外需向好形势仍不明显的情况下,轻纺、鞋业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微薄的利润将因本币升值而被进一步蚕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人民币升值的“倒逼机制”是有承受底线的,出口企业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冲击时,可能无力承受从而陷入绝境。

  部分企业提前布控汇率风险

  上海昌源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剑铮说:“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位于6.82左右,如果立刻上升至6.6,将有大批外贸企业崩溃。”

  相比之下,有自主研发能力或有独特优势的高端产品受到汇率变动冲击较小。

  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渐强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在合同洽谈时已经开始提前布控汇率波动风险。玩具出口商上海和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营业部门负责人金相哲表示,公司有一些关系较好的长期合作大客户,经双方协议产品售价随汇率波动而调整。“我们每个季度或半年规定一个交易价格,如果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对方将给予我们部分补贴,反之亦然。”

  “倒逼机制”须考虑企业承受底线

  张燕生表示,跨国企业和规模大的公司对人民币升值不敏感,因为可以通过全球资源配置或成本转嫁等途径化解,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汇率变化风险承受力较差。

  今年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月加快3.3个百分点,继续维持较好态势。但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对此不宜过于乐观:随着各国刺激政策渐次“退出”,外部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出口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提高。人民币升值无疑会伤害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张燕生表示,回顾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的2007年,企业在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确有显著可喜的变化,包括创新产品、提高效率、压缩成本等,但“倒逼机制”是有承受底线的,当出口企业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冲击时,就可能无力承受从而陷入绝境。而大量中小出口企业,恰恰是中国吸纳劳动力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稿件来源:北京商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