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是河南省重要的纺织工业产品。在90年代初,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产业模式,现已发展成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装工业的发展,把其列为全省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产业。特别表现在郑州女裤的全国崛起,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以新密市曲梁服装工业城、郑州元通纺织工业城、荆胡村、锦荣服装工业园、西岗服装加工区、五龙口村、老鸦陈村等服装生产集散地、下坡杨郑州服装生产工业基地;除郑州市外在安阳市也已形成了以针织内衣为主的大型生产基地。不少企业在国内也有了一些知名度,例如梦舒雅;雅丽达;黑贝等。省内的服装产量在全国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年生产女裤及男裤近4亿条以上,年产值在300亿元左右,在全国排名第十位。尽管我省近几年的服装行业发展较快,但是少有国家知名品牌。目前,省名牌企业共有11家,没有一家中国名优产品,总体质量不高。
2009年四季度服装检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2009年第四季度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委托,省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全省男女裤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本次抽查依据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包括理化指标和外观指标。涉及的理化指标为:纤维含量(面料、里料)、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外观指标主要是产品的标识标注。共抽查69家服装企业的106个批次产品,合格75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70.8%。在检查中发现多数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纤维含量及染色牢度不合格率较高, 服装产品标示标注也极其不规范。
服装企业及服装产品监督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企业产品质量意识较强,自身能够对其产品原料进行把关,并对加工成品进行主动送检。而这些企业往往对政策及其标准较为关注,希望能够通过政府或质监部门获得相关知识,对这类企业应多采取服务为主的监管手段。
2.部分企业也有主动获取各种相关知识的愿望,但大都没有主动把控质量关的意识。监管机构对这类企业应采取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手段。
3.部分小作坊式、没有任何质量保证的企业,要对其采取以监督为主的管理方式,不合格产品要坚决予以查封,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4.企业对于服装各类标准知识匮乏,部分企业把单、夹服装标准标注为FZ/T81007-2008,有的则标注为FZ/T81007-2009,以年份的改变而改变,在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较大误区。更有不小比例的企业对GB18401-2003知之甚少,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A类B类C类的真实含义。
河南服装业的现状可以总结为“四优”与“三劣”。“四优”是:(1)河南服装业品牌化经营模式已经出现,品牌化经营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叫响全国的品牌已开始出现;(2)人才已逐步得到大多数河南服装企业的认同;(3)企业生产经营的大环境逐步得到优化,行业发展的上升趋势迅猛强劲;(4)产业价值链的拉大与良性互动已初步形成,如面料、辅料商(外地),咨询管理业、广告业、印刷业、教育培训业、商业等已形成呼应态势。 而“三劣”则是:(1)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意识较差,企业对于国家相关服装纺织品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于国家的强制性及推荐性标准普及率较低,企业没有主动送检意识;(2)产业基地相对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整体布局较散,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各自为战;(3)服装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对企业质量状况了解不足,没有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没有对其实施有效的服务与监督。
质量问题与企业监管的几点建议
1.希望通过中纤局和全国纤检机构的共同努力能够尽早将纺织服装产品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充分发挥纤检的专业优势,运用专业知识和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出具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源头到成品的一条龙监管,避免和杜绝了多头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使纺织服装企业走上以质量、设计、品牌为上的良性发展道路。
2.提高服装生产企业的门槛。目前服装生产企业门槛过低,几间民房,几个工人,几台缝纫机就能够成为生产加工基地。因此,要制定相应的企业技术及管理规范,通过这些专业的管理和技术规范对服装企业质量技术保证能力进行复核,并对服装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切实的将服装生产企业纳入纤检机构的管理之中。
3.纤检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实验室共享的平台,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出产必须要进行出厂检验。企业自身也要建立自己的产品检验室,但对于大多数服装企业来说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实验室,投资之大是始料未及的。针对这一现状,为提升河南服装的产品质量使企业做大做强,这些企业均可与具有专业设备、专业人才的国家认可的质检部门签订质量检测服务协议,将质量把关前移。例如,在买进布料之前可以进行成分含量的检验,对多家布匹商产品进行对比避免服装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依据检验结果进行标注,也避免了成份含量明示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4.建立企业质量档案。“质量档案”是质监部门为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监管企业守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一种监管模式。只要进入质监部门建立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企业名称、地址、从业人员数量、年度监督检查合格率、不良行为历史记录以及资产总额、年销售收入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按照质量信誉把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5.应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检验人员、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企业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培训,讲解纺织服装的有关基本知识,纺织服装的检验知识和产品的标准要求,国内外纺织服装方面的技术法规等。加强标准宣贯服务工作,对新出台的标准及时进行标准学习并对生产企业、经销单位进行宣贯,使企业能尽快掌握新标准,按新标准组织生产。协助帮扶企业自身建立健全服装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质量分析制度、裁剪工序质量管理制度、产品整洁保护制度、缝纫工序质量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加强产品质量。
6.建议有中纤局牵头组织纤检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一些工作经验业务技术的交流。为各省市搭建信息共享,经验互通的平台,建立健全各地企业产品质量互通、企业管理信息互通机制等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使全国纤检机构能够真正成为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局面。
7.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执法力度,攻克工作难点,将打假治劣推向深入。一是对生产条件简陋,人员素质差,缺乏产品质量意识的家庭作坊式不合格企业,限期责令改正,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关闭和取缔;二是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责令收回不合格产品,并按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罚,坚决杜绝使用不符合《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各项指标的原材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出厂销售。
6.引导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不仅要关注外在质量,还要对服装的内在质量安全指标进行关注,同时要求服装企业提供本批次的检验报告。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只注重服装的款式花色时尚元素等外观质量,而对服装应该遵守的标准安全技术类别知之甚少,某种程度上助涨了服装生产企业不检验也能出厂销售的弊端。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加强产品检测,借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服装企业就要强化质量检验意识。专业纤维制品监督部门责无旁贷地要帮助企业把好质量关,做到坚决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不让市场出现不合格产品,让企业收到最大效益,赢得最强信誉,让消费者买着放心,穿得舒心,促进河南本土服装品牌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