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贸区 遭遇纺企“理性”--大力热捧?还是谨慎叫好?
发表时间:2010-05-19    作者:叶飒 吴清 发表评论

  历时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今年年初全面启动,这对于刚从金融危机寒冬中缓过劲的国内纺织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据商务部数据显示,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今年一季度,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到629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进口336.8亿美元,增长76.6%。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和贸易逆差的主力推手之一。

  这其中,中国纺织工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商机?让我们一同聆听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纺织企业、业内专家的深度剖析。

  ■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合作有着很强的政府合作背景。这为双方在多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东盟,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中南半岛的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6国及马来群岛的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4国,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


  年初,焦头烂额的李先生四处打电话找订单。他是山东一家家纺企业的负责人,去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订单下滑较严重,今年初又赶上用工荒、人民币和汇率升值,“现在出口压力很大,迫切需要打开一些新兴市场,现在中国-东盟自贸区顺利建成毕竟是一个机遇,想这几天过去看看,”李先生说。

  与李先生情况相似、也是看中东盟市场,不过王先生早在一年前,就在越南开设了工厂。虽然当地劳动力成本比在东莞低不少,但产业配套不如东莞,很多原材料需要从东莞供应,再加上技术工人素质较低、对当地文化背景不熟悉等原因,在经营管理上遭遇了一些困境。

  叶女士是一家生产缝机设备企业的经理。近段时间,她想把产品销售到东盟国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她对东盟国家只有一些零碎的印象,心里觉得很不踏实。

  而金先生在一家绍兴纺织材料加工企业工作,他们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PTA、乙二醇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东盟正是原材料的重要进口地,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7000种商品关税降到零,对企业无疑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消息。

  …………

  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正在关注东盟自贸区的几个企业典型。的确,中国-东盟自贸区自今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后,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企业的重视。但作为我国优势基础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和处于一线的企业到底怎么看?自贸区究竟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企业的“理性”

  “我们也关注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也曾经考察过东盟的相关国家,但觉得公司的产品档次和定位都比较高端,而东盟市场的消费水平较低,在当地没有太大的市场可以挖掘。我们的产品在菲律宾都做了10年了,但市场销量一直没增加,所以不会重点开发。”湖南华升工贸公司副总经理李北娜告诉记者。她表示,虽如此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开拓计划,今年4月份曾专门派两个人去参加越南的一个展销会,尝试性地推广公司的品牌和产品。

  李北娜的做法有一定代表性:传统出口市场在欧美、日、韩等地的纺织服装企业,虽然了解过东盟自贸区,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扩大出口和投资的计划。

  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至今仍很少关注东盟自贸区, “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声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时有耳闻。

  “东盟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热带,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并不合适那个市场,所以一直较少关注,也没有相关的投资计划。”金利昌兴集团总经理陈浩铭说。

  东盟这个新兴市场和潜在的商机当然引起了市场触觉敏锐的温州商人的关注。去年,瑞安市服装商会和一些企业也随考察团考察了东盟的越南和马来西亚。

  “但我们考察之后发现当地消费水平不高,劳动力、生产条件、工人素质等等不如国内,市场发育也不全,很多地方还存在招商政策兑现不了的情况,而且东盟不少国家也是纺织服装的出口型国家,所以目前很多企业不是很感兴趣,还没有太多的企业去投资。”瑞安市服装商会秘书长袁步松说。而袁步松的话也得到了广东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茜微的认同。

  实际上包括泰国、印尼乃至越南、缅甸等很多东盟国家都把纺织服装业作为国内的一项重点基础产业在做,都属于纺织服装的出口导向型国家。自贸区成立后,很多东盟国家担心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冲击当地的产业,所以纺织服装产品在印尼等很多国家都被列为敏感产品,这也成为了众多国内企业举步踌躇的原因。

  “印尼政府前段时间一直说‘当心中国产品大量涌入’,而当地一直有较深的排华情结,大家也不敢随便去那边投资。”江阴福斯特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华说。

  在记者随后采访的多家企业中,类似的声音不断听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相较媒体的普遍看好,众多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对东盟市场的态度更多表现为一种理性甚至冷淡。

  “现在企业的出口和投资都很理性,他们会详细考察和了解后再作决定,现在自贸区、零关税等的优惠和作用有些被夸大了。”浙江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这样告诉记者。

  “早在今年1月1日前,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特别是老东盟六国间的关税已经很低了。合适的企业早抓住机遇走出去了,但企业选择扩大出口和走出去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较低和零关税顶多算其中的重要因素。”张汉东直言。

  同时,相较国内几十年纺织工业的积累和人员积淀,东盟国家工人素质达不到要求也成了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的拦路虎。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企业对当地人不信任,培养和使用当地的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等原因,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大多数纺织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难题。如青岛纺织、山东德棉等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明显感觉后续人才不足,无法满足扩大投资的需要。这些也进一步阻碍了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的投资。

潜在市场更需先人一步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东盟市场的看法很理性,根据企业实际会有一个综合考量,但张汉东认为企业这种“理性”不少是建立在一种片面认知和不熟悉了解的基础上的,东盟这个新兴市场潜力依然很大。

  在不久前出炉的2009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分析报告中,就透露了这样一个信号:相比传统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的日趋饱和,东盟市场已显露生机。2009年全年,我国纺织服装对东盟出口总额为110.06亿美元,对东盟出口额在我国纺织服装全年出口额中的占比为6.42%,较2008年(5.93%)上升了0.49个百分点。

  而据了解,东盟国家人口多,对纺织品有很大需求,纺织品自有生产明显不足,所需纺织品大部分还是依靠进口。由于技术条件的差异,对经过一定加工、技术含量高的纺织品,例如布料、辅料、服装的需求量更大。东盟部分国家纺织工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体制方面与我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可实现优势互补。

  因此,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也将为欧美市场日趋饱和形势下的中国纺织企业带来更多选择。目前关注东盟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已有百余家。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表示,作为一个潜在新兴市场,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