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行业产业转移:成功案例
发表时间:2010-05-24     发表评论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顺应时势 “借地”发展

  国内纺织业产能严重过剩,前段时间的用工荒又迫使企业增加工人工资,使得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认为“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而东盟国家在市场和劳动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且东盟国家离中国较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更给企业投资东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出去多是单打独斗,对外投资的经验也不多,这样不容易形成影响力,遇到问题也很被动。最关键的是不少东盟国家都欠缺良好的产业上下游配套,这时候各相关企业集聚到工业园区内是很好的选择。

  为此,红豆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4家企业合资成立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与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开发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该经济特区的产业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高新技术为主,对于众多纺织和轻工企业来说进驻合作区将更有利于实现我国轻纺等产业的战略转移。其中不仅包括服装企业,也包括相配套的原料、辅料类企业,以此形成完整产业链,优势更加突出。

  上海一毛条纺织重庆公司:培养出当地一批新技能工人

  重庆毛条公司是为了响应中央“西部开发”的号召,从发达的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上海迁移至西部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的。2007年立项,2008年试运行,2009年正式投产,企业设计产能达2500吨/年。重庆毛条公司成为重庆市丰都县产业转移的成功典型。重庆毛条公司在2007年进入后,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民进厂工作,不仅改变了他们原有的谋生方式,而且使这批当地娃成了有着新技术的产业工人。“昔日拿‘锄头’,今日拿‘扳头’”、“昔日农村娃,今日新产业工人”是当地进厂工人对自己生活改变的形象比喻。

  该公司总经理胡依明介绍,重庆毛条公司在享受着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库区的一些优惠政策带来的收益外,也同时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尽管如此,他们对重庆地区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毕竟各方面的条件都在积极改善中。

  江苏A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前布局 缔造新优势

  AB集团之所以在行业内保持着良好的竞争优势,与提前进行产业转移分不开,向中西部转移、向柬埔寨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为企业后续的发展缔造了新的优势。

  2000年,AB集团就开始把生产基地向中西部转移,在湖北秭归进行了先后三期的投资。2000年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成衣制造工厂,2006年又投资3000万元改善织染能力,随后再增资1亿元上三期高级针织面料生产线,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先人一步的产业转移为该集团赢得了时间与空间的优势,同时弥补了当地产业链不完善的短板。2006年又适时在柬埔寨开设成衣工厂,规避了很多贸易壁垒,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国际化做好铺垫。目前该集团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柬埔寨工厂的规模,完善在柬埔寨的产业链,进行二期建设,建立柬埔寨织染公司。

  AB集团副总裁殷红良介绍,转移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企业的跨区域、跨国境的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资源的调控与整合能力也有了新的提高。同时,转移的过程中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质变,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企业的生态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顺应国内、国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殷红良同时表示,产业转移对AB集团来说也是一个大考验,转移之初,由于经验缺乏,出现了很多波折,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地方的磨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中西部有着很多优势,但是这样的优势怎样利用和发挥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诚心对待,与地方实现双赢,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地方的认可,才能够真正获得很多优势,才能够规避很多风险,让企业立足,获得发展。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