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乔木桑树减少 想找桑葚有点难
发表时间:2010-05-25    作者:孙银峰 发表评论

    又到一年桑葚成熟季节,想在淄博寻找桑葚却很难。记者采访发现,生长桑葚的乔木桑近年来因为不成规模、养蚕效益下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大多数被砍掉。而高青的万余亩桑园种植专用桑树主要用于养蚕,很少能生长桑葚,所以桑葚的产量微乎其微。

  近日,市民王先生反映,淄博号称丝绸之乡,前些年淄博的桑树很多,每到这个季节都可以爬树摘桑葚,可是这些年想吃到桑葚很难了。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早在2500年前,周村就是丝绸织造中心,蚕桑经济一直保持较高水准。

  据淄博市丝绸公司副总经理曹永志介绍,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一系列纺织、印染、加工企业在周村建立,淄博的蚕桑经济一度非常发达,那时淄博各区县都有桑树种植,农村种桑养蚕的也不在少数。

  曹永志告诉记者,其实目前淄博的桑树总体上也不少,高青的常家、田镇、花沟等地有万余亩桑园,只是这些桑园都是专门用于养蚕,很少能生长桑葚。“市场上淄博本地桑葚少,说到底是产业结构调整,乔木桑树减少造成的。”

  至于乔木桑减少的原因,曹永志认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散户种桑养蚕市场竞争力大幅减小,一家一户的蚕桑经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逐渐退出市场,桑树存在的价值就很低了。他表示,南部山区尤其是沂源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降低的桑树阻碍了其他农产品的生长,所以南部山区能保存下来的桑树就很少了。另外,乔木桑生长到一定树龄后很容易从中间开裂,很难作为普通木材使用,所以很多农村的桑树砍伐较多。

  从拥有万余亩桑园的高青和润丝绸有限公司了解到,传统乔木桑树种叶片比较小,采摘桑叶的难度大,因此成为淘汰树种。相比来说,专门用作养蚕的的灌木型桑树,等到桑叶长大后,可以整枝剪下,采摘桑叶的难度降低,是当前的主流养蚕树种,但很少能结桑葚。

稿件来源:鲁中晨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