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科技和格局突破 中服业:未来20年将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占主导
发表时间:2010-05-27    作者:季明 发表评论

  未来,中国服装产业不仅是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更是体现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应用产业

  4月26日举办的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向与会代表公开了《创建中国服装强国发展纲要导向意见》(讨论稿),并开始征求行业代表的意见。

  纲要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随着国内政治稳定、经济进步、消费增长、国际需求稳定上升,我国服装行业面临又一个良好发展机遇,中国服装业踏上了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转变的新征程。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未来20年,中国服装行业要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占有主导位置。”

  这就要求中国服装产业在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掌控力,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盈利能力和对抗风险、转移损失能力;拥有渠道覆盖全球的采购商团队;拥有具国际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品牌集团;拥有国际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标准和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拥有国际合作、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强势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拥有服饰文化全球影响力和服装时尚引导力。

  实现科技和格局突破

  “2010-2015年期间,全行业要落实‘科技发展战略’和‘格局突破战略’两个产业发展战略。要苦练内功,完成产业升级,为5年后向‘服装强国’快速迈进打下坚实基础。”蒋衡杰说。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也是本轮产业升级的主线。任何创新均离不开科技支撑,只有产业科技水平达到相应层次,行业、企业才可能顺利实施品牌战略、走出去战略、资本战略、集团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产业战略转移布局。

  据蒋衡杰介绍,科技创新战略旨在构建连接上下游产业,贯穿相关行业的科技创新链;实现成熟科技在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搭建行业可持续、可整合、可联动的科技研发立体网络体系。

  据悉,未来五年,中国服装业将推动实现非粘合全毛(麻)衬西服生产、无缝线服装制造、超高支棉、毛纤维服装加工、功能性服装制作工艺技术等应用;大麻纤维、玉米PLA纤维、天然彩棉/彩丝、露丝卡生态纤维、PTT纤维、纳米功能纤维等环保生态纤维及高性能纤维面料在服装上的普及应用;提高缝纫机节能节电技术、个性化吊挂系统、三维人体自动测量系统、3D-CAT/CAD/CAM服装快速生成系统、物流配送系统、RFID射频技术、智能立体仓储系统、自动分拣和配箱系统、物联网技术、ACD数据交换标准、多工位立体整烫技术等成熟技术、设备在行业中的应用;提高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技术、服装企业数字化智能知识管理系统技术、服装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服装企业用ERP技术的应用比重;宣传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和6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数字化神经网络管理系统在服装领域的应用。

  蒋衡杰特别强调,在构建行业科技研发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形成贯穿上下游、联动相关行业的畅通、高效的立体创新网络。

  而产业格局突破要从市场格局、区域格局、企业业态格局几个方面加以突破。实现各区域间、各市场间、各种液态间的层次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

  市场格局突破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市场结构,要实现服装市场全国一体化,要从市场消费模式、消费品牌、消费数量、消费形态等多个方面缩小城乡差距,让小城市市场、乡镇市场、农村市场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市场模式要突破批发市场、大商场、品牌专卖店占绝对销售份额的比较单一的形式,向市场模式多元化方向发展。

  区域格局突破是要打破沿海内陆二元区域结构,要实现服装产业的全国优化合理布局,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功能性差异化分工,实现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联动,实现全国服装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企业业态格局突破是要鼓励企业业态多元化发展,形成品牌集团、品牌零售商、品牌加工商、品牌采购商等各种企业形态并存的差异和互补的企业业态格局。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通过全面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和品牌在服装业发展中的贡献力,到2020年,使我国服装产业不仅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更是体现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应用产业。”蒋衡杰表示,这是“强国之路”的最终目标。

  而服装强国主要从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强国四个方面得到体现。

  这就要求中国服装业要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软科学开发能力,行业科技应用水平和高新技术应用比重较高,成为全球先进服装科技的领导者之一;具备适应和引导消费者需求能力,拥有一批能够控制营销渠道,具有良好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产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国际化服装集团;拥有一批设计研发、工艺技术、科技设备、营销管理、物流信息、市场分析、金融经济等各类行业高端人才,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服装专业院校;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的服装科研院;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框架下,实现行业国际领先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未来5到15年,我国服装行业要建设供销网络、控制营销渠道,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价值分配能力;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领先,重塑我国服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服装行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和水平;通过品牌文化创新、渠道创新、商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诸多手段,使品牌从适应市场到创造市场、引导市场,逐步实现品牌国际市场一体化;将中国服装产业置于全球范围内加以定位和布局,充分、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产业资源,形成以中国为基础的,辐射全球、连接全球的立体的、有机的产业格局。

  实施集团化和国际化战略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强强竞争”,品牌的竞争是品牌背后企业实力的竞争、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集团化发展,能够使企业对资源的整合更为有力、有效,同时,集团化发展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成倍上升。因此,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定会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

  为此,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业要整合上下游,以健全、有效的产业链为基础、品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集团;打造服装品牌集团,平行整合资源,实施品牌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集团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各个品牌的运营和盈利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跨国集团,全面整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企业全球化发展。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服装品牌“走出去”已不再是口号, “‘走出去’的道路不会平坦,没有强大的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撑,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匹配,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配合,‘走出去’将步履维艰。”蒋衡杰表示,“走出去”有诸多路径,企业只有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能够发挥本企业强项的道路,才有机会获得国际化突破的成功。

  他告诉记者,国际化发展路径包括:控制国际市场流通货物供应链采购环节,掌握国际订单往来,有能力、权力对国际供销资源加以控制、分配、利用、整合。

  进入国际市场营销渠道:通过收购、资本整合、本土化运作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网络;通过收购、资本整合、合作等方式进入国际政府采购和招标采购系统;通过收购、资本整合、合作、本土化运作等方式建立中国籍的国际品牌集团、跨国集团;成为国际服装行业科技领袖,在科技研发和设备供应方面占有优势地位;服装行业将研发延长到产业链最前端,从产业链的产品创新能力中始终占据产品的国际领先地位。

  路线图已经找到,站在历史新时期的中国服装业正如凤凰涅槃般迎接一场轰轰烈烈的浴火重生。

稿件来源:服装界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