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变形记
发表时间:2010-07-19    作者:梁媛 发表评论

  “你们做梦去吧!”——面对一个广告商的无理要求时,性格率直的导演兼主演徐静蕾这样怒斥对方。“有一个品牌非要我们在戏里通过台词说这个东西特别好,我觉得这特别愚蠢,后来我就没跟他们合作。”

  《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在上映前就收回了2/3的投资成本,更在于它很可能是一个为植入式广告正名的里程碑,把趋于紧张关系的观众与电影植入广告重新拉回“蜜月期”。

  电影已经成了商家的必争宝地,但是这块“荆州”不好抢,更不好守。搞不好观众就不买账,赔了钱、挨了骂,适得其反。服装是最容易在电影中获利的商家,因为它的植入是悄无声息的,这种优势甚至高于汽车、电子产品。《欲望都市》、《时尚女魔头》以及热播美剧《绯闻女孩》,成功的如此顺理成章,而杜拉拉为中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片中,文艺女徐静蕾变身潮女,90分钟成片里出现了50套服装,相当于每两分钟换个形象,大牌新装换不停。

  广告植入如何才能方法得当呢?就是要让广告变形,变得不像广告,像是情节。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方面,要让产品和剧情融合,不要做作,使产品对剧情的发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另一方面,找到主人公角色、性格、职业与产品的结合点。两点缺一不可。

  如果想玩儿的更登峰造极些,甚至可以尝试定制电影。植入式广告与定制电影存在着本质区别,植入式广告是制作方带着剧本,根据情节找企业;定制电影则是先找企业,为企业量身打造剧本。某种程度上说,定制电影更容易满足“广告变形”的要求。美国电影《一线生机》是定制电影的经典之作,诺基亚为即将上市的新款手机量身打造了这部电影,由于创意新颖,剧情精彩,不仅票房大卖,手机因宣传得当也热销,实现了双赢。国产电影《保持通话》是《一线生机》的克隆版,只不过诺基亚换成了摩托罗拉,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无论是铺天盖地的主流植入式,还是凤毛菱角的非主流定制式,想要成功起到宣传作用,都要经过变形,从而化腐朽为神奇,将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寻找,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