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市场供过于求 服装企业“对接会”该“对接”什么?
发表时间:2010-07-26    作者:胡宝钢 发表评论

    时下,五花八门的“对接会”成为买卖双方新的焦点,在一个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时代,“对接会”似乎成为了商家和企业招商和推销的“尚方宝剑”。具体看来,“对接会”无外乎有如下几种方式:以市场为平台的“对接会”;以企业为平台的“对接会”;以协会为平台的“对接会”;以展会为平台的“对接会”和以网络为平台的“对接会”等,但从一些“对接会”的运营和操作效果看,“热热闹闹对接、稀稀落落收场”的“对接会”也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其根本在于形式大于内容。那么,是“对接会”组织不力?是“对接会”缺乏魅力?还是“对接会”已经被时代摒弃?

    其实,“对接会”是计划经济环境下遗留的产物,是“现金、现货、现场”传统交易下的一种延续。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物流等新兴经济方式已经成为传统“对接会”的完善和补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开始取代并逐步成为主流,网上交易会、网上博览会、网络搜索、查询、排名、团购。。。。。,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闭门造车“的时代,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因此,对于“对接会”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跨越到一个新的领域。

    从“实体对接”到“虚拟结合”。“对接会”其实不仅是对接人和商品,更重要的是“对接”商情、感情和行情。不是看“对接会”交易额有多大,而是看“对接会”有多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对接会”的 “体验对接”才是“对接会”的本质。

    从“非诚勿扰”到“非诚勿会”。如何举办好“对接会”,关键在于一个“诚”字,能够把真正具有“对接”想法和需求的商品和人“对接”起来,这就需要做细致的工作,“对接会”只是表现形式,而“对接会”的 “幕后对接”才是“对接会”的真谛。

稿件来源:服市汇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